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贫营养环境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各种贫营养环境细菌资源多样性特征和获得可培养寡营养微生物资源,选择新疆沙漠等7个典型贫营养环境,利用改进的稀释培养法分离培养贫营养微生物,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16S rRNA序列初步分析了细菌培养物类型;同时利用PCR-DGGE方法对这些典型贫营养环境细菌类群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改进的稀释培养法是一种有效分离培养新疆沙漠等不同贫营养环境微生物的方法,从培养到的800多个单菌落中初步鉴定了包括真菌在内的50余种贫营养微生物纯培养物,随机选择10株细菌培养物经过16S rRNA序列信息分析,推测部分培养物可能是新种;另外通过DGGE条带数据分析对比了这些不同贫营养环境下细菌资源丰度、多样性及相似性特征.
关键词: 贫营养极端环境 贫营养微生物 培养分离 16S rRNA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玉米ZmPEPC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化春小麦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C4光合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研究该酶对春小麦光合特性的改良作用,本研究从玉米(Zea mays)中克隆了ZmPEP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CDS全长2913 bp,编码的多肽链包含970个氨基酸,其中175-970位氨基酸组成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功能结构域,在173-184、597-609位具有两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位点。将该基因通过基因枪法转化优质强筋小麦新春26号,对转基因春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春小麦两项指标较非转基因春小麦均有提高,表明ZmPEPC基因对于春小麦光合特性的改良具有积极的作用,为C4光合途径关键酶在春小麦高产改良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吉尔吉斯共和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吉尔吉斯生态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响应,为该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为邻邦中国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方法]货币量价值法、贡献率分析、敏感度分析。[结果](1)2000~2008年减少的地类有耕地、水域以及储备土地,其他地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保护自然土地利用类型的增加幅度最大。(2)2000~2003年吉尔吉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的趋势,对这种变化产生的贡献最大的地类为特别保护自然土地。2004~2008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的趋势,对这种变化产生贡献最大的地类为水域。[结论]近年来,吉尔吉斯土地利用结构没有发生剧烈的改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小幅度不大,但是该国土地管理粗放,建设用地呈现无序扩张,大量优质耕地被建设占用,耕地质量日趋下降,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水域虽然仅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3.84%,但是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需要大力的保护,以确保吉尔吉斯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生态质量的不断提高。


伊犁新垦区土壤盐分垂直分异特征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盐分垂直分异特征的定量研究是农业生产、管理以及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采用经典统计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和欧氏距离作为聚类统计量,分析伊犁新垦区土壤剖面盐分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新垦区土壤盐分存在很强的变异性,各层盐分的变异系数皆大于1,土壤剖面可分为表聚型盐分剖面、中聚型盐分剖面和底聚型盐分剖面等三种类型,根据盐分的数值大小,进一步可划分为非盐化土、表聚盐化土、中聚盐化土和底聚盐化土等四种类型,各占剖面总数的66%、5%、10%和19%。空间上伊犁新垦区土壤盐分垂直变化特征的差异性大,四种类型的盐化土皆有所分布,中聚盐化土和底