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牛心甘蓝蜡粉缺失突变体410M特征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牛心甘蓝蜡粉缺失突变体410M的特征和实际应用价值,以丰富甘蓝种质资源,加速新品种创制和改良。[方法]调查牛心甘蓝野生型材料410W和蜡粉缺失突变体410M的农艺性状,测定其营养品质;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超微结构;以蜡粉缺失突变体材料410M(P1)与其野生型410W(P2)为亲本分别配制6世代群体,分析410M蜡粉缺失性状的遗传规律;筛选出14个在拟南芥中参与蜡粉合成、转运的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在410W和410M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蜡粉缺失甘蓝叶色亮绿,突变体410M球叶和外叶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其他表型及主要营养成分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叶表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突变体叶表面光滑,蜡粉严重缺失;野生型叶表蜡粉分布致密,晶体结构主要为片状和线状。对6世代群体分离比例进行χ~2检测,结果表明410M蜡粉缺失性状为隐性单基因遗传。在参与拟南芥蜡粉生物合成、转运的14个基因中,共有7个基因在野生型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突变体。[结论]蜡粉缺失突变体410M遗传稳定,商品性好,为育种和蜡粉分子基础研究的优良材料。

关键词: 甘蓝 蜡粉缺失突变体 农艺性状 超微结构 遗传规律 蜡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虫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有效利用率分析

农药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综合分析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褐飞虱田间防治指标、杀虫剂田间推荐剂量及杀虫剂经稻田叶面喷施后在田间的分布等文献资料,发现杀虫剂防治褐飞虱的田间推荐剂量的有效利用率不足0.1%。理论上,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可获得杀虫剂杀死褐飞虱种群90%个体的致死剂量(LD_(90),单位:μg/头),用稻田中褐飞虱的发生量乘以LD_(90)值即为杀死90%田间虫量的杀虫剂有效用量;而实际上杀虫剂的田间推荐剂量却是其有效用量的千倍以上。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1)在褐飞虱为害的水稻孕穗期和扬花期,采用手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时,杀虫剂在水稻上的沉积率为34.25%~46.10%,但其中82%以上分布在水稻冠层以上部位,分布在水稻基部茎秆部位的不足2%,只占杀虫剂使用量的0.5%左右;2)褐飞虱获取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后死亡,但杀虫剂和褐飞虱在田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当最低剂量的杀虫剂和最多虫量的褐飞虱出现在同一株水稻上时,该剂量必须能够控制褐飞虱的为害,那么对于有更多杀虫剂和更少褐飞虱的植株而言,就必然造成杀虫剂的浪费,从而降低其有效利用率;3)约有50%以上的杀虫剂洒落在稻田水中,经田水稀释后的质量浓度远远低于杀死褐飞虱种群10%个体的致死浓度(LC_(10)值,单位:mg/L),不能有效杀死褐飞虱。作者认为,通过人工智能,将杀虫剂直接喷洒在褐飞虱发生为害的部位,并根据虫量进行变量施药,必将大幅提高杀虫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有效利用率。

关键词: 农药减量 杀虫剂 水稻 褐飞虱 农药推荐用量 有效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联合一磷酸腺苷(AMP)对鸡胸肉的嫩化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超声波与一磷酸腺苷(AMP)对鸡胸肉品质的作用,采用超声波和AMP对鸡胸肉进行处理。测定对照和经超声波、AMP等不同处理的鸡胸肉pH、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过滤残留量、肉品的热力学指标、蒸煮损失、剪切力、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电泳图、肉品组织切片和表面微观结构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鸡胸肉相比,超声波和AMP处理后,肉品pH升高、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显著增大(P<0. 05),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热敏性增大,过滤残留量、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则显著减小(P<0. 05),组织状态和表面微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更多的肌原纤维蛋白降解,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从而显著改善鸡胸肉的嫩度。因此,超声波和AMP处理均可破坏肌肉中肌原纤维完整结构,改变肌肉的组织状态使其变柔软,且超声波和AMP联合使用对鸡胸肉的嫩化效果最佳,可进一步提高鸡胸肉的食用品质。

