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分段线性回归的传感器网络数据压缩传输方法研究
《传感技术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带宽等十分有限,难以实现较大量数据传输。针对多参数传感器网络,通过提取基准参数数据集,并分段构建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设计了一种适合多参数、较大数据量传感器网络网内数据的压缩传输算法。以某基地实际采样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对算法压缩效率和数据恢复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温度,恢复数据与原始数据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87%、0.49℃时,整体数据压缩率可达51.9%,有效降低了数据传送量。


东北地区土壤温度和湿度空间变异特性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5年4月在黑龙江农垦赵光农场,使用20套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在赵光农场一面积为33.4 hm2的玉米地块,并通过2个手持式移动节点进行加密测量。根据这一方案,获得了从4月5—29日在240 m×240 m、120 m×120 m、60 m×60 m和30 m×30 m网格下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数据。在此基础上,基于统计半方差函数理论和GIS空间Kriging插值方法分别分析了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各向同性、各向异性变化特征及分布模式。结合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在不同尺度下的Kriging插值结果,确定了两者最佳采样间距。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半方差函数分别适用于球形模型和指数模型,两者均有很强的空间自相关。其中,土壤温度自相关距离为51.56 m,土壤湿度的自相关距离为154.16 m。土壤温度在45°、90°方向变化明显大于0°、135°方向;土壤湿度拟合决定系数(R~2)为0.77,在0°、135°方向上变化较大,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最佳采样间距分别为60 m和100 m。


ICP-AES分析光谱条件对中药蒲公英无机元素吸收的影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5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全密闭植物工厂中水培种植中药蒲公英,以发射不同波段光谱的荧光灯及LED灯作为药材生长光源,并结合ICP–AES技术分析了不同光谱条件对蒲公英无机元素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近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单一红光R及混合光FLRB有利于水培蒲公英可食生物量的积累,单一蓝光B处理下可食生物量最低;(2)荧光灯FL条件下蒲公英地上部分常量无机元素含量比值为K∶Ca∶P∶Mg∶Na=79.74∶32.39∶24.32∶10.55∶1.00,微量无机元素含量比值为Fe∶Mn∶B∶Zn∶Cu=9.28∶9.71∶3.82∶2.08∶1.00;(3)峰值为660nm的红光有利于蒲公英对Ca,Fe,Mn,Zn元素的吸收,Cu元素含量受光谱条件的影响不明显;(4)蒲公英地上部分对Ca,Na,Mn,Zn四种元素的积累量均在纯红光R下最高,而对其余六种元素的积累量以混合光FLRB条件下最高。
关键词: 植物工厂 光谱成分 ICP-AES技术 蒲公英 无机元素


3种麻醉剂对哲罗亲鱼麻醉效果的比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哲罗(Hucho taimen,Pallas)亲鱼在标志、催产注射、挤卵(精)时安全与有效的麻醉方法,本试验比较了三氯叔丁醇、丁香油和苯氧乙醇3种麻醉剂对哲罗亲鱼的麻醉效果。试验结果显示:(1)三氯叔丁醇,入麻时间和恢复时间均较长,可达到深度麻醉期;丁香油,入麻时间短,不能达到深度麻醉期,触觉恢复快,完全恢复所需时间较长;苯氧乙醇,入麻时间短,恢复也快,可达到深度麻醉期。(2)3种不同质量分数(0.1‰,0.3‰,0.5‰)的苯氧乙醇麻醉亲鱼的恢复时间y(s)与暴露时间x(s)之间可用线性方程表示,依次为:y1=24.5x+65.9,(R2=0.990 3,60≤x≤300);y3=26.5x+82.3,(R2=0.976 1,60≤x≤300);y5=55.5x+176.0,(R2=0.999 8,60≤x≤300)。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中,苯氧乙醇是哲罗亲鱼进行标记、催产注射、挤卵(精)等操作的合适麻醉剂,其安全效用范围为0.1‰~0.3‰,建议最佳剂量质量分数为0.3‰。


燕大1817/北农6号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小麦骨干亲本燕大1817与优良品系北农6号衍生的269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在北京和河北石家庄的2年田间试验数据,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高密度SNP和SSR遗传连锁图谱进行穗长、穗粒数和穗粒重QTL定位。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9个穗部性状加性效应QTL,其中10个穗长QTL分布于1B、2D、3A、3B、4A、5A、5B、6A和7D染色体上,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2.96%~9.63%,QSl.cau-4A.2在所有5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89%~9.62%,另有7个QTL能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被检测到;8个穗粒数相关QTL分布于1A、3A、3D、4A和5B染色体上,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06%~11.17%,为单个环境QTL。11个与穗粒重相关QTL分布于1A、1B、2A、2D、3A、4D、5A、5B和6B染色体上,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79%~16.12%,其中QGws.cau-1B、QGws.cau-3A和QGws.cau-6B.2在2个或者2个以上环境中能被检测到。另外,鉴定出6个分布于1A、2D、3A、4A和5B染色体上的QTL富集区段。


