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秦冠、富士苹果杂交后代抗早期落叶病的遗传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秦冠、富士杂交F1代,对苹果早期落叶病的抗性遗传倾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1代斑点病的遗传倾向在不同年份表现一致,病情指数由小到大依次为秦冠×富士<富士×秦冠,而褐斑病的遗传倾向在不同组合不同年份表现不一致。秦冠、富士杂交F1代的斑点病病情指数均值略高于或低于亲中值,表明秦冠、富士杂交后代抗斑点病的遗传中加性效应较大,在后代中选择抗病单株潜力大。褐斑病病情指数均高于亲中值,表明褐斑病遗传中非加性效应占有较大比重。

关键词: 苹果 斑点病 褐斑病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激素处理对甜椒生长发育及后期植株衰老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甜椒为试材,用不同外源激素进行浸种和幼苗叶片喷洒,测定其长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S3307和IBA+NAA浸种处理、6-BA和GA3叶面喷洒处理叶片数和叶面积不断增大。S3307、GA3和6-BA处理的单株产量显著增加,以S3307、GA3增产效果最好。S3307处理的全株干物质重最高,较对照增加了33.97%,其次为GA3、6-BA和IBA+NAA处理。S3307、6-BA和IBA+NAA处理也可减缓甜椒生长后期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以S3307处理效果最明显。同时4种处理均可提高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并延缓SOD、POD活性下降和MDA含量的增加,延缓效果为S3307>6-BA>IBA+NAA>GA3。

关键词: 外源激素 处理 甜椒 衰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陇薯7号是以庄薯3号为母本、以菲多利为父本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晚熟,生育期120d(天)左右,薯块休眠期长。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较浅,表皮光滑,商品薯率80%,干物质含量25.2%,淀粉18.75%,VC203.1mg·kg-1,粗蛋白2.68%,还原糖0.18%。对晚疫病和花叶病毒病的抗性优于渭薯1号。每667m2产量2000kg左右,高产可达3000kg,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陇薯7号是以庄薯3号为母本、以菲多利为父本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晚熟,生育期120d(天)左右,薯块休眠期长。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较浅,表皮光滑,商品薯率80%,干物质含量25.2%,淀粉18.75%,VC203.1mg·kg-1,粗蛋白2.68%,还原糖0.18%。对晚疫病和花叶病毒病的抗性优于渭薯1号。每667m2产量2000kg左右,高产可达3000kg,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陇薯7号 晚熟马铃薯 陇薯7号 晚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持续低温弱光及之后光强对辣椒幼苗光抑制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模拟日光温室低温弱光逆境,以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为试材,以叶绿素a荧光为探针,研究了持续低温弱光和低温弱光后不同光强对辣椒幼苗光抑制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辣椒栽培中持续低温弱光天气转晴后的光强管理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5℃/5℃(昼/夜),100μmol.m-2.s-1光照条件下处理1~7 d,耐性强的佳木斯辣椒未发生光抑制,而耐性差的陇椒6号处理3~7 d时发生了光抑制。经低温弱光胁迫0~7 d的辣椒叶片在300~1200μmol.m-2.s-1光下连续照射4 h,均使其Fv/Fm降低。经低温弱光胁迫1、3 d,300、600μmol.m-2.s-1光照射4 h,陇椒6号叶片的Fv/Fm在弱光条件下可以恢复,800、1200μmol.m-2.s-1光照射则不能恢复,光合机构发生了不可逆破坏。低温弱光胁迫5 d以上,300~1200μmol.m-2.s-1光照射4 h,陇椒6号叶片的Fv/Fm均不能恢复。经低温弱光胁迫1~5 d,300~1200μmol.m-2.s-1光照射4 h,佳木斯辣椒叶片的Fv/Fm在弱光条件下均可以恢复;胁迫达7 d,则300~1200μmol.m-2.s-1光照射后,其Fv/Fm不能恢复。低温弱光使辣椒幼苗对光抑制的敏感性增强,低温弱光后强光对耐低温弱光性差的品种引起的光抑制程度较耐低温弱光性强的品种严重。

关键词: 辣椒 低温弱光 光强 叶绿素荧光 光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APD分析技术在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RAPD分析技术在小麦分子育种研究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对其在小麦遗传变异分析、目的基因的标记与定位、外源染色体的检测、品种鉴定、遗传图谱的构建、近缘种属间的遗传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RAPD 小麦 分子育种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西瓜品种苗期耐低温弱光性综合评价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6个西瓜品种为参试材料,在温度为12℃,光强为100μmol.m-2.s-1下进行了苗期耐低温弱光性鉴定。结果表明:各个品种的冷害指数、膜透性、MDA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SOD活性、叶绿素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增加而后降低,Pro因品种不同而呈不同变化趋势。通过计算隶属函数值对低温弱光胁迫下西瓜幼苗各项生理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6个西瓜品种耐低温弱光性由强到弱依次是陇丰早成>陇金兰>京欣一号>美抗九号>陇蜜无籽>金秀。

关键词: 西瓜 低温弱光 耐冷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钴60γ辐射突变体的筛选及利用研究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1994年用3个剂量(5.16、7.74、10.32 C/kg)的钴60γ射线处理辣椒品种兰州大羊角干种子,从辐射剂量为5.16 C/kg的处理中经过连续10 a选择,选育出性状表现稳定的新突变系C14。以突变系C14为母本,自交系043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6D2,熟性早,果实羊角形,果面有皱褶,果长26.0cm,肉厚0.25cm,单果质量50~55 g,果色绿,味辣,果实商品性好,品质优良,抗病毒病,耐疫病。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28718.55 kg/hm2、64351.95 kg/hm2,比对照陇椒2号分别增产2.2%、5.9%。适宜于北方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 钴60γ辐射 2006D2 一代杂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IRMOD模型的不同耕作栽培方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评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IRMOD模型对传统耕作(CONV)、垄作(FRB)、垄作固定道(PRB)、平作固定道(ZT)4种栽培方式下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苗期计划层较浅,需要快速灌溉,PRB模拟灌水速度为3.83m3/s,CONV、FRB、ZT分别比PRB高出42.0%3、1.6%3、5.0%,渠系难以满足其要求,因此发生了深层渗漏,但以PRB渗漏量最少;在第2次灌水中,除PRB外其它3个处理均不能达到模拟灌水要求,均再次发生渗漏;以后几次灌水中再未发生深层渗漏,但灌水均匀度、入渗深度沟灌的都要比平作灌溉的好.PRB与其它3个处理相比,灌水速度要求低,发生的渗漏最少,用水量最少,保水能力强,水分生产效率最高(13.49 kg/mm.hm2).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水分利用效率 SIRMOD模型 模拟灌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蒿胶冷水溶部分和热水溶部分流变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沙蒿胶冷水溶和热水溶部分的流变性,沙蒿胶溶于冷水和热水中,其流变性有所不同。考察了浓度、温度、剪切力、pH、冻融等参数对沙蒿胶粘度的影响。沙蒿胶与瓜尔豆胶、黄原胶、海藻酸钠具有明显的协效性,与卡拉胶、壳聚糖、决明子胶、魔芋粉无协效性。

关键词: 沙蒿胶 流变性 冷水溶部分 热水溶部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辣椒疫病菌交配型的测定和其地理分布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0株辣椒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有11株为A1交配型,在采集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并占主要优势;其次是A0交配型,有7株,分布在河西、庆阳和天水;A2交配型分布较少,在被采集的菌株中仅有2株,分布在酒泉市临水乡和庆阳市镇原县。

关键词: 辣椒 疫病菌 交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