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灰飞虱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农药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灰飞虱是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重要的农业害虫,由于杀虫剂的广泛与大量使用,已导致其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深入研究其抗药性分子机制,可为灰飞虱抗性的快速检测和治理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文章总结了灰飞虱对毒死蜱、吡虫啉、溴氰菊酯、噻嗪酮、氟虫腈和乙虫腈等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性相关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的筛选与功能验证,以及靶标位点突变等重要研究成果,指出该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抗性基因的功能验证及调控路径、抗性新基因的鉴定及交互抗性和多重抗性机制不明确等,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可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验证抗性基因功能;可将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用于鉴定新抗性基因及抗性调控基因,以探明交互抗性和多重抗性机制;应深入至蛋白组学水平探讨抗性机制;需开发配套的高效田间施药技术,以达到杀虫剂减施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 灰飞虱 毒死蜱 溴氰菊酯 噻嗪酮 氟虫腈 抗性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棉花萌发、成苗和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感盐棉花品种泗抗1号和耐盐棉花新品系苏S012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构建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分别调查2个亲本和299个F2∶3家系萌发期、苗期以及铃质量、铃数、衣分和产量的盐害率,作为QTL定位的表型数据.在棉花A5、D5、D8、D10、A13和D13染色体上共定位到13个耐盐相关QTL,分别解释2. 81%、15. 18%、1. 78%、5. 39%、2. 92%、8. 38%、9. 65%、5. 06%、0. 46%、2. 17%、2. 27%、13. 25%、1. 50%的表型变异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Tri8基因区分中国小麦赤霉病菌的毒素化学型
《植物病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镰孢菌(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均有发生,我国小麦赤霉病主要由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所引起,根据产生单族毒素种类分为三种化学型,分别为3-乙酰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3-Ac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15-AcDON)和雪腐镰孢菌烯醇(NIV)化学型。为了更方便地对禾谷镰孢菌复合种进行化学型的区分,本研究利用三对引物分别扩增了三种化学型菌株的Tri8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根据不同化学型菌株的基因序列差异,进行了特异性引物设计和筛选。利用设计的引物同时扩增三种化学型的Tri8基因并用AvaI内切酶进行酶切,根据酶切片段的大小区分三种化学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有效地区分我国小麦赤霉病菌的化学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辐照技术制备的纳米银薄膜表征及性能研究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纳米银具有高效抗菌防腐功能。为了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抗菌包装材料,通过辐照制备纳米银颗粒,进行聚乙烯(PE)基纳米银薄膜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测定,考察了不同纳米银含量对薄膜材料的透光率、透湿性及机械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银后的薄膜在红外光谱波数1 046cm-1处出现了特征吸收峰;在紫外光谱波长366 nm处产生了特征吸收峰;在温度340℃处出现了特征放热峰。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银后,薄膜材料的透光率降低,透湿性略微下降,机械强度有所增加。综上可知,纳米银颗粒被成功添加至PE薄膜中,且所得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可以满足作为包装材料的要求。本研究为新型抗菌包装材料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菘蓝开花抑制基因IiFLC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菘蓝生殖生长过程中的开花机理,利用PCR技术对菘蓝FLC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在获得的IiFLC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中含有一条长为585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翻译为编码19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具有典型的MADS-box结构域。通过与十字花科其他植物中的FLC蛋白质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菘蓝与它们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山西菘蓝自交一代材料的FLC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菘蓝不同的器官中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其中菘蓝根中的基因表达量最高,茎中的表达量最低,并在抽薹现蕾期至果期呈现明显的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装方式对1-MCP处理香荷芋贮藏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泰州香荷芋为试材,通过测定失重率、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质地和色泽等品质指标,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过的香荷芋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聚乙烯(PE)包装和对照组,纳米包装能有效抑制香荷芋贮藏期间水分的损失和MDA含量的上升,减缓香荷芋的自身衰老进程,抑制香荷芋质地的下降。而且纳米包装处理显著降低了贮藏期间香荷芋多酚氧化酶活性,减缓了酚类物质的氧化,提高了多酚的保留率,维持了香荷芋的良好色泽。因此,纳米包装可减缓香荷芋的失水和衰老,抑制色泽和质地的下降,提高香荷芋的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淀粉多抗甘薯新品种苏薯29的选育
《南方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选育高淀粉多抗甘薯新品种,为长江流域薯区甘薯淀粉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优质高产品种苏薯16号为父本、高抗高淀粉率品种浙紫薯1号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采取干物质含量和产量低世代选择,抗性和品质高世代鉴定的技术路线选育甘薯新品种,并参加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区域试验和多点生产力大区比较试验。【结果】选育的苏薯29属淀粉型甘薯品种,薯形呈长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数平均4.6个,大中薯率84.8%,耐盐、耐贮性较好,熟食品质优;在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区域试验中,平均薯干产量9964.4 kg/ha,比徐薯22(CK)增产11.95%;平均淀粉产量6786.3 kg/ha,比CK极显著增产15.58%,平均薯块干物质含量和淀粉率分别为33.75%和23.00%,分别比CK高3.40%和2.95%(绝对值);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不抗黑斑病。2016年5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苏薯29,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16015。【结论】苏薯29丰产稳产性好,淀粉产量高,适合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也可在江苏滩涂盐碱地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叶菜对强力霉素的吸收与富集特征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培试验,对畜牧业中广泛使用的典型兽药强力霉素,开展了4种叶菜(绿罗莎、苦苣、绿箭和绿直立)的吸附富集特征及去除规律研究,评价抗生素环境污染的植物修复能力。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有蔬菜种植的培养液中降解速度明显快于无蔬菜种植的培养液,空白对照组中去除率37. 8%,而在叶菜处理组中去除率超过95%,在空白对照培养液以及绿罗莎、苦苣、绿箭和绿直立的培养液中强力霉素去除半衰期分别为22. 1 d、1. 4 d、1. 5 d、2. 3 d和2. 8 d,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 01);在吸收富集能力上,绿罗莎和苦苣茎叶部分对强力霉素具有较强的累积作用,富集系数分别为7. 20和4. 95,而绿箭和绿直立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 76和0. 49,累积作用相对较弱。说明富集能力较强的蔬菜作物可作为降低抗生素环境污染的备选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i-ta、Pi-5、Pi-km和Pi-b基因在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对穗颈瘟的抗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5、Pi-km、Pi-b的功能标记,对国内外238份粳稻品种(系)进行基因检测,结合穗颈瘟鉴定结果,明确4个抗性基因的区域分布特点,评估其对穗颈瘟的抗性效果。Pi-ta和Pi-b主要分布在东北、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品种(系)中,Pi-5和Pi-km在西南地区品种中的分布高于其他地区。238份粳稻品种(系)中含Pi-ta、Pi-5、Pi-km、Pi-b单个抗性基因的品种(系)分别有33、30、29和38份;含2个抗性基因的品种(系)共有66份,其中含Pi-ta/Pi-b的品种(系)最多,有28份;同时含3个抗性基因的品种(系)有12份; 4个基因均不含有的品种(系)有30份。Pi-ta对穗颈瘟的抗性效果最好,感病率为0,病情指数为22. 73;其次是Pi-5和Pikm基因,病情指数分别为59. 17和70. 69; Pi-b对穗颈瘟的抗性效果最差,感病率为86. 84%,病情指数为83. 55。双基因组合对穗颈瘟的抗性效果依次为:Pi-ta/Pi-5>Pi-ta/Pi-km>Pi-ta/Pi-b>Pi-5/Pi-km; 3份同时含有Pi-ta、Pi-5、Pi-km 3基因的品种表现出最强的穗颈瘟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