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五条(鱼师)早期生长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的温度适应特性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显微摄像与形态度量的方法,首次系统观察和描述了五条(鱼师)(Seriola quinqueradiata)胚胎和仔稚幼鱼阶段生长发育的形态与数量特征。结果显示,五条(鱼师)成熟卵子为透明的圆球形浮性卵,卵径长为1.26~1.36 mm,单油球。在水温(22.0±0.5)℃、盐度30、pH 7.6~8.0的条件下,历时35 h 15 min孵化出膜。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肌肉效应期和脱膜孵化期8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为(4.03±0.27)mm,卵黄囊呈长椭圆形,长度约为全长的3/8。3 DAH(day after hetching,DAH)仔鱼全长为(16.23±1.61) mm,开口,转入混合营养期,开口饵料为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6 DAH仔鱼全长为(4.93±0.17) mm,卵黄囊消耗殆尽,鳔开始充气。10 DAH仔鱼全长为(5.21±0.23) mm,油球消耗完毕,完全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15 DAH仔鱼全长为(6.24±0.66)mm,脊椎末端开始弯曲,至25 DAH时,稚鱼全长为(10.25±1.35) mm,弯曲过程完成,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alina)。30 DAH稚鱼全长为(16.23±1.61) mm,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40 DAH稚鱼全长为(28.07±2.32) mm,苗种摄食配合饲料良好。65 DAH幼鱼全长为(81.49±5.11) mm,体态与成体相似。研究表明,五条(鱼师)胚胎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2℃~24℃。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稳定的五条(鱼师)苗种培育技术提供依据,保障深远海养殖优质种苗生产与供给。

关键词: 五条(鱼师)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形态特征 生长特征 温度适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底面坡度的循环水养殖池塘净化效能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种典型的方形切角养殖池为研究对象,建立液固两相流场的数值模型,重点分析池塘底面坡度和水动力条件对其水质净化效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养殖池内部压力的降低,颗粒物受到的作用力减小,沉积浓度增加;当水流回转速度不变时,随着养殖池底面坡度的增加,颗粒物的分离效率提高;当水流回转速度为0.25 rad/s,且底部坡度为12°时,养殖池的净水效能最高;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池塘水循环养殖系统的优化设计、评价鱼类生存的水动力学条件、解决水循环效能低、集污/排污率差等问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 养殖系统 集排污特性 净水效能 液固两相流动 颗粒物分离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深度学习YOLOV5网络模型的金枪鱼延绳钓电子监控系统目标检测应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金枪鱼延绳钓系统运行质量、降低人工成本,以及从金枪鱼延绳钓系统电子监控EMS系统中提取浮球、金枪鱼数量等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YOLOV5网络模型的金枪鱼延绳钓电子监控系统浮球及金枪鱼目标检测方法,从HNY722远洋渔船EMS系统视频监控数据中截取包含有目标浮球和金枪鱼的15 578帧关键帧,将所有关键帧及其标记文件划分为14 178个训练数据及1 400个验证数据,基于YOLOV5s、YOLOV5l、YOLOV5m、YOLOV5x等4种YOLOV5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分组训练试验对比训练效果。结果表明:参与训练的4种神经网络模型均可完成金枪鱼延绳钓电子监控系统的目标检测任务,但网络模型的选择对广义交并比损失(GIoU loss)、目标检测损失(objectness loss)、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多类别平均精度值(mAP)等参数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目标分类损失(classification loss)参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检测效果表现较好的模型是YOLOV5l和YOLOV5m,二者的mAP@0.5值分别为99.1%和99.2%,召回率分别为98.4%和98.3%,但YOLOV5m网络模型在GIoU损失等表现上劣于YOLOV5l。研究表明,4种网络模型中YOLOV5l模型是最适合应用于金枪鱼延绳钓电子监控系统目标检测的网络模型。

关键词: 金枪鱼 延绳钓 YOLOV5神经网络 视频信息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花生四烯酸含量对子二代中华鲟成活与生长、抗氧化能力、组织花生四烯酸代谢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花生四烯酸(ARA)含量对子二代中华鲟成活与生长、抗氧化能力、组织ARA代谢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5%、1.0%和2.0%的ARA纯化油(ARA占总脂肪酸的44.88%),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料ARA含量分别为0.18%、0.53%、0.96%和1.89%。用4种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4.17±0.22) kg的子二代中华鲟22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结果表明:试验鱼的增重率与成活率不受饲料ARA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随饲料ARA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随饲料ARA含量的升高而下降。血清SOD、CAT、GST活性与MDA含量不受饲料ARA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性腺中,1.89%ARA组环氧合酶-2(COX-2)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活性显著高于0.18%与0.53%ARA组(P<0.05),与0.96%ARA组无显著差异(P>0.05);0.96%ARA组环氧合酶-1(COX-1)活性显著高于0.18%与0.53%ARA组(P<0.05);1.96%ARA组脂氧合酶(LOX)活性显著高于0.18%ARA组(P<0.05)。