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恢复系6215R的选育
《种子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6年春,以R 08(从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常规品系89008中系选的优系)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从上海市大面积油菜生产区引进的沪油15中的1个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在此基础上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于2002年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6215 R。其芥酸含量均在1%以下,硫甙23.6~28.6μmol/g,含油量42.6%~43.7%,种子蛋白质21.6%~23.8%。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油YL 050已通过贵州省2005~2007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油研50。


农杆菌渗入法介导的基因瞬时表达技术及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09 CSCD
摘要:农杆菌渗入法是在植物中瞬时表达外源基因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植物叶片上注射农杆菌,使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进行快速表达。本文综述了农杆菌渗入法的原理、技术流程、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其应用主要涉及外源基因的表达、检测转基因的表达、启动子分析、转录后基因沉默、抑制子功能鉴定、细胞定位以及基因相互作用等方面。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我们相信该技术将成为转基因育种领域的重要的手段。


黔产栽培小花吴茱萸药材的质量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贵州栽培小花吴茱萸药材中有效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研究,为贵州小花吴茱萸的质量评价及GAP标准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栽培小花吴茱萸中活性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黔产栽培小花吴茱萸的内在质量达到了《中国药典》中吴茱萸药材规定的标准。黔产栽培小花吴茱萸可作为商品来源替代野生小花吴茱萸。


12份糯玉米自交系的SSR标记多态性和分子分类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自育的12份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用30个SSR标记检测其基因组DNA,以探究这些SSR标记位点的等位变异情况和自交系间的渊缘关系。结果共检测出95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不尽相同,范围在1~9个之间,平均为3.17个,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上述自交系进行了分子分类,将12个糯玉米自交系分为3个类群,并且能将选自同一杂交组合的4个二环系QCL 5034、QCL 5036S、QCL 5036B和QCL 5037聚在同一类群中,表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正确的。研究结果可为糯玉米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糯玉米 简单重复序列 等位变异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多态性


不同肥力水平和水分胁迫对辣椒出苗率和幼苗素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棚人工控水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和水分胁迫对辣椒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辣椒种子出苗率极显著下降,出苗速度相应减慢和延长,出苗不整齐;同一土壤水分条件下,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辣椒种子的出苗率有下降的趋势;土壤水分亏缺和高施肥条件下对辣椒种子出苗有抑制作用;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的生长产生负效应,抑制辣椒幼苗的生长发育,植株的生长势削弱,生物量减少,根冠比增大,鲜干比降低;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辣椒幼苗的素质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表明,施肥有利于辣椒幼苗素质的提高及辣椒幼苗植株内养分的协调平衡,达到壮苗目的,随着施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辣椒幼苗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辣椒仍可正常生长发育。


人才流失与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人才流失的思考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而且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长期以来,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生存条件差,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农村的生产、生活严重滞后于城市,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必须从增加农业土地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条件入手,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解决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同时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来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以此来强化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