科研产出
樱桃番茄果实光泽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准确测定樱桃番茄果实光泽度的方法,并为相关分子标记开发的材料筛选奠定基础,利用分光测色计CM-700D测定樱桃番茄的颜色参数,发现G(8°角光泽)值可以准确反映果实光泽度。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压力条件、光照条件、测量点数、果序、成熟度和采收后时间对G值的影响,发现外界压力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用建立的方法获得27份高光泽度和24份低光泽度的F2代单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ε-聚赖氨酸对肠球菌的抑菌作用及机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然的ε-聚赖氨酸(ε-PL)是一种安全、健康、营养且抗菌活性强的优良物质。ε-PL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霉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本文研究了ε-PL对肠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并探讨ε-PL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ε-PL对肠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75μg/m L;ε-PL处理的肠球菌细胞,被检测到细胞膜内外电势改变,ATP大量漏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ε-PL处理的菌体细胞凸起且干瘪;在被处理过的肠球菌上清液中检测到大量的核酸。通过凝胶阻滞实验推测ε-PL与肠球菌DNA结合而达到杀菌作用。由此,ε-PL主要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同时改变细胞膜内外电势,使得细胞内内容物如核酸、ATP等大量渗出并与DNA结合,从而实现对肠球菌的杀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体具有天生免疫系统以避免病原菌的入侵.转录因子作为信号途径调控基因在植物抗病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WRKY转录因子家族.本综述阐述了近年来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WRKY蛋白可能参与不同的调控途径从而正向或负向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对其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更揭示了WRKY蛋白能够通过参与不同的信号通路或与不同蛋白互作对植物抗病反应进行调控,其中包括参与激素信号通路,参与MAPK信号通路,与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其他成员互作,以及直接响应R蛋白.随着对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对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认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模式对池塘水环境和环境负荷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养殖环境,减少排污,研究和分析了6种池塘养殖模式下水体理化指标、底质养分状况、尾水排污量、环境负荷量、氮磷利用率和鱼获物净增产量的变化,明确不同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养梭鱼(T3)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Mn)及悬浮物含量都最大,且极显著大于混养模式。单养模式氮磷利用率显著低于混养模式,但环境负荷量显著大于混养模式。60%异育银鲫+30%梭鱼+10%鲢、鳙(T5)是最优养殖模式,其底泥中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最低,其尾水排放氮、磷、CODMn量最小。T5的氮、磷环境负荷量最小,分别为51.81 kg/t、12.84 kg/t,饲料的氮、磷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0.09%、19.15%,饵料系数最小,净增产量最大,是环境、经济较优的养殖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甘薯地上部专用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国内外甘薯主要地上部专用品种的遗传关系,利用多态性高的30对SSR分子标记对国内主栽的16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30对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出169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可获得2~16条多态性条带。基于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处,将16份材料聚为3个类群。16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22至0.863之间,其中观赏甘薯黄金叶与菜用甘薯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低(0.522~0.626),与鄂菜薯10号的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522);而菜用甘薯材料之间,薯绿1号和台农71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863,遗传差异较小,薯绿1号和鄂菜薯10号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522,遗传差异较大。这些信息可为地上部专用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菜用甘薯 观赏甘薯 菜观兼用甘薯 遗传多样性 SSR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朱槿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V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特征分析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2006年在中国首次报道,并呈逐年扩散蔓延,给园艺和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损失。选择2012年采自江苏南京的CLCuMuV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分离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V2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及克隆,并构建了V2-YFP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接种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浸润处理后本氏烟叶片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周都有较强的绿色荧光信号,同时细胞质中还分布有点状的荧光信号。反转录PCR(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结果显示带荧光标签的V2在本氏烟叶片中转录和表达正常。这些结果说明CLCuMuV编码的V2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周,同时在细胞质中还会形成小聚合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回交和标记辅助选择快速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种及其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高油酸育种是花生品质改良的重要方向,利用回交育种结合标记选择可快速实现现有推广品种的高油酸化改良,探讨利用这一技术体系进行花生高油酸遗传改良的实践和效率。