关键词: 超声波 一磷酸腺苷 鸡胸肉 嫩化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对粪肠球菌的抑菌作用及作用机制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乳酸常被用来控制食品中腐败菌的生长,但是有关其对食品优势腐败菌抑菌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试验以一株从肉制品中分离得到的腐败菌粪肠球菌R612-Z1为目标菌株,研究乳酸对其的杀菌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各浓度(0.25%、0.50%、1.00%)的乳酸均有杀菌效果而且作用明显,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处理后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扫描电镜及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浓度的测定结果说明,胞内物质流出聚集在细胞外侧,胞外ATP浓度和核酸类物质浓度明显上升,膜电势快速升高。因此,乳酸通过破坏粪肠球菌的细胞壁,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外电势,导致内容物流出,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关键词: 粪肠球菌 乳酸 抑菌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2016年稻田农药科学减量试验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科学使用农药,采用Zisman图法测定不同生育期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同时从喷洒次数、农药投入量、喷洒药液的表面张力、农药投入量毒性系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水稻产量等角度比较了2012-2016年稻田喷施植物保护部门推荐的农药组(A)和实验室推荐的农药组(B)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分蘖期至乳熟期稻叶正面和反面临界表面张力的平均估值分别为29. 94 m N/m和31. 01 m N/m,A组药液的表面张力均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 B组药液的表面张力均小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与A组相比,B组每年用药次数减少2~3次;总投入量每年减少38.96%~81.30%;有效成分用量减少58.75%~87. 10%;投入量毒性系数总和减少46.97%~93. 77%.田间防治效果表明,B组对稻纵卷叶螟、稻曲病和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2种农药施用组对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当;除稻瘟病发生年份外,2种农药施用组间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稻田 农药减量 防治效果 农药投入量毒性系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SM和MLP-ANN的草莓果浆超声酶解参数优化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草莓果浆品质,本试验研究了复合酶添加量、超声功率和酶解时间对草莓果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模型(RSM)和多层感知神经网络模型(MLP-ANN)对草莓果浆超声酶解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比较2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复合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草莓果浆SSC影响显著,酶解时间和超声功率对草莓果浆花色苷含量影响显著;RSM和MLP-ANN模型对草莓果浆SSC和花色苷含量预测的RMSE分别为0.2698、0.6758和0.0387、0.0077,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74、0.9282和0.9847、0.9994,MLP-ANN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RSM模型;采用MLP-ANN模型优化得到的超声酶解法制备草莓果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0.06%,超声功率180 W和超声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草莓果浆的SSC为10.2%,每100 g草莓果浆花色苷含量为13.46 mg.与未经超声酶解的果浆相比,SSC提高1.12倍,花色苷含量提高2.35倍,故超声酶解法可有效提高草莓果浆品质.

关键词: 草莓 超声酶解 响应面 神经网络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方式对牛蒡片多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AD)、真空微波干燥(Vacuum microwave drying,VM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Hot air combined vacuum microwave drying,AD&VMD)、真空冷冻联合真空微波干燥(Freezing combined vacuum microwave drying,VFD&VMD)5种干燥方式对干制牛蒡片干燥时间、能耗、总酚含量、多酚组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VFD和AD干燥牛蒡片所需时间和能耗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方式,相比于单一干燥方式,联合干燥方式更利于单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保留,其中VFD&VMD干燥所得牛蒡片中5-咖啡奎宁酸和绿原酸含量最高,VFD干燥更利于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保留。抗氧化能力方面,VFD干燥所得牛蒡片的清除DPPH+·、ABTS+·和铁还原能力均最强,VFD&VMD干燥所得牛蒡片抗氧化能力仅次于VFD干燥所得样品,显著高于AD、VMD、AD&VMD干燥所得样品。

关键词: 牛蒡片 干燥方式 多酚组分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和观赏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发掘菜用和观赏甘薯优异种质资源,通过对国家种质徐州甘薯试管苗库中1000余份资源材料进行鉴定,筛选了96份优异种质。利用30对SSR引物对入选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明确了这些材料遗传差异;并对入选材料12个表型质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总条带数为27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69条,多态率97.8%;利用DPS软件计算入选材料间的Nei72遗传距离为0.15~0.76,平均遗传距离0.66;群体结构分为3个组群,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相似,表明入选材料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表型质量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5个主要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0.50%;利用表型质量性状,可聚为8个组群。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与表型质量性状分析为下一步杂交选育菜用和观赏甘薯新品种提供了亲本选择信息。

关键词: 菜用和观赏用甘薯 SSR标记 表型质量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稻草和多花黑麦草混合青贮对饲料pH、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多花黑麦草和稻草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饲料pH、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设5个处理,多花黑麦草和稻草比例分别为5∶5(处理A)、6∶4(处理B)、7∶3(处理C)、8∶2(处理D)和9∶1(处理E),分析青贮过程和有氧暴露后青贮饲料的pH值、乳酸菌数量、酵母菌数量和霉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青贮过程中,处理B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处理D和处理E,其中处理B的乳酸菌数量在青贮第1 d时达到8.67×10~7CFU/g,在青贮第5 d、12 d、21 d时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处理B的酵母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处理D和处理E。青贮61 d时,处理B和处理C的酵母菌数量小于1.00×10~2CFU/g。从青贮第5 d开始,处理B和处理C的霉菌数量均小于1.00×10~2CFU/g。有氧暴露期间,处理B的乳酸菌数量始终最多,处理B和处理C的霉菌数量始终最少。结合pH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指标,多花黑麦草和稻草以6∶4或7∶3的比例混合青贮最优。

关键词: 稻草 多花黑麦草 混合青贮 pH 微生物数量 有氧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于检测转基因作物中调控元件的质粒标准分子的构建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中阳性标准物质匮乏的问题,利用重叠PCR技术将检测过程中常用的调控元件Ca MV35S启动子、FMV35S启动子、PAT29启动子、Ubiquitin启动子、NOS启动子、35S终止子、NOS终止子和E9终止子依次连接获得融合片段,再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融合片段转化到载体p MD-19T中,获得含有调控元件的标准质粒p MD-RG。PCR和测序结果验证了标准分子构建的正确性,并且标准质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比较好,符合标准物质候选物的要求,可代替阳性标准物质用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和研究。该质粒可用于大多数已经批准的转基因作物的检测和监管工作中。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质粒标准分子 调控元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