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蜂糖李花芽分化过程与开花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蜂糖李的花芽分化与开花过程,为深入探究蜂糖李低产的原因提供关键信息。【方法】选取相对高产的李品种蜜李1号作为对照品种,观察蜂糖李和蜜李1号的花芽外观特征和大小,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的解剖结构、畸形情况、花原基数量,同时研究开花过程和花量,并特别关注过程中出现的畸形花。【结果】蜂糖李与蜜李1号花芽分化均经历了未分化期、开始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蕊原基分化期,二者花芽的分化开始时间基本一致,但蜂糖李的花芽分化高峰期发生时间相对较早,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至10月末,且雌雄蕊几乎同时开始分化。蜂糖李在高峰期产生了更多畸形花芽,且每个花芽分化出的花原基数量相对较少。开花期蜂糖李的花量明显低于其它李品种,并出现较多短雌蕊和双雌蕊的畸形花朵。持续观察发现,双雌蕊花后期可以发育成畸形双果。【结论】9月中旬至10月末为蜂糖李花芽分化与畸形花芽出现的高峰期。蜂糖李花芽中的畸形比例高,且每个花芽分化出的花原基数量较少,这些因素导致蜂糖李开花时畸形花较多,且花量较少,可能是导致蜂糖李低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蜂糖李 低产 花芽分化 花原基 双雌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剪梢程度对农桑14号春季经济性状及产叶量构成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剪梢程度对农桑14号春季经济性状和桑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农桑14号的春季剪梢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桑树枝条进行1/4、1/3、1/2剪梢处理,调查不同处理的发育历期、止芯芽性状、生长芽性状、枝条长度及桑叶产量表现。[结果]在发育时间上,剪梢1/4、1/3与剪梢1/2的处理从膨芽期到雀口期,发育历期呈增大趋势;在开叶阶段,发育历期呈缩短趋势;到桑叶成熟期,发育历期呈增大趋势。在桑叶产量及其构成上,剪梢1/4处理平均产量2.413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2.068 kg/株,占85.70%,止芯芽叶重0.345 kg/株,占14.30%;剪梢1/3处理平均产量3.042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2.612 kg/株,占85.86%,止芯芽叶重0.345 kg/株,占11.34%;剪梢1/2处理平均产量2.172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1.875 kg/株,占86.33%,止芯芽叶重0.297 kg/株,占13.67%。[结论]采用1/4或1/3剪梢处理,大蚕用叶可提前到4月28日,且桑叶产量高于1/2剪梢处理,对全年多批次养蚕的时间调控和桑叶保障更加有利。

关键词: 农桑14号 剪梢程度 春季 经济性状 桑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添加紫花苜蓿新品种"翠博雷"对肉鹅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肉质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贵州畜牧兽医 2024

摘要:为了探究在肉鹅日粮中添加紫花苜蓿新品种“翠博雷”的饲喂效果,选取三花鹅360只,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20%、24%、28%“翠博雷”紫花苜蓿进行42 d饲喂试验,测定各组鹅的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质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试验1组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3组(P<0.05);各组的屠宰性能、胸腺指数以外的器官指数、肉质主要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可分别节约饲料成本2.20、1.41、0.58元/d。结论:在日粮中添加“翠博雷”紫花苜蓿饲喂肉鹅对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质主要营养成分无不利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料成本,适宜添加量为20%。

关键词: 紫花苜蓿“翠博雷” 青饲料 肉鹅 屠宰性能 器官指数 肌肉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区小黄姜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农家科技 2024

摘要:小黄姜品种辛辣味足,香味浓郁,深受人们喜爱.生姜用途广泛,市场需求较大,因此发展小黄姜种植是山区农民的一条致富之路.笔者结合山区小黄姜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阶段的"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种植技术要领,以期为小黄姜产业的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区农民 小黄姜 深度融合 技术要领 辛辣味 黄姜产业 栽培关键技术 市场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从江黄金百香果果实品质评价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贵州省从江县6个村寨种植的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果实品质,为提升其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个村寨的果实除果汁瓤重、果皮厚度、可食率和种子粒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外观品质指标和内在品质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大小与单果重、果皮重、种子鲜重等显著相关,色彩指数a*值与色度角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色彩指数b*值与色彩饱和度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4.26%,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的风味品质,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色泽,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大小,第4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内在品质.综上,6个村寨的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果实为中等大小、近圆形,亮黄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8.60%以上,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1.18%,果实内在品质好,高糖低酸,口感纯甜,宜鲜食.

