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PEG介导的黑附球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菌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防真菌黑附球菌原生质体为受体、潮霉素抗性基因(hph)为筛选标记,应用PEG介导法进行了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潮霉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黑附球菌对潮霉素的耐受浓度为50mg/L。PEG介导的黑附球菌原生质体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30℃下用2%裂解酶酶解黑附球菌菌丝2h,过滤收集原生质体,经MTC清洗重悬后将质粒p YF11-hph转化黑附球菌原生质体,在RM培养基中混匀再生;经潮霉素药剂筛选和PCR验证,表明外源基因hph已转入到黑附球菌中并获得稳定表达。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PEG介导的黑附球菌遗传转化体系,为研究其代谢途径、生防机制及构建工程菌株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PEG介导 黑附球菌 遗传转化 原生质体 工程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隆熏蒸与微生物有机肥联用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控研究

土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土壤熏蒸和微生物有机肥联用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对西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处理:对照(CK)、棉隆熏蒸结合普通有机肥处理(OF)、棉隆熏蒸结合微生物有机肥处理(BOF)。结果发现:与CK相比,BOF处理和OF处理均显著降低西瓜枯萎病发生率,病害防治效果分别为65.8%和54.1%;BOF处理还显著增加连作西瓜产量(增幅达33.4%),提高西瓜中心糖含量(增幅达15.9%)和糖酸比(增幅达13.4%)。棉隆熏蒸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显著低于CK,尖孢镰刀菌数量下降3个数量级;土壤脲酶、蔗糖酶、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指数、均一性指数较CK均显著降低。棉隆熏蒸后施用有机肥可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逐步恢复,其中BOF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恢复速度和强度更大、病原菌数量及病原菌与真菌数量比最低、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指数最高。结果表明,利用棉隆对连作西瓜土壤熏蒸20 d能显著减少病原菌数量,配合施用微生物有机肥,能快速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恢复土壤酶活性,降低枯萎病的发生,并有效促进西瓜生长,提高西瓜产量及品质。

关键词: 土壤熏蒸 棉隆 微生物有机肥 连作 西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延胡索酸对夏季幼兔生长性能、空肠发育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有机酸化剂延胡索酸对夏季幼兔生长性能、空肠发育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90只体重[(919.00±8.92)g]相近的56日龄獭幼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延胡索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延胡索酸,复合酸化剂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复合酸化剂。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延胡索酸提高了幼兔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分别提高了6.05%和13.40%,并降低了死亡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延胡索酸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降低了磷表观消化率(P<0.05),且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延胡索酸提高了空肠肠壁厚度、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分别提高了20.70%、9.83%和18.60%,同时也降低了隐窝深度(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延胡索酸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有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的趋势(P>0.05),对其他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可以改善夏季幼兔空肠发育,增强肠道吸收能力,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从而提高生长性能,同时能够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机体健康。

关键词: 幼兔 延胡索酸 生长性能 消化率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废物好氧发酵腐殖质形成机理及农学效应研究进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腐殖质是有机废物好氧发酵的重要产物,也是发酵产品品质的重要评价标准。腐殖质含有大量官能团,农学效应显著,可以为作物提供营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机废物合成的腐殖质结构特点,探讨了有机废物好氧发酵过程中腐殖质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分析了好氧发酵条件(物料类型、温度、水分、碳氮比、氧含量、p H值、物料粒径、发酵工艺)对腐殖质形成和腐殖化程度的影响,以及腐殖质特征性官能团与保肥性、保水性、抗病性等农学效应的关系。从探明好氧发酵腐殖质形成路径,利用同步辐射显微CT技术(SR-μCT)和软X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分别获得腐殖质团聚体的三维结构域信息和腐殖质元素及化学态信息方面进行展望,将好氧发酵产物腐殖质与农业生产直接关联起来,以期为有机废物好氧资源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好氧发酵 腐殖质 官能团 农学效应 有机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品种资源果刷性状及果粒褐化调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认识葡萄品种资源果刷特征以及果刷脱落后对果粒的影响,本研究对126个葡萄品种成熟期的果刷性状以及74个品种果洞褐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刷特性在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果刷可分为完整和不完整两类,果刷拔出后粘连果肉情况不同,欧亚种果刷与果肉粘连程度高于欧美杂种(V. vinifera L.×V. labrusca L.);欧亚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与果刷长度、果刷粗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欧美杂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与果刷长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与果刷粗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欧亚种与欧美杂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欧亚种耐拉力明显大于欧美杂种葡萄品种耐拉力;果肉褐化速度和褐化程度在品种间差异大,且成熟度愈高褐化程度愈轻。不同品种果洞褐化速度不一致,果洞的大小不同对果实造成损伤程度有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后果实的耐贮性,通过对果刷性状的研究,以期为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以及新品种的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葡萄 果刷 耐拉力 褐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鮰鱼养殖体系中18种多氯联苯和4种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江苏地区斑点叉尾鮰主要养殖区域环境的水、底泥及鱼体内的18种多氯联苯(PCBs,7种环境指示类、12种类二齅英类)及4种重金属(Pb、As、Cd、Hg)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进行了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CB28、PCB52和PCB114在环境与鱼体组织中均有较高的检出频率,但不同养殖区域PCBs的污染组成不同,表明污染来源有所不同;底泥中PCBs的含量为178.4~457.2 pg/g,远高于水体中的0.2~11.9 ng/L;PCBs在鱼肉中富集量较高,为1.28~267.96 pg/g,与该鱼种皮肉中较高的脂肪含量相关,而在肝脏和肠胃中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64~95.46 pg/g和1.20~45.94 pg/g。重金属在底泥中的含量最高,水体中较低;在鱼体内的平均含量依次为Pb>As>Cd>Hg,鱼体各组织中重金属总含量依次为肝脏>肠胃>肉。鱼肉中二齅英类多氯联苯(DL-PCBs)的总毒性当量(TEQ)浓度为1.9 pg/g,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6.5 pg/g。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目标风险商(THQ)和风险系数(R)模型,通过比较每日摄入量和每日允许摄入量,对江苏地区斑点叉尾鮰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江苏省鮰鱼养殖体系中PCBs及4种重金属的致癌风险均为可接受。