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对西伯利亚鲟血清指标和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在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过程中的生理免疫反应,进行了维氏气单胞菌攻毒试验,将体质量为(260.2±37.8)g的西伯利亚鲟从背部肌肉注射菌液浓度为2.0×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注射后40h后开始死亡,62h后停止死亡,累积死亡率为46.7%。结果表明:40h对照组和53h处理正常鱼组中的血清皮质醇含量最低,与不再出现死亡后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处理患病鱼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62h处理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最低,与40h对照组、53h处理组、53h处理正常鱼组、93h对照组、93h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93h处理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最低,与40h处理组、44h处理组、53h处理正常鱼组、62h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组血清溶菌酶(LZM)活力从44h开始升高,直到62h,各个处理组均显著高于40h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以及93h和168h的对照组和处理组(P<0.05);实时定量了肝、鳃、脾、肠组织中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表明:西伯利亚鲟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血清皮质醇含量和溶菌酶活力升高可作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参考指标;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诱导表达较血清指标变化更为灵敏,hsp70基因在鳃组织最先有较高的诱导表达。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维氏气单胞菌 细菌感染 血清指标 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


鲜切蔬菜加工过程追溯的原料批次混合优化模型构建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保障鲜切蔬菜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提高鲜切蔬菜生产加工效率,减少加工过程中因原料批次而导致的召回正本增加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鲜切蔬菜加工过程追溯的批次混合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该研究通过分析鲜切蔬菜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根据中小规模鲜切蔬菜加工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研究适用于单原料仓库、单成品仓库的生产加工过程,构建基于企业生产订单和多原料批次的生产加工模型。在模型构建上,综合考虑了加工过程中单个订单不可拆分,以及原料批次选取时应优先选取最近未用完批次原则等企业生产加工管理的实际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遗传算法对订单的加工次序和原料批次的选取次序进行优化。采用北京某鲜切蔬菜加工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平均召回规模及平均出成率作为鲜切蔬菜加工的目标函数。结果表明,通过算法优化后的目标函数值与初始值相比提高了10.5%,能够有效减少平均召回规模并提高产品加工的综合出成率,该模型为中小规模鲜切蔬菜加工企业的原料批次分配及生产流程的优化提供参考。


鲟鱼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鲟鱼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鱼卵加工成的鱼子酱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鲟鱼鱼子酱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养殖雌性鲟鱼比养殖雄鱼具有更高的经济前景。由于鲟鱼外形无法辨别雌雄,目前,通常借助超声波、内窥镜等仪器进行早期性别鉴定,但鉴别准确性无法保证。因此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鲟鱼性别决定及性别分化机制有助于早期鲟鱼性别鉴定技术的开发及实现鲟鱼全雌化苗种培育。总结了鱼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目前在鲟鱼上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预测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趋势。


基于农用地作物磷养分需求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消纳区域空间划分
《水土保持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根据区域农用地作物养分需求,从区域空间集聚现象对北京市大兴区进行规模畜禽养殖废弃物消纳区域划分研究,以期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环境污染防治、畜禽养殖场空间布局研究等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遥感影像获取农用地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空间关联指数法进行农用地作物磷养分需求空间聚类分析,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养分平衡的角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北京市大兴区农用地磷养分需求的空间分布在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整个大兴区农用地大部分属于畜禽养殖废弃物消纳一般区域,高区域主要集中在瀛海镇、西红门镇、庞各庄镇和魏善庄镇,低区域主要集中在采育镇和北藏村镇。大兴区8 481个农用地地块被划分成83个区域,其中区域中可消纳畜禽养殖废弃物磷养分平均量、最大量和最小量分别为1.10×105 kg,9.75×105 kg和2.38×103 kg。而大兴区各镇可消纳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磷养分量最多和最小分别是庞各庄镇的13.54×106 kg和亦庄镇的9.54×105 kg。[结论]提供了一种较快速的划分畜禽养殖废弃物消纳区域、计算区域畜禽养殖废弃物消纳量及结果可视化表达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