肝脏中,COX-1、COX-2与LOX活性均以1.89%ARA组最高,与0.96%ARA组无显著差异(P>0.05);0.18%ARA组CYP450活性显著低于0.96%与1.89%ARA组(P<0.05)。0.18%ARA组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与Observed-species数量显著高于0.53%ARA组(P<0.05),与0.96%及1.89%ARA组无显著差异(P>0.05)。Simpson指数与PD-whole tree指数不受饲料ARA含量的显著影响(P> 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的ARA纯化油使饲料ARA含量为0.96%时对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与存活无显著影响,但能增强鱼体的抗氧化能力、组织中ARA代谢酶活性及调控肠道菌群多样性。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中华鲟 生长 存活 抗氧化能力 花生四烯酸代谢酶 菌群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养殖全自动精准投饲系统设计与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人工搬运饲料,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现有投饲设备缺少称量和自动控制功能,存在投饲量控制不精准、自动化程度低、难以集成管控等问题。为此,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精准投饲系统,主要由机械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组成。基于"控制在本地、管理在云端"原则确定了系统结构。采用大料仓投饲机和散装饲料实现饲料出厂、运输、装料和投料全程机械化作业。开发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称重传感器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设备全自动运行和投饲量精准控制。控制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投饲管控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体化。通过对视频监控设备的集成实现投饲过程的可视化监控。该系统在某大型养殖企业投入生产应用,建立了800 hm2的全自动投饲养殖示范基地,基本实现投饲过程的无人化作业。与传统小型投饲机、人工搬运和加装饲料的投饲方式相比,该系统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70%、节约饲料用量3%,有效降低成本,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自动化 精准投饲 自动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奥尼罗非鱼及其亲本感染无乳链球菌后生理响应变化

水生生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通过比较杂交子一代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spp.)与亲本在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后累积死亡率差异,血液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脾脏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以深入了解奥尼罗非鱼抗病性杂种优势的生理和分子基础。结果显示:在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后,奥尼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亲本(P<0.05)。感染前奥尼罗非鱼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最高,感染后3种罗非鱼的白细胞都显著性升高(P<0.05),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显著性下降(P<0.05),呼吸暴发受到抑制,奥尼罗非鱼血液生理指标与父本奥利亚罗非鱼更为接近;奥尼罗非鱼在感染细菌后的血糖浓度和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亲本,呼吸暴发强于亲本(P<0.05)。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后3种罗非鱼脾脏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都显著上升(P<0.05), 3种罗非鱼的TNF-α和IL-6都在感染后7h达到峰值,奥尼罗非鱼IL-1β在感染后48h达到峰值,尼罗罗非鱼IL-1β在感染后24—48h达到峰值,奥利亚罗非鱼IL-1β在感染后72h达到峰值;奥尼罗非鱼的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在感染前后都最高, IL-1βmRNA表达水平在感染前和感染后7—48h显著高于亲本(P<0.05)。研究表明杂交育种途径能显著提高鱼体的抗病力,与亲本相比,奥尼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的侵染具有更强的防御能力;感染后3种罗非鱼促炎性细胞因子都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宿主对细菌感染的防御,但奥尼罗非鱼的免疫应答比亲本更活跃,表现出抗病力杂种优势。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生理响应 促炎性细胞因子 呼吸暴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不同地理群体魁蚶主要可量性状特征分析

