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甘谷干辣椒风味品质评价

辣椒杂志 2024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甘谷干辣椒的风味物质和品质特征,对甘谷干辣椒的生产加工和利用提供参考,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甘谷干辣椒的挥发性物质,结果显示在甘谷辣椒中共检测到 87种挥发性物质:醇类24种、醛类16种、萜烯类13种、烷烃类11种、酯类6种、芳香烃类5种、酮类4种、烯烃类3种、萜类2种、有机酸类2种、吡咯类1种.其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烷烃类和醇类,(+)-香橙烯和柠檬烯是甘谷干辣椒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经Beacon辣椒素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甘谷干辣椒的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为512.69 μg/g,斯科维尔指数(SHU)为7 905.66,辣度为52.70度.研究结果表明,甘谷干辣椒挥发性风味物质多样,香气浓郁,辣度适中.

关键词: GC-MS 甘谷辣椒 挥发性物质 辣椒素类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限根栽培对贵州大樱桃的影响

农技服务 2024

摘要:为解决贵州地区大樱桃树冠生长过旺、产量低等问题,为贵州地区大樱桃新栽培模式提供参考,以曙光2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规格容器限根栽培对大樱桃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径为22 cm和40 cm的容器均能抑制大樱桃的冠幅生长,提高大樱桃的花芽形成量及产量.其中,采用直径为22cm的容器对大樱桃限根栽培的效果较好,其主干粗度、株高、南北冠径、东西冠径、主枝粗度及新梢生长量均低于直径40 cm的容器处理和常规栽培,分别为22.0 cm、192 cm、232.0 cm、269.3 cm、26.7 cm、49.89 cm;花束状短果枝数最多,为118个;产量最高,为4.99 kg/株.

关键词: 大樱桃 限根栽培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新品种‘黔南瓜1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南瓜1号’是以‘G10-12’为母本,‘G10-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以嫩瓜为食用对象的南瓜新品种,早熟;平均单株有效结瓜数8个,平均单瓜质量400 g,产量达64.0 t·hm~(-2);商品瓜色泽亮绿,果形匀称,果肉紧实,果脐较小,耐贮藏运输。适宜在海拔1 800 m以下区域种植。

关键词: 南瓜 嫩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红菜薹早熟DH系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早熟型的双单倍体(DH)植株,加快早熟型红菜薹育种进程,本研究以15个早熟型红菜薹品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观察小孢子发育过程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当花瓣/花药(P/A)长度比值为0.6~0.8时,红菜薹小孢子72%~78%处于单核靠边期;共有6个基因型红菜薹出胚,其中出胚率最大的为gy21-55,平均出胚率为14.3胚/蕾;选取子叶形胚进行植株再生,成苗率在90%以上;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平均自然加倍率达76.8%。gy21-40、gy21-55表现出早熟特性,与对照植株相比获得的DH植株可分别提早5 d和8 d抽薹。

关键词: 红菜薹 游离小孢子培养 植株再生 早熟型DH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三系不育系黔79A的开花习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了解水稻三系不育系黔 79A的特征特性,以便于其繁殖和制种,本文对黔 79A的开花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贵阳生态条件下,黔 79A群体开花历时 12~14 d,单穗开花历时 6.8~8.2 d,始花后第4 天达到高峰,单日开花时间为 8:30-17:30,开花峰值在 11:30-12:30,午前开花率为 73.7%,柱头总外露率为 70.8%.由此表明,黔 79A是一个农艺性状较好、开花习性优良的水稻三系不育系.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三系不育系 黔79A 开花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蜂糖李种质鉴定中孢粉学与InDel标记的应用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找能够特异性地区分蜂糖李种质和其他李种质,以及蜂糖李中的不同品系(黄皮、青皮和一点红)的鉴定方法。【方法】选择蜂糖李中的3个品系(黄皮、青皮和一点红)及其他9个李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花粉形态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重测序数据进行分子标记开发,并利用21份其他李种质对分子标记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蜂糖李与四月李、三月李在花粉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一点红蜂糖李与其他蜂糖李相比在花粉外壁纹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分子标记开发方面,筛选出2对表现稳定的InDel分子标记,联合使用能够将蜂糖李与其他21份李种质有效区分,同时还筛选出一对InDel分子标记,可用于区分蜂糖李中的3个品系。【结论】研究结果为蜂糖李的种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孢粉学和分子标记依据,有望对蜂糖李产业的标准化与品质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 蜂糖李 孢粉学 InDel 分子标记 种质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烟地油菜高效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2024

