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技术对42份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了2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21条DNA带.应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供试材料间RAPD标记欧氏遗传距离,并按Av-erage Linkage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2份材料可明显分为6类,第Ⅰ类有32份材料,其中国内材料21份、国外材料11份,分为A、B 2个亚类6个组;其余10份国外材料分属5个类,R2独立构成第Ⅲ类,并最后与其他各类合并,R2与各材料的遗传差异性最大.

关键词: 冬小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产业是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文通过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提出了甘肃省下一步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对策是完善良繁体系,提高脱毒种薯和良种应用率;扶持脱毒种薯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对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实行补贴;支持马铃薯良种贮藏设施建设;建立种薯质量监测体系;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单产水平;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培育中介组织;创建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关键词: 甘肃 马铃薯 现状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春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干旱区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生育期充足供水(T1)、孕穗期胁迫(T2)和抽穗期胁迫(T3)3种处理,研究了旱地类型(DE)、中间类型(IE)、水地类型(WE)春小麦不同品种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生态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明显降低籽粒产量、WUE、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d)和蒸腾速率(Tr)。T2处理下3种类型的相对产量是DE(70.76%)>IE(69.59%)>WE(59.88%),而T3处理3种类型接近(81.00%~88.21%)。相对于DE,IE,WE在各处理中均具有较高产量。各处理下,籽粒产量与WUE正相关极显著(r=0.860**~0.965**),与Pn,Cd和Tr负相关显著或极显著(r=-0.612*~-0.830**)。复水后WE表现出较强的补偿效应。

关键词: 生态类型 水分胁迫 水分利用效率 春小麦 产量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甜菜染色体倍性与叶片气孔性状相关性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饲用甜菜二倍体和四倍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气孔的长、宽度及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与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二倍体植株与四倍体植株的气孔长、宽度和保卫细胞叶绿体数之间差异显著.四倍体气孔长度约为二倍体的1.8倍,宽度约为二倍体的1.42倍;且相对于气孔宽度,气孔长度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区分效果;二倍体植株与四倍体植株的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3.69和23.24,可将保卫细胞气孔长度与保卫细胞叶绿体数两个气孔性状相结合,作为饲用甜菜多倍体育种初期的筛选鉴定指标.

关键词: 饲用甜菜 倍性 气孔性状 保卫细胞 叶绿体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景电灌区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景电灌区位于甘肃省北部景泰和古浪境内,该文在研究灌区农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灌区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节水灌溉为重点,优化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等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景电灌区 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油葵根系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浓度NaC l和NaHCO3混合盐胁迫下,研究油葵根系活力、根系生长情况以及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以探索油葵的抗盐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显著降低;根系体积均低于对照,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比值的变化比较小,根系活力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

关键词: 盐胁迫 油葵 根系活力 土壤含盐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秦安县苹果叶缘焦枯死亡原因调查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甘肃省秦安县苹果叶缘焦枯死亡的原因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苹果叶缘焦枯是由于土壤中单盐(NaCl)毒害所致,而土壤中盐分的来源是通过微咸水和中度咸水灌溉累积造成的,随年限的增加,危害日趋严重。从土壤的分析结果看,项目区果园土壤盐分组成类型为:0~20 cm和40~60 cm土层为氯化物—苏打—硫酸盐型;20~40 cm土层为苏打—氯化物—硫酸盐型。pH<8.5,土壤表层盐分的含量均小于0.20%,ESP值小于10,HCO3-/(Cl-+SO42-)<0.5,与生长良好的果园区土壤相比有轻微的盐化和碱化现象。

关键词: 苹果 叶缘焦枯 死亡原因 秦安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仙客来叶斑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

农药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仙客来叶斑病病原菌的越冬、田间初侵染、种子带菌、室内抑菌、田间小区药效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仙客来叶斑病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是另一个传播途径;80%代森锰锌WP0.5g/kg、72%腐霉利WP0.8g/kg和50%多菌灵WP0.4g/kg化学药剂可有效防治仙客来叶斑病,并且经济安全、无副作用;此外,以0.1%高锰酸钾浸种30min或52℃温汤浸种10min进行种子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种子带菌量。

关键词: 仙客来叶斑病 发病规律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个百分点,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个百分点,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0~4.0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秋季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49.5~51.3 mm,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33.9~39.6 mm,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0~26.9 mm,正是由于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降水利用率达到70.1%,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5.93 kg/(mm.hm2),平均达到33.63 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关键词: 旱作玉米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雨 沟播 土壤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构建种子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实践与体会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