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的抗锈机理及其特性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永良4号小麦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6次后进行再分化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田间诱发鉴定选择,获得了抗条锈病小麦新种质4-8。研究结果表明,4-8在田间连续6个世代中均表现对当前流行的条锈菌混合菌系(条中31号、条中32号、水-4、水-5、水-7、水-14等当前流行的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免疫;人工接种鉴定中,在苗期对上述混合菌系表现免疫,成株期分小种和混合菌种鉴定中仍表现免疫,说明4-8具有稳定遗传的抗性变异;接种条中32号小种后测定了4-8及其供体亲本叶片组织中的PAL、PPO、POD三种酶活性,结果分析表明,新品系4-8组织中的PAL、PPO、POD活性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供体亲本的这三种酶活性也升高,但变化平缓,酶活性高峰值低,这种酶活性上的差异是新品系抗锈的生化基础;新品系4-8与其供体亲本相比,株高降低,生育期提前,有效穗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增加,而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数变少,株型与原供体亲本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了依据。


河西灌区施钾对啤酒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又称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法,研究河西灌区施钾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并确定甘肃河西灌区合理经济的施钾量。结果表明固定N、P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后,与不施钾比较,施钾的啤酒大麦的产量增加279~1325kg/hm2,增幅5.9%~27.9%,千粒重提高0.1~2.8g;钾水平在0~150kg/hm2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经济效益、千粒重也随之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降低。说明施钾提高了啤酒大麦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改善并保证了啤酒大麦的品质,合理经济的钾用量为150kg/hm2。


关于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分析了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农业的特点,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提出甘肃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突出优势和特色,强化区域功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搞好对农公益服务


高原夏菜洋葱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河西走廊自然资源优越,特别适合发展高原夏菜。近年来随着当地脱水蔬菜等深加工企业的蓬勃兴起,以及西菜东调蔬菜基地的建立,洋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东南亚等国,产品供不应求,种植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目前,生产中由于栽培技术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病虫害普遍发生,产量不高,影响了该产业的持续发展。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洋葱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光合色素的变化及与品种耐性的关系
《中国蔬菜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12个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辣椒品种为试材,模拟日光温室低温弱光逆境,研究了12个辣椒品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与品种耐低温弱光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15℃/5℃(昼/夜)、光照强度100μmol·m-2·s-1处理使辣椒叶片的Chla、Chlb、ChlT含量降低,但降低值与辣椒品种耐低温弱光性强弱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低温弱光处理5d的Chla/b相对于处理前的相对增加值与辣椒品种耐低温弱光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的Car含量降低,Car/ChlT显著减小,Car含量越低、Car/ChlT越小或其相对于处理前的降低值越大,则品种的耐低温弱光性越强。


甘肃凤蝶种类及其区系研究
《草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最新记述甘肃凤蝶有36种及亚种,隶属于凤蝶亚科和锯凤蝶亚科,其中甘肃省新记录14种。它们分别是麝凤蝶东南亚种、小黑斑凤蝶指名亚种、宽带青凤蝶特宽亚种、褐钩凤蝶风伯亚种、红基美凤蝶西藏亚种、碧翠凤蝶台湾亚种、玉斑美凤蝶指名亚种、美凤蝶大陆亚种、美凤蝶台湾亚种、巴黎绿翠凤蝶台南亚种、玉带美凤蝶台湾亚种、蓝美凤蝶西南亚种、乌克兰剑凤蝶、丝带凤蝶华西亚种。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种21种,占58.3%;古北种3种,占8.3%;东洋古北兼有种1种,占2.8%;广布种11种,占30.6%,说明甘肃凤蝶是以东洋种为主,以东洋种和广布种占绝对优势的区系结构。


中国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基因等位变异分子检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是影响小麦黄色素含量的关键基因,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中国冬小麦品种(系)Psy-A1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与黄色素含量的关系,进一步验证Psy-A1基因分子标记的有效性。【方法】利用7A染色体上Psy-A1基因的分子标记YP7A检测该基因在中国217份冬小麦品种(系)中的等位变异,分析不同等位变异与黄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Psy-A1基因标记YP7A为共显性标记,在高、低黄色素含量的小麦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94bp和231bp片段,相应的等位基因为Psy-A1a和Psy-A1b(GenBank编号分别为EF600063和EF600064)。在217份冬小麦品种(系)中,含有等位基因Psy-A1a和Psy-A1b的品种(系)分别占62.2%和37.8%,二者黄色素含量平均值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北方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及西南冬麦区Psy-A1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5.0%、72.0%、25.9%和33.3%。【结论】分子标记YP7A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选择的辅助工具。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黄色素 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 功能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不同类型胡麻品种资源品质特性及其相关性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自甘肃省种质资源库的46个胡麻品种资源按甘肃地方品种、国内育成品种和国外品种进行分类,分析研究不同类型及同一类型不同品种籽粒中木酚素含量、粗脂肪含量及5种主要脂肪酸的含量,以了解胡麻品种资源品质特性,为合理高效利用资源,提高胡麻优质育种效率奠定基础。结果表明:①籽粒的木酚素、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的变化范围广,说明不同胡麻品种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②国外品种的木酚素含量、亚麻酸含量均最高;国内育成品种与国外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均较高,但国内育成品种亚麻酸含量最低;甘肃地方品种的木酚素含量、粗脂肪含量均最低。③筛选出具有特异优质品质性状的资源4份。④相关性分析表明,木酚素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硬脂酸与粗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油酸与粗脂肪含量,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