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肃省马铃薯窖藏期粉痂病的初步调查
《中国蔬菜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蔬菜作物。据2008年统计,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66.67万hm2,鲜薯产量突破1000万t,居全国第一。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甘肃省马铃薯的育种、良种繁殖基地。近年来,随着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窖藏病害逐渐


蓖麻花序提取物对粘虫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蓖麻花序提取物对粘虫的杀虫活性、作用方式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蓖麻花序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粘虫的触杀作用以乙醇提取物最强,校正死亡率为16.9%;拒食作用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最强,拒食率为41.5%;胃毒作用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最强,其次为石油醚提取物,死亡率分别为42.5%和41.5%;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以石油醚提取物最强,3、4、5、6,7 d后生长发育抑制率分别为66.88%、66.98%、59.39%、55.63%和38.66%.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触杀作用以石油醚萃取物最强,校正死亡率可达53.1%.石油醚萃取物对Na+-k+-ATP酶的活性具一定的抑制作用.


施钾对兰州百合叶片抗旱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肥对兰州百合开花期叶片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150kg/hm2范围内,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但施钾量超过150 kg/hm2时,丙二醛含量略有上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有所下降.在施氮量225 kg/hm2和施磷量150 kg/hm2的不打顶处理下叶片丙二醛含量低于其它处理,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处理;且在施氮量225 kg/hm2、施磷量150 kg/hm2和施钾量150 kg/hm2的不打顶处理下,丙二醛含量出现最小值,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最高值.


甘肃省黄土高原旱作区干旱灾害特点及抗旱救灾农作制度的建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分析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区当前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农田系统抵御干旱灾害能力的影响。认为抗旱减灾农作制度必须以科学轮作的作物体系、耕地质量保育和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体系为支撑点。只有建立基于多样化的作物体系、秸秆还田、科学轮作、垄沟种植、二元覆盖和少免耕技术的农作制度,协调农田生产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抗旱救灾和农田生产力持续提高的目标。


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省地(州)为单位对474份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22个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地州间存在明显差异,多样性以陇中的兰州、白银、定西、临夏,陇东的庆阳、平凉和河西的武威为富集地,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5312~1.3424;而金昌、陇南地区的多样性相对较低,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8018~0.4970。(2)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各地区间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差异也十分明显,22种性状在各地区的多样性有不同差异,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00~2.1383之间。(3)22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则以粗蛋白(2.0724)、主茎长度(2.0715)、千粒重(2.06707)、主穗长度(2.0523)、粗脂肪(2.0401)和赖氨酸含量(2.0193)等6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大,米粳糯(0.2065)、米色(0.7347)、幼苗叶色(0.8655)和穗形(0.8999)等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小。研究表明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厚皮甜瓜新品种银珠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银珠是以自交系C70(03TM 25-4)为母本,以自交系C6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熟厚皮甜瓜一代杂种。露地栽培全生育期98 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5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抗叶枯病、霜霉病,中抗白粉病。果实高圆球形,果形指数1.1,果皮玉白色,果面光滑或有少量稀疏网纹,果肉白绿色,厚3.5 cm左右,质地细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7%,果实硬度高,耐运输。平均单果质量1.1 kg,一般产量2 100 kg.(667 m2)-1左右,适宜西北地区露地或保护地种植,目前已累计示范推广约1.3万hm2。


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4号选育及推广
《种子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4号是甘肃省农科院啤酒原料研究所以法瓦维特为母本、八农86265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广、酿造品质优良等特点,其株高75~80 cm,生育期100~105 d,全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916.45 kg/hm2,比对照品种法瓦维特增产11.30%,西北及内蒙古联合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 555.76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啤3号增产7.06%,适宜甘肃省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及相似生态地区种植。
关键词: 啤酒大麦


甘肃双孢蘑菇栽培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
《中国食用菌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双孢蘑菇播种后如果环境条件管理不当,很容易发生生理性病害,影响产量。通过实践,总结出甘肃省双孢蘑菇几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以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核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证明冠层温度在筛选小麦品种(系)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利用红外测温仪,于2006-2007年在甘肃陇东旱原研究了来自中国北方和美国的40个小麦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冠层温度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结实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现象,其分异程度随生育期的推后明显加大,到灌浆中后期达到最大。无论拔节期、灌浆初期还是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随着生育期推移,相关性增大。灌浆中期以后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温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灌浆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田间选择的一个指标应用。


氮素水平对小麦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氮素对不同抗旱特性小麦根-冠生长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能显著提高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WUE,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但根/冠比随氮素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根体积、根容重和根系含水量随氮素水平提高均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根/冠比为0.3左右时根系含水量最高,根/冠比的增加不利于WUE的提高;随根系含水量的增加,Pn、Tr和Gs呈明显递增趋势,但Tr的增加幅度小于Pn和Gs,所以WUE随根系含水量增加而升高。在一定氮素水平下,旱地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根/冠比、根体积和根干重,而施氮能够促进根系发育和协调根-冠生长,因此氮素能在确保整株抗旱性的前提下提高W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