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黔引07-01不同用种量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蔗新品种黔引07-01作供试材料,进行了5种不同用种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用种量7 000芽/667m2处理的出苗率86.5%、分蘖率94.8%、生长速61.38 cm/月、茎径2.98 cm、株高310.3 cm、单茎重2.05 kg、有效茎4 272条/667m2、产量8 758 kg/667m2、蔗糖分含量17.10%,分别较常规用种量10 000芽/667m2的出苗率提高53.4%、分蘖率增加20.6%、生长速快9.22 cm/月、茎径增大0.1 cm、株高增高35.5 cm、单茎重增重0.19 kg、有效茎多168条;增产14.72%,增糖0.82%,差异性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双增效果好,而且667m2用种成本至少可节约150元。在同期用种量处理中综合表现最佳,可供黔引07-01品种推广应用时参考。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种 黔引07-01 用种量 农艺性状 产量


长臀鮠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臀鮠的营养价值,对其肌肉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臀鮠肌肉中含有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不饱和脂肪酸7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3.96%,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66.03%,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50.49%,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15.54%。长臀鮠肌肉脂肪酸主要由C18:1、C16:0和C18:2n-6脂肪酸组成,这3种脂肪酸质量分数总和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80.44%,C18和C16脂肪酸含量最高。长臀鮠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与其他几种鱼类有明显差异。


TC-RT-PCR技术在马铃薯病毒检测及其基因克隆上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试管捕捉RT-PCR(TC-RT-PCR)技术从马铃薯病毒发病叶片中检测并克隆到PVX、PVY和PLRV3种病毒及其外壳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长度分别为714、804和627 bp。结果表明,TC-RT-PCR技术是一种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的方法,在马铃薯病毒的检测和相关基因的克隆中将会得到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试管捕捉RT-PCR 马铃薯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贵州中部地区黄壤地表径流特性及降雨资源化 Ⅰ-作物种植对降雨资源化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贵州喀斯特山区降雨资源化、抗御季节性干旱等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于2001年6月—2003年7月在贵州省修文县设置了3个不同坡度(6.5°,9.5°,16°)和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玉-麦、菜-菜和裸地)的径流观测试验,采集地表径流量,研究了作物种植对降雨资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地黄壤径流系数大,径流与产流降雨量间呈Rs=-a+bp2+dp3的数量关系;坡地黄壤降雨资源量与产流降雨间呈Pe=a+bP+cP2-dP3的数量关系。作物种植减弱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坡地对降雨的入渗与截留量,具有降低单次径流差异、稳定径流变异的作用,提高了降雨资源化水平。


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是贵州牧草种籽繁殖场和贵州省草业研究所以美国引进的阿倍德多花黑麦草为基础,从种子繁殖群体中选择典型的、优良的植株,混合播种,反复选择、改良而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系,全生育期235d左右,品比试验鲜草产量达6710.29kg/667m2。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鲜草产量达4963.6kg/667m2,初花期株高130~150cm,孕穗期株高80~120cm,分蘖能力强,生长速度和再生速度快,叶量大,叶片长25~37cm,叶宽1~1.5cm;抗病性强、草质柔嫩、牲畜适口性好、利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特别适宜黔中地区种植,是发展种草养畜业的优质牧草品种。


农业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工作能动管理的思考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就现阶段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提出农业科研管理部门应全面提高管理者素质,对科研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实行能动管理,包括上项前的能动策划与组织,项目实施中的能动管理,项目实施后科研档案的能动管理。能动管理能体现管理者的导向性及策划性,强化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科研效率。


不同杂交桑品种养蚕的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桂桑优62号、粤桑11号和特优2号3个杂交桑品种进行了养蚕效果比较试验,从不同品种对蚕的各龄期发育经过、蚕的体质、结茧成绩、茧质成绩和丝质表现看,桂桑优62号是较好的小蚕专用桑树品种,而且还是可全龄使用的优良杂交桑品种。粤桑11号和特优2号用于大蚕用桑效果较好。


油菜核不育两用系不育基因RAPD标记研究初报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有效的不育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平台,以5个核不育两用系为研究材料,选用20条随机引物,利用RAPD混合集群分离分析法,对各两用系可育与不育基因池进行分子标记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油研10号筛选到2个与不育基因相关的标记:BA2084-600和S1354-1300;在萝×诸中筛选到1个与不育基因相关的标记:LC02-500。在827AB、T18筛选到集团间有差异的引物,未筛选到通过集团单株检测的与其育性基因相关的标记。通过RAPD混合BSA法可以筛选到与不育基因相关的特异DNA标记。


农家肥在水稻生产上的肥效利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5—2006年用氮肥模拟农家肥(牛粪)在稻田中的氮素释放,结果表明:1)以设计农家肥在前期释放30%~50%的处理水稻产量为10.751~10.763 t/hm2,高于以农家肥在前期释放70%的处理(10.083 t/hm2),说明,农家肥在前期释放氮素较少,而进入孕穗期后释放较多。2)以用农家肥与无机化学氮,水稻产量为最高,达到11.283 t/hm2,而用农家肥产量为6.757 t/hm2。说明,用农家肥与无机化学氮混合施用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进一步研究表明:农家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后,在孕穗期后氮的吸收利用率为最高。


贵州不同穗型超高产杂交稻的根系特点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贵州不同穗型超级杂交稻根系特点的差异,对不同穗型的超高产水稻的根系,采用根箱钉板法研究了全量根系在土壤中纵向、横向的分布特征和根系活力特征。结果表明,后期耐早衰的多穗型金优431表现根系生物量大,深根系比例高。根系横向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趋向离开植株中心分布。根系重量密度以表层最高,并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多穗型金优431在表土层以下的根系重量密度比大穗型黔南优2058明显提高,齐穗期后根系活力下降比黔南优2058慢,表层浮根也比黔南优2058生长量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