【方法】以目前推广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中花16、中花21、泉花551、徐花13为轮回亲本(母本,基因型AABB),以高油酸材料冀花13为非轮回亲本(父本,基因型aabb)配制4个杂交组合,一年种植两季并进行人工杂交或自交,夏季在武汉种植,冬季在湛江南繁基地种植,通过1次杂交、4次回交和1次自交得到BC4F2后代。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鉴定杂交和回交后代的基因型:根据回交后代基因型分离规律及ah FAD2A与ah FAD2B序列高度同源性的特点,用引物F0.7/R3在一个PCR反应内同时高效扩增F1和回交后代(BC1F1-BC4F1)的ah FAD2A和ah FAD2B片段,并利用R3作为测序引物进行反向测序,读取测序峰图判别基因型,在回交后代中筛选基因型Aa Bb的后代作为下代回交父本。自交后代(BC4F2-BC4F3)基因型鉴定采用KASP分型,获得高油酸(基因型aabb)后代。对获得的基因型为aabb的高油酸后代与其对应轮回亲本进行重要农艺性状、品质和重要抗病性的调查和SSR标记检测。【结果】在3年时间内,4个组合分别获得10、5、6、8株BC4F2高油酸纯合隐性基因型(aabb)单株,通过一代自交获得相应的BC4F3株系,对获得的高油酸株系与轮回亲本进行植物学、农艺性状、品质和青枯病抗性的考察,最终,4个组合均获得了与轮回亲本综合性状最接近的株系,分别为ZJ019、ZJ109、ZJ160和ZJ805,其油酸含量为82.54%、79.85%、79.22%、和78.94%,可作为轮回亲本对应的高油酸新品种。另外,本研究还对中花16回交组合中获得的高油酸株系的遗传背景进行了SSR分子检测,发现ZJ019株系的回复率达94.8%,在该组合中回复率最高,这一结果与植物学、农艺性状鉴定的结果一致。【结论】利用连续回交、南繁加代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可在3年内快速实现现有推广花生品种的高油酸化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拱形棚架搭建及整形修剪技术
《果树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棚架结构简明,结构牢固,且一架多能,使用寿命长;还可矮化密植、简化修剪和利用果园作业通道进行除草、耕作、喷药等机械管理,为果园省力化生产提供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KEA家族基因的克隆、鉴定及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葡萄中克隆并鉴定KEA家族基因,在转录水平探索其组织特异性表达特征及对缺钾、脱落酸(ABA)、氯化钠(NaCl)与山梨糖醇(sorbitol)等胁迫的响应情况,明确主效基因.[方法]通过同源克隆法,在葡萄基因组中筛选并鉴定KEA家族基因;利用MEGA 7.0软件中的邻接法建立9种不同植物(葡萄、拟南芥、水稻、玉米、高粱、短柄草、白杨、梨和苹果)KEA家族成员的系统进化树;借助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葡萄KEA家族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详细特征;检索EST数据库,分析葡萄KEA家族基因的表达谱;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KEA家族基因在葡萄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及对缺钾、ABA、NaCl与sorbitol等胁迫的响应情况,明确主效基因.[结果]在葡萄基因组中检索并克隆获得4个KEA家族基因,命名为VvKEA1-VvKEA4,均含有典型的K/H交换结构域(K/H exchanger domain)和TrkA-N domain功能结构域,属于典型的植物K+/H+逆向转运体;9种不同植物的KEA家族蛋白在氨基酸水平具有33.10%的一致性,并可分为2个亚族(GroupⅠ和GroupⅡ),其中,葡萄VvKEA1和VvKEA2属于GroupⅠ,均含有7个Motif基序,而VvKEA3和VvKEA4属于GroupⅡ,只含有4个Motif基序;系统进化树表明葡萄VvKEA1、VvKEA2和VvKEA4成员分别与拟南芥AtKEA2、AtKEA3和AtKEA5紧密聚在一起,而葡萄VvKEA3则与梨PbrKEA5和苹果MdoKEA7紧密聚在一起,水稻、玉米、高粱和短柄草4种禾本科植物KEA家族成员更倾向于聚在一起,而木本植物白杨、苹果、梨KEA家族成员紧密聚在一起;葡萄KEA家族蛋白拥有相似的三级结构,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均含有12-13个跨膜区,均为稳定蛋白,等电点pI均小于7.00,且只有VvKEA3具有信号肽;在葡萄VvKEA启动子区域鉴定到至少15种的顺式作用元件,主要包括胁迫响应、营养和发育、激素响应、昼夜规律等不同生命活动相关的调控元件;EST表达谱结果表明葡萄KEA家族基因在多种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在果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叶、种子、根和雌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VvKEA3在8年生'白罗莎里奥'葡萄树不同组织中的整体表达水平最高,在幼果中的表达量最为突出,而其他3个VvKEA的整体表达水平相对较低,且较为接近;幼苗中,VvKEA1-VvKEA4在转录水平对NaCl处理没有响应,但对ABA处理最为敏感,VvKEA1-VvKEA4的表达量在检测幼苗的地上部和根部均被显著诱导,VvKEA3在检测幼苗的地上部和根部及VvKEA1在地上部的表达量受缺钾处理诱导而显著增强,VvKEA3在检测幼苗的地上部和根部及VvKEA4在根部的表达量受sorbitol渗透处理诱导而显著上升.[结论]从葡萄中克隆并鉴定了4个KEA家族基因,主要在葡萄果实、叶片和种子中表达,其成员与拟南芥KEA成员在遗传距离上较近;VvKEA3在成年葡萄树中的整体表达水平最为丰富(幼果中最高),幼苗中VvKEA3受缺钾、ABA和sorbitol渗透胁迫的调控;VvKEA3是葡萄果实中重要的K+/H+逆向转运体.
关键词: 葡萄 K+/H+逆向转运体 生物信息学 胁迫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和杏果实有机酸代谢差异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测定梅和杏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有机酸含量、相关酶活性以及有机酸代谢酶基因表达量,分析2类果实有机酸生物合成与代谢的关键基因,进一步解析梅和杏果实有机酸含量差异形成机制.[方法]以梅品种'养老'和'丰后'以及杏品种'金太阳'的果实为材料,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生长期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和含量,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有机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有机酸代谢酶关键基因在果实各个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梅和杏果实中积累的主要有机酸均为柠檬酸和苹果酸,且相关代谢关键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梅和杏果实发育过程中,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与柠檬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磷酸丙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与苹果酸含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在梅果实中发现CS基因表达量与柠檬酸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梅和杏果实中同时发现ME基因表达量与苹果酸含量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梅和杏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差异主要是由CS、PEPC和ME活性不同引起的,在梅果实中发现CS和ME基因是有机酸合成与代谢的关键基因,在杏果实中发现ME基因是有机酸代谢的关键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