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地区橡胶树红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红根病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橡胶树根部病害。为明确我国海南和云南地区橡胶红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0种不同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病原菌在玉米+橡胶根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对温度、pH等适应范围广,温度在13~31℃,pH在3~10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多数菌株最佳pH为7~9,且能利用多种碳氮源;不同的碳源中,果糖、半乳糖、麦芽糖、葡萄糖和甘露糖较适合该菌的生长;在供试氮源中,菌丝在酪氨酸、牛肉浸膏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色氨酸和尿素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最慢;光照对病菌有抑制作用,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7℃,10 min。不同地区的病原菌株间药剂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戊唑醇抑菌效果最好,其EC_(50)为0.0312μg/mL,其次为嘧菌酯、十三吗啉、咪鲜胺和腈菌唑,EC_(50)分别为0.5581、0.6759、1.3763和1.5603μg/m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组织培养是植物无性繁殖和遗传转化的重要技术基础。组织培养包括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形成、再分化等过程,最后形成新的植株。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表明植物细胞发生了大量的表观遗传重编程事件。一般来说,DNA甲基化可以促进或加快组织培养过程,对于许多很难进行组织培养和再生的植物来说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规律和分子机制,以及新的研究手段和思路,旨在为开展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DNA甲基化研究提供帮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蕾注射防治香蕉黄胸蓟马的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黄胸蓟马是为害香蕉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目前急缺高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应用的花蕾注射法为控制香蕉黄胸蓟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精准施药方式,但适用该方法的药剂筛选鲜有报道.为了获得适用于此方法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本文采用花蕾注射法在田间筛选了22种化学农药对香蕉黄胸蓟马的防效,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吡虫啉、螺虫乙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虫螨腈等6种杀虫剂对香蕉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最高,处理后28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80%、99.67%、99.48%、99.61%、99.33%和98.96%;同时,研究还发现吡虫啉与溴氰虫酰胺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当其制剂用量分别在0.5 mL/L+0.5 mL/L和0.5 mL/L+0.25 mL/L时增效作用明显,防治效果分别为98.75%和95.81%,优于单剂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螺虫乙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虫螨腈用于花蕾注射防治香蕉黄胸蓟马高效、可行,另外,吡虫啉与溴氰虫酰胺复配使用可以更有效地减少蓟马防治中的农药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周期胶园落叶期林下间作矮生四季豆的叶面积、SPAD值和产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全周期胶园落叶期间作矮生四季豆,分析其生长和产量相关因子表现,为胶园落叶期蔬菜间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矮生四季豆的平均产量为5593.24 kg·hm-2,间作位置距离橡胶树愈近,产量愈低,产量高低顺序为M10>CK>W7>E7>E4>W4.间作区M10的产量为8247.56 kg·hm-2,与裸地对照(8046.64 kg·hm-2)无显著差异.间作区矮生四季豆植株生物量表现为W4最低,CK最高,M10、W7、E7和E4之间无显著差异.矮生四季豆植株叶面积和叶片SPAD的表现与产量表现一致,M10植株测定值均高于间作区其它位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矮生四季豆的新鲜豆荚产量与抽蔓期SPAD值,苗期和结荚期的叶面积,植株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全周期胶园落叶期间作矮生四季豆可通过提高叶片SPAD值,叶面积和植株生物量的途径来提高其豆荚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份毛蔓豆属种质营养价值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11份毛蔓豆属种质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主成分、隶属函数值法和聚类分析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份毛蔓豆种质的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含量间差异极显著,将其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为2类,其中,041130150毛蔓豆、051210057毛蔓豆、050320021毛蔓豆、050106023毛蔓豆、050319007毛蔓豆为高营养价值种质,其他种质综合营养价值较低;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磷、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的含量可作为其营养价值评价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毛蔓豆 营养成分 主成分 隶属函数值法 聚类 品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鹅品种(系)生长曲线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定安鹅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规律,为其提供更科学的饲养方案,以满足其各阶段不同生长发育需要,发挥最大生产性能,试验选取定安鹅、浙定F1代(浙东白鹅♂×定安鹅♀)、阳定F1代(阳春鹅♂×定安鹅♀)公母鹅各50只,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分别测定其每周体重,并采用Gompertz非线性生长模型对其生长发育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定安鹅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曲线与Gompertz模型拟合良好,拟合度在0.99以上;定安鹅与浙东白鹅及阳春鹅的杂交后代生长性能较定安鹅均有较大提升,生长周期也明显缩短。说明用Gompertz模型进行定安鹅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曲线拟合可作为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参考。
关键词: 生长曲线 定安鹅 杂交 生产性能 Gompertz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霜疫霉侵染后荔枝果皮结构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霜疫霉病严重危害荔枝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其病原菌是霜疫霉(Phytoph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以4*10~4cfu/mL霜疫霉孢子悬浮液分别接种抗病品种'黑叶'和感病品种'桂味'的果实,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0、1、6、12、24、48、72、96 h后荔枝外果皮显微结构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黑叶'果皮的龟裂片平整,主要组成单元为微小乳突状结构,其中间微微凸起且结构致密紧实;'桂味'果皮的裂片谷较深,主要组成单元为微小蜂窝状结构,其中间凹陷且壁薄挺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外果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黑叶'比'桂味'损伤较轻.用相同浓度霜疫霉孢子接种后,'桂味'果皮附着孢子的数量是'黑叶'的近5倍,说明'桂味'果皮显微结构更易于霜疫霉孢子的附着和侵染.接种霜疫霉后,病原菌侵染加剧荔枝外果皮结构的崩解,但'黑叶'外果皮崩解速度较慢.在'黑叶'上霜疫霉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都晚于'桂味',说明其对霜疫霉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黑叶'和'桂味'果皮显微结构的差异是其对霜疫霉表现不同抗性的重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种质对炭疽病、蒂腐病、疮痂病的抗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果炭疽病、蒂腐病和疮痂病是芒果种质的重要病害,给中国各芒果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而抗病品种选育是防治芒果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评价新引进的芒果种质对炭疽病、蒂腐病、疮痂病的抗性水平,采用田间抗病性鉴定方法对56份芒果种质果实的3种病害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56份种质资源中,高抗炭疽病种质5份、中抗炭疽病19份、高感炭疽病4份,高抗蒂腐病16份、中抗蒂腐病26份、高感蒂腐病1份,高抗疮痂病1份、中抗疮痂病17份、高感疮痂病4份,对3种病害均有抗性的种质资源7份。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新引进的一些种质资源对芒果炭疽病、蒂腐病、疮痂病的抗性情况,为进一步地依托供试种质开展抗病性育种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绿素在反刍动物饲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绿素广泛存在于青绿饲料中,并且具有抗氧化作用。反刍动物采食青绿饲料时,其叶绿素的叶绿醇基与瘤胃微生物发生作用后,代谢释放出植烷酸分子。植烷酸具有促进脂肪酸氧化、协同胰岛素等功能,对动物机体有积极影响。反刍动物摄取叶绿素量直接影响动物机体的健康和畜产品品质。人类摄取富含植烷酸的动物产品(如牛奶、牛肉等)对健康也有积极作用。探究植物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植物中叶绿素的潜在价值,将有助于粗饲料合理利用,并且对降低饲养成本、缓解环境压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青绿饲料中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其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为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开辟新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