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晚实核桃叶内矿质营养年动态规律及特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晚实核桃叶内矿质元素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规律,确定核桃叶片养分诊断的适宜采样时期。[方法]以晚实核桃品种陇南12号为试材,测定了叶片生长发育期间N、P、K、Ca、Mg、Mn、Cu、Fe、Zn等元素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陇南12号晚实核桃叶片内N、P、K含量在核桃年生长季内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在整个生育期桃叶片内N、P、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98、1.97和7.81g/kg;Ca、Mg、Mn、Cu含量随核桃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其中Ca含量的增加幅度接近1倍,Mg含量的增幅为25.1%;Fe、Zn含量则随着核桃生育期上下波动。[结论]综合考虑,对晚实核桃陇南12号叶片进行N、P、K等养分诊断时,采样时期以7月份为宜。


玉米种质资源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采用0.1%丝黑穗病菌土覆盖种子接种的方法,于2002-2006年对893份玉米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表现抗病类型(高抗-中抗反应)的自交系材料有42份,占鉴定自交系材料总数的20.5%。其中,表现高抗丝黑穗病的有917、P12等14份材料,表现抗病的有91黄1、兴79等7份材料,表现中抗的有6116、9238等21份材料。表现抗病类型(高抗-中抗反应)的其他资源材料有12份,占鉴定其他资源材料总数的1.7%。其中,表现高抗的有3份,抗病的有4份,中抗的有5份。


弱光下辣椒光合色素的变化及其与品种耐性的关系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已知耐弱光性的12个辣椒品种为试材,模拟日光温室弱光逆境,研究了12个辣椒品种叶片光合色素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耐弱光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8℃/18℃(昼/夜)、100μmol/ (m~2·s)PFD处理使辣椒叶片的Ch1a,Ch1b,Ch1T质量浓度总体升高,弱光胁迫初期,辣椒品种的Ch1a,Ch1b和Ch1T质量浓度越高或其相对于处理前的增加值越大,品种的耐弱光性越强;弱光胁迫处理使辣椒叶片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降低,ρ(Car)/ρ(Ch1T)减小,处理任意时期的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ρ(Car)/ρ(Ch1T)均与辣椒品种的耐弱光性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保持较高的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是辣椒品种耐弱光的显著特征.


黄土旱塬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玉米轮作的产量与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塬地19571~998年期间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玉米轮作方式"春玉米→春玉米→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无肥、低肥、中肥和高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方式的模拟产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1.573、3.272、3.877和4.318 t/hm2,其适宜的施肥量范围为N 901~20 kg/hm2、P 306~0 kg/hm2;2)4种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田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减少8.5、10.3、12.3和12.0 mm,无肥、低肥和中肥处理间土壤有效含水量差异十分显著;3)在模拟初期(19571~962)出现了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的干燥化过程,在模拟中后期(19751~980,19931~998)均出现了稳定的土壤干层,无肥和低肥处理土壤干层分布于2—3 m和2—4 m土层,中肥和高肥处理均分布于2—5 m土层,表现出随肥力和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加深。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作物轮作 WinEPIC模型 产量 施肥 土壤水分


青藏高原东缘鹅绒委陵菜种群克隆结构的研究
《草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RAPD标记对不同海拔下分布的鹅绒委陵菜6个种群进行了克隆结构、克隆多样性以及克隆多样性与海拔因子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3条随机引物对12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扩增到13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7,多态位点比率(PPL)为88.64%,共检测到68个基因型,且克隆多样性水平较高,Simpson指数平均为0.875,基因型比率PD平均为0.527。鹅绒委陵菜种群内克隆之间的镶嵌明显,这可能与它的克隆构型有关。采用SPSS软件对鹅绒委陵菜种群的克隆多样性与海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 鹅绒委陵菜 克隆植物 牧草 克隆结构 克隆多样性 RAP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