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苏云金杆菌中的表达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肠杆菌与枯草杆菌的穿梭质粒pMK4作为载体,构建了含有果聚糖酶基因(sacB)启动子和vgb基因的重组质粒pMK-SV.通过原生质体和电转化,将pMK-SV转入苏云金杆菌中,经影印筛选得到转化子Bt4.对Bt4诱导表达,与原菌株相比Bt4的生长量增加了20.2%.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vgb基因 表达 原生质 电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昌红苹果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以昌红苹果的组培苗为试材,研究建立叶片的离体再生体系。用30~40 d继代的新梢顶部1~3节新展开的叶片作为外植体,分别接种在分化的培养基上,黑暗处理15 d,昌红苹果叶片不定芽的最高再生率为100%。在6号培养基上,昌红苹果叶片的再生能力最高;诱导叶片不定芽适宜的培养基为MS+TDZ 1.0 mg/L+NA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5.5 g/L。

关键词: 苹果 离体叶片 再生体系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样式对高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株高整齐度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种植密度7万株/hm2条件下设置40、50、60、70cm等行距和40+80cm大小垄5种种植样式进行试验,以50cm等行距种植产量最高,较60、70和40+80cm处理增产5.15%~5.77%;40cm等行距种植产量次之;40+80cm大小垄与40、60、70cm等行距种植产量无显著差异。高密度夏玉米最佳种植样式应为50cm左右等行距,最优行株比约为1.821∶。行距缩小,公顷粒数、千粒重和株高整齐度呈提高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高密度种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负影响。5种种植样式的次生根层数与条数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夏玉米 行距 种植样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梨冷库生产金针菇时的CO_2积累与排除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及向日葵上列当Orobanche cumana的发生及其生物防治

植物病理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在河北省部分烟草和向日葵种植地发现大量寄生性杂草列当发生并造成严重为害。经鉴定为向日葵列当O robanche cumanaW allr.。向日葵、烟草、番茄和黄瓜等作物的根分泌物能够刺激向日葵列当O.cumana种子萌发,而油葵根的分泌物则不能刺激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利用列当致病镰刀菌L2菌株进行田间生物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2.4%。L2菌株对小麦、玉米、棉花、烟草和向日葵等作物生长无影响,L2菌株粗毒素能够抑制列当种子萌发,并造成列当种子萌芽管损伤。

关键词: 列当 发生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的定义与计算

玉米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能定量描述作物在田间种植分布均匀程度,文中给出了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蜂巢式布局,群体中相邻植株(包括与异行相邻株)间距离相等是分布最均匀的种植样式,故可将植株田间布局近似蜂巢式的程度定义为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当给出种植密度后,以蜂巢式布局理论上的相邻株间距离为标准,去计算田间实际种植株间距与该标准的离匀系数,即得到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它是涵盖了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及植株田间相对位置的种植样式综合指标,比单独行距能更确切地反映作物田间布局状况,为更好地研究种植样式与产量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角度。文中还在理论上分析了行距与密度对分布均匀度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植株 分布均匀度 离匀系数 布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花结实梨新品种‘早冠’

园艺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冠’为‘鸭梨’和‘青云’梨的杂交后代,7月下旬或8月上旬成熟,果实近圆形,淡黄色,平均单果质量230g,肉质细脆,风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抗黑星病,丰产,自花结实。

关键词: 品种 自花结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稻(O.sativa)、高粱(S.bicolor)属间远缘杂交种质创新研究

核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旱稻基因型远FH 2-1〔旱稻65(O.sativa)/长芒稗(E.caudata)〕为母本、高粱基因型沈农133(S.bicolor)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旱稻新种质创造研究,分别在F1、F2获得双亲没有的紫色柱头、紫色芒、紫色护颖、紫色颖尖及糯质胚乳5种变异性状。上述性状均能稳定遗传,通过系谱法选育,已获得带有上述新性状的纯合高代品系,部分品系已直接用于旱稻抗逆、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

关键词: 旱稻 高粱 杂交 种质 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本植物阶段转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本植物个体发育过程都存在明显的童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难以成花,随着发育的继续,植株最终完成阶段转变,获得开花能力而进入成年阶段。研究人员就阶段转变已经从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并已获得了大量信息。本文将主要综合关于阶段转变的分子方面的报道,说明木本植物阶段转变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木本植物 阶段转变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小麦供需平衡监测体系组建与应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安全与经济相结合、全面与重要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操作性)、先行与同步相结合原则,针对我国小麦生产设计了自给率、生产(播种面积)安全线、国家储备安全线、企业库存安全线、农户存粮安全线、市场价格振幅及区域平衡率等7个主要监测指标,据此,对当前小麦供需状况警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近阶段确保小麦供需平衡的措施。

关键词: 小麦 供需平衡 指标体系 监测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