摘要:油菜具有油用、菜用、饲用、肥用等多种用途,是贵州最重要的油料作物.针对烤烟长期连作地力下降、冬春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探索烟草与油菜等作物轮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烟地的有效利用、土壤改良以及烤烟-油菜轮作提供技术支撑,在贵州烟地套种油菜多年的实践基础上,从适宜种植区域、种植模式及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贵州烟地油菜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油菜 烟地 高效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杜仲叶粉对育雏期三穗鸭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杜仲叶粉(FEL)对育雏期三穗鸭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7日龄三穗鸭38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饲粮中FEL添加水平分别为0、1%、2%和3%,各组饲粮营养水平一致。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的FEL可极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P<0.01);饲粮中添加1%~3%的FEL可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的FEL能够显著增加空肠肌层厚度(P<0.05);饲粮中添加2%的FEL能够显著增加空肠绒毛高度(P<0.05);饲粮中添加3%的FEL能够显著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饲粮中添加1%~3%的FEL能够显著增加十二指肠肌层厚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的FEL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浆白蛋白(ALB)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P<0.01);饲粮中添加1%~2%的FEL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P<0.05或P<0.01);饲粮中添加1%~3%的FEL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1);饲粮中添加1%~3%的FEL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P<0.01);饲粮中添加2%~3%的FEL能够极显著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1);饲粮中添加1%的FEL显著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的FEL可显著提高空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2%~3%的FEL可显著提高空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发酵杜仲叶粉能够提高育雏期三穗鸭的平均日采食量,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促进肠道发育,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肝脏健康,在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2%。

关键词: 发酵杜仲叶粉 三穗鸭 生长性能 肠道发育 抗氧化指标 血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南方大豆种质资源在贵阳地区的性状分析与评价

大豆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南方大豆资源的特性,筛选鉴定具有优异特殊性状的种质,以 311 份来自四川、云南、南京种质资源库以及贵州本地的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贵阳地区种植,鉴定不同大豆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在贵阳地区的表现,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特征特性呈现多样性.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节数、有效分枝数、百粒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单株粒重、生育期等 10 个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 21.06%,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39.54%,变异系最小的是蛋白质含量,仅有5.72%.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为91~131 d,蛋白质含量为 13.80%~47.72%,脂肪含量为 14.19%~22.43%.百粒重在 13~19.9 g之间的种质最多,占比59.81%;单株粒重为2.48~25.44 g,不同资源之间单株粒重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 311 份资源分为 3 个类群,其中类群I脂肪含量、单株粒重较高,可以作为南方高油高产资源材料进行研究利用.综上,南方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资源以贵阳地区为种植背景,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新品种选育时应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相应性状特性的种质加以利用.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贵阳地区 性状 分析与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贵州地区爱沃燕麦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爱沃燕麦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种植密度150、180、210 kg/hm2(分别记作D1、D2和D3),4个施氮量0、80、110、145 kg/hm2(分别记作N0、N1、N2和N3).结果显示,同一施氮量下,爱沃燕麦的茎粗、株高、叶片数、叶宽、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种植密度间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种植密度下,施氮有利于提高爱沃燕麦的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经济收益.在3个种植密度和4个施氮量的双因素试验中,D1N2的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及净收入最高.研究表明,贵州地区爱沃燕麦的最佳种植方式为种植密度150 kg/hm2、施氮量110 kg/hm2.

关键词: 爱沃燕麦 种植密度 施氮量 干草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