关键词: 鮰鱼 多氯联苯 重金属 污染 水产养殖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CSCD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我国地表水体的主要污染负荷来源,威胁水生态健康和水环境安全。文章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总结了当前主流的防控技术与策略,重点阐述了从全局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减量(Reduce)—过程阻断(Retain)—养分再利用(Reuse)—生态修复(Restore)"策略(简称"4R策略")。深入剖析了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存在的问题,并从深化基础研究、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促进区域联控,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的物化方面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水环境安全 “源头减量—过程阻断—养分再利用—生态修复”策略 生态系统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及其热稳定性能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华鳖裙边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加酶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对胶原蛋白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求得最佳酶提工艺,比较常规酶提和超声辅助酶提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在提取溶剂为乙酸(0.5 mol/L)、料液比1∶20(g/m L)的条件下,采用超声酶提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0.8%、超声时间43 min、超声功率176 W,此条件下胶原蛋白得率为74.50%;差示扫描量热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酶提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显著优于常规酶提胶原蛋白。该研究可为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的精深加工及其应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华鳖裙边 超声辅助酶提优化 胶原蛋白 得率 热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乙烯对采后杏鲍菇内源乙烯释放和衰老进程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杏鲍菇成熟衰老机理,探讨其对乙烯的敏感性,以杏鲍菇为试材,研究常温条件下((20±1)℃、相对湿度70%~80%)杏鲍菇子实体内源乙烯释放规律及不同剂量(1、10、100、1 000μL/L)外源乙烯对其内源乙烯释放和衰老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子实体采后乙烯释放量随子实体的继续发育逐渐增加,分别在贮藏的12 h和36 h各出现一次释放高峰,释放量分别为贮藏前的12.53倍和7.57倍;同时外源乙烯能不同程度地诱导子实体内源乙烯的释放,并推迟乙烯跃变启动时间,促进多酚氧化酶活力、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褐变程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加快可溶性糖及蛋白的降解,降低子实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加速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并使子实体的抗氧化物质(总酚、类黄酮)含量相比对照组保持在较低水平。由此说明,外源乙烯处理能够加速杏鲍菇的采后衰老进程,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杏鲍菇采后衰老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杏鲍菇 乙烯 衰老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的促水稻生长作用及促生长物质分析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防菌Lx-11是一株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为明确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本研究以感病品种金刚30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不同稀释倍数的生防菌Lx-11无菌上清滤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的影响,测定其对水稻芽长、根长和株高,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运用液质联用仪检测无菌上清滤液中与促生相关的物质赤霉素、脱落酸、生长素和亚精胺的含量。结果表明,生防菌Lx-11无菌上清滤液稀释后对水稻种子和幼苗均有一定的促生作用,且随着菌液稀释倍数的增加,促生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少变化,稀释倍数为100倍时,对水稻种子和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当稀释倍数达到200倍以上,其对水稻的促生效果下降。不同浓度无菌上清液处理水稻幼苗时,水稻植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100倍稀释液增加最大,分别为45.97%、49.62%、46.95%和225.43%。生防菌Lx-11无菌上清滤液中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亚精胺的含量分别为1 200、75.5、3 130和811ng·mL~(-1)。综上,生防菌Lx-11对水稻植株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促生长物质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本研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在微生物农药领域的田间高效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根系活力 促生长物质 液质联用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