关键词: 黄金百香果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和外源激素处理对多花勾儿茶高空压条生根的影响

林草资源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多花勾儿茶是我国集蜜源、观赏和药用等功能为一体的传统珍贵树种,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优选其高空压条繁殖的最佳条件,提高和完善其无性快繁技术,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不同基质配比、外源激素种类、外源激素浓度以及环剥宽度对多花勾儿茶高空压条生根的影响,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各项生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探讨4种因素对压条生根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适宜的基质和外源激素配比可显著促进多花勾儿茶形成愈伤组织并生根,同时可使各项根部指标增加。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表明,生根效果存在基质、外源激素和环剥的差异,其中基质配比和外源激素种类是影响各生根指标的最主要因素。综合评价得出,最有利于多花勾儿茶压条生根的条件为:珍珠岩+草炭+蛭石(1∶1∶1)作为基质、NAA作为生长调节剂、NAA浓度为400 mg/L,环剥宽度为10 mm,该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93.33±2.36)%,生根率高达(85.00±4.08)%,(9.67±0.47)d即可在伤口处形成愈伤组织,(14.00±0.82)d开始生根,平均一级根数[(15.44±0.51)根]、平均一级根长[(7.13±0.25)cm]、平均一级根粗[(3.03±0.21)mm]、根鲜质量[(3.29±0.05)g]、根干质量[(0.67±0.04)g]、根系效果指数(5.50±0.06)、平均隶属函数值(0.77)均为最高。该研究可为建立多花勾儿茶快繁体系,推广多花勾儿茶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多花勾儿茶 高空压条 生根 基质 外源激素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芨1号”不同部位中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中成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测定“贵芨1号”中花、块茎、须根中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并评价其抗氧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成分含量,DPPH法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法测定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考察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部位抗氧化和抗菌能力的成分基础。结果 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花,总多糖含量最高的是块茎。各部位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须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9.17±8.05)%;花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最高,分别为(70.27±1.47)%、(0.59±0.03)μmol Trolox/mL。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之间也均呈正相关(P<0.01)。各部位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其中须根最强,总多糖含量与大肠杆菌抑菌效果呈相关性,总黄酮、总酚含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呈正相关。结论 “贵芨1号”不同部位中活性成分含量不同,并与抗氧化能力、抗菌活性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贵芨1号” 总酚 总黄酮 总多糖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云南木霉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对茶炭疽病的防控研究

茶叶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有拮抗作用的云南木霉菌Trichodema yunnanense的发酵培养条件,并明确发酵液对茶炭疽病的防控效果,以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云南木霉菌的发酵条件并获得发酵液,比较其对茶炭疽病的抑菌活性、离体叶片和盆栽茶树叶片防效及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T.yunnanense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马铃薯200 g·L-1、甘露醇18.85 g·L-1、酵母浸膏4.73 g·L-1、装液量372.60 mL·L-1、培养温度25℃、pH 6.6、12L∶12D。10%的发酵液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达92.61%,对感染茶炭疽病的离体茶树叶片与盆栽茶树叶片的防效分别为63.71%与68.95%,均显著高于哈茨木霉菌(T.harzianum)可湿性粉剂与多菌灵的防效。同时,10%发酵液处理后的茶树幼苗根长提升69.16%,根鲜重提升215.70%,株高增加42.13%,地上部鲜重增加212.11%。表明T.yunnanense发酵液兼具抗菌和促生作用。研究结果为T.yunnanense在茶炭疽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云南木霉菌 茶炭疽病 发酵液 响应面 生物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韭黄-白菜/韭黄-莴笋间作的高效栽培模式

耕作与栽培 2024

摘要:为了充分挖掘韭黄种植期间的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土地空间以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总结了韭黄-白菜/韭黄-莴笋的间作栽培模式,既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又明显增加了种植效益。

关键词: 韭黄 白菜 莴笋 间作 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A-PLS-SPA的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测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叶绿素对辣椒的长势评估和营养状况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光谱存在数据量大和冗余度高的问题,探究不同特征选择算法相结合进行高光谱叶绿素含量估测的可行性。以贵州省遵义市栽培辣椒为研究对象,采集盛果期辣椒冠层高光谱数据,通过卷积平滑(SG)、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处理原始光谱数据,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下的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BO-RF)估测效果,以MSC预处理后的数据为基础,运用遗传偏最小二乘算法结合连续投影算法(GA-PLS-SPA)进行最优特征波段选取,最后以GA-PLS、SPA和GA-PLS-SPA分别选取的特征波段作为输入变量,建立BO-RF、RF和BP神经网络模型来验证GA-PLS-SPA的普适性和广泛性。结果表明,MSC相比其他预处理方法对叶绿素含量的反演效果最好;相同估测模型条件下,基于GA-PLS-SPA建立的估测模型精度最高,选取特征波段数量最少,为7个,GA-PLS-SPA-BO-RF是估测叶绿素含量的最佳模型,训练集的R~2、RMSE和RPD分别为0.896、2.791和3.124,测试集的R~2、RMSE和RPD分别为0.913、2.965和3.414;相同算法建模条件下,BO-RF的精度明显高于RF和BP神经网络。MSC处理后的光谱能极大程度提取出辣椒叶片的叶绿素信息,GA-PLS-SPA能有效实现特征波段选取,降低模型复杂度,BO-RF具有良好的叶绿素含量反演能力。

关键词: 辣椒 叶绿素 高光谱波段选择 遗传偏最小二乘算法 连续投影算法 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