海洋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大连、荣成、秦皇岛和韩国统营4个野生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群体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等可量性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软体质量和体质量计算得到出肉率。结果显示,韩国统营群体出肉率最高,为62.4%,极显著高于其他群体(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连群体各性状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荣成群体、韩国统营群体除壳宽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外(P>0.05),其他性状之间均极显著相关(P<0.01),而秦皇岛群体壳长、壳高、壳宽之间以及体质量与软体质量之间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各形态性状对软体质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大连、荣成和秦皇岛群体的壳长对软体质量直接效应最大,而韩国统营群体壳高对软体质量的直接效应最大。以软体质量为因变量,壳长、壳高、壳宽为自变量建立了4个魁蚶群体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连群体与荣成群体亲缘关系较近,与韩国统营群体亲缘关系最远。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地理群体魁蚶的可量性状特征以及根据形态特征区分不同地理群体魁蚶的方法,对于指导魁蚶苗种繁育过程中经济性状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可为魁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魁蚶 通径分析 回归方程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鱼蛙病毒和鳜弹状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鳜鱼蛙病毒(Sini perca chuatsi ranairidovirus,SCRIV)和鳜弹状病毒(Sini 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SCR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为鳜鱼等养殖品种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方法支撑.[方法]根据ISKNV MCP基因、SCRIV MCP基因和SCRV N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PCR扩增反应中的退火温度和引物用量进行优化,建立可同时检测ISKNV、SCRIV和SCRV的三重PCR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备测病毒为IPNV、GCRV、KHV、SGIV、NNV、TiLV和SVCV),对22份疑似感染ISKNV、SCRIV和SCRV的样品分别进行单一和三重PCR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了三重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同时检测ISKNV、SCRIV和SCRV,特异性较好,对IPNV、GCRV、KHV、SGIV、NNV、TiLV、SVCV等无扩增;该方法敏感性好,对3种病毒核酸的检测下限均为0.01 ng/μL;利用该方法和3种病毒单一PCR方法同时对2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种方法吻合率为100%,其中ISKNV阳性率为27%、SCRIV阳性率为41%、SCRV阳性率为9%、ISKNV和SCRIV混合感染阳性率均为9%,无ISKNV、SCRIV和SCRV混合感染.[结论]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对这3种病毒进行快速鉴别诊断.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鱼蛙病毒;鳜弹状病毒;三重PCR;混合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分析对中国对虾Myostatin基因调控的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筛选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ostatin (Mstn)即肌肉生长抑制素,在脊椎动物中是胚胎期肌肉形成和成体肌肉生长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通过抑制肌细胞的扩增和分化而抑制肌肉的生长和发育。为了筛选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中Mstn调控的肌肉生长相关的基因,为肌肉生长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PBS对照组和Mstn表达抑制组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Mstn表达被抑制后,共筛选到165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05个显著上调,852个显著下调。参考脊椎动物Mstn调控的肌肉生长经典信号通路TGF-β/Smad和MAPK通路及差异基因功能已有报道,初步筛选出29个Mstn调控的与肌肉生长相关的基因。在涉及TGF-β/Smad和MAPK通路的16个基因中,除ActRI被检测到略微上调外,其他基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调;在另外13个涉及蜕皮、肌肉生长等过程的基因中,促进肌肉生长的基因显示为上调。前期的研究表明,Mstn可能同脊椎动物功能类似,在中国对虾中负向调控肌肉生长,而本研究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为阐明对虾的肌肉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Mstn 转录组 基因筛选 信号通路 肌肉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骤降对近江牡蛎和长牡蛎能量收支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骤降(盐度分别为10、20,自然海水为对照组)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骤降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的耗氧率(OR)、排氨率(NR)、排粪率(FER)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2种牡蛎对盐度骤降的响应存在差异。长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IR)和排粪率均在自然海水中最高,低盐对长牡蛎产生不同程度的胁迫。而近江牡蛎在盐度为20时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处理组。通过测定不同规格牡蛎的代谢率,建立2种牡蛎在不同盐度下的代谢率与规格(湿重)的回归方程,该方程符合幂指数:Y=aWb。通过归一化处理,比较湿重在20 g时,2种牡蛎的能量分配差异。盐度为20时,近江牡蛎的呼吸代谢较强(呼吸能占16.1%),而长牡蛎在自然海水中呼吸代谢较强(呼吸能占7.8%),2种牡蛎的呼吸代谢均在盐度为10时较低,其中,长牡蛎呼吸能仅占0.7%。研究表明,盐度骤降对长牡蛎的影响大于近江牡蛎,小幅度的盐度骤降对近江牡蛎的能量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了近江牡蛎和长牡蛎对盐度骤变的响应,可为牡蛎礁修复工作和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盐度 长牡蛎 近江牡蛎 能量收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