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甘肃小麦白粉病抗源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基因库的组建

植物保护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2-2005年,对收集到的30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在甘肃省的不同生态区进行了抗病性监测,结果表明:Pm1、Pm3 a、Pm3 b、Pm3 c、Pm3 f、Pm4 a、Pm5、Pm6、Pm7、Pm8、Pm17在田间抗病性丧失,失去利用价值;Pm2、Pm19、Pm4+8、Pm4、Pm5+6、Pm13在田间抗病性较低,不宜单独作为亲本利用;Pm1+2+9、Pm2+6、Pm2+mld、Pm2+talent、Pm4+2 x、Pm4 b、Pm4 b+5、Pm20、Pm21、Pmxbd在田间抗性表现良好,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充分加以利用。同时经过4年抗病性监测,从省内外2 638份小麦品种(系)材料中筛选出了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92R137、贵农21等优异材料10余份,初步组建了抗白粉病基因库。文中还对抗病基因现状和利用及今后如何避免由于抗源单一化带来的白粉病流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小麦白粉病 抗病性 基因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疫病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辣椒疫病在我国不少地区为害严重,成为我国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减轻其为害是辣椒增产增收的关键。了解辣椒疫病的抗性机制可为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系统综述国内外有关辣椒疫病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抗性方面研究的主要成就,并展望今后辣椒疫病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前景。以期为我国开展辣椒疫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辣椒疫病 抗性机制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番茄冠层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膜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番茄冠层生长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随着灌水量的减少,相同生育期番茄冠层各生长指标生物量呈减小趋势;②不同生长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番茄冠层生物量中叶干重对产量影响显著;③适度水分亏缺有利于番茄冠层生长和提高产量,4419 m3/hm2是膜下滴灌适宜灌溉量。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灌水量 冠层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GA_3对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离子吸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外源GA3对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离子吸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GA3能显著缓解胁迫对黄瓜植株造成的伤害,25mg/L GA3缓解效果最好,可显著增加幼苗的生长量,减少了Na+、Cl-的积累,增强了K+、Ca2+吸收和运输的选择性,提高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气孔限制值(Ls),降低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外源GA3可有效增强黄瓜的抗盐能力。

关键词: 黄瓜 GA3 盐胁迫 离子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兴电灌区主要带田养分循环与平衡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兴电灌区6种主要带田种植模式为对象,采用田间实地调查,在典型地块划定小区按籽粒、秸秆和根茬三部分测重并取样分析化验的方法,研究了各模式的养分输入与输出状况及其养分循环与平衡特征。结果表明:除小麦/黄豆带田出现氮亏空外,其它5种带田种植模式的氮、磷、钾循环都是良好的,但其平衡条件是有足够的农家肥投入和有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农家肥提供了总氮量4.62%~8.93%、总磷量17.34%~22.31%、总钾量72.61%~82.07%的养分;豆科作物提供了总氮量14.08%~42.45%的养分;化肥氮和磷占其养分输入总量的52.27%~76.06%和61.40%~70.91%;由降水和灌水携入的N,P,K分别占其养分输入总量的8.35%~12.04%,3.72%~7.74%和9.20%~17.48%。从施肥结构来看,6种带田种植模式的氮、磷、钾养分输入比例极不合理,在生产上应提倡"控氮、增磷"策略,同时注重化学钾肥的施用,并推行秸秆还田和高茬收割技术,以提高养分循环再利用的效率。

关键词: 带田 养分投入 养分输出 养分平衡 兴电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管理对荻生长特性及生物质成分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草本能源植物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在华北地区的科学种植,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和灌溉处理对其生长特性、生物质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一个生长季,种植密度对分蘖、生物量和茎叶比影响显著(P<0.05);灌溉对茎叶比、干鲜比和生物量影响显著;施氮肥对所有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影响显著。在第二个生长季,种植密度对茎叶比影响显著;灌溉对分蘖影响显著;施氮肥对各生长指标及生物量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荻生物质N、H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种植密度4.0 plant.m-2降低了C含量;灌溉显著增加其生物质C含量,降低N含量;施氮肥增加了其生物质的N含量;灌溉与施氮肥的交互作用对荻生物质纤维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在灌溉条件下施氮肥降低了纤维素含量。栽培管理的关键是在合理种植密度基础上,通过适当灌溉补水和施肥优化其生长特性并提高生物质产量。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水肥 生长特性 生物质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典型土壤有益微生物区系动态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省金昌高钙土、民勤沙漠土、武威灌漠土、定西黄绵土为对象,对耕层土壤和当地主要种植作物根际和土体的自生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数量进行平板涂抹法测定。结果表明:各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均在108~109数量级范围内变化,其中武威灌漠土、定西黄绵土中各有益微生物数量无论是播种前还是在作物花期均明显高于金昌高钙土与民勤沙漠土,而且各作物根际有益微生物数量均明显高于土体6.12%~161.66%。

关键词: 有益微生物 自生固氮菌 解磷菌 解钾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下旱地小麦品种形态及生理特性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04-2006采取田间小区试验,并结合室内模拟实验对甘肃中部广种的春小麦品种陇春18、陇春8139、定西24的抗旱形态特征、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分蘖力强、次生根条数多、叶面积较大的品种抗旱性强,干旱条件下产量高,陇春18大于陇春8139大于定西24;同时,室内模拟实验进行抗旱机理鉴定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耐旱品种陇春18和陇春8139胚芽鞘与主胚根生长受影响小,定西24较差。旗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系数高的品种旗叶光合速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慢。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旱地小麦 品种形态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公害蔬菜基地栽培因子对土壤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秦王川高新技术园区土壤重金属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含量依次为Cr>Pb>As>Cd>Hg。肥料种类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应选择羊粪、牛粪等肥料进行无公害生产;种植的作物种类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可选择红叶小檗等作物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栽培环境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 栽培因子 土壤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中期低温库贮存种子生活力因素的研究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肃省中期低温库贮存7~10年具有代表性的8大类13种作物的203份资源材料抽样进行生活力监测,结果表明:除贮存8年的10份大豆(地方)品种比入库发芽率平均上升7.4%外,其它193份资源材料的发芽率均为下降,其中茄子、西瓜、苦荞麦、高粱4种作物需要立即更新。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的种子低温贮藏来说,作物耐贮存性和入库种子的质量(高生活力和低含水量)是影响种子生活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种子 低温库 贮存 生活力监测 水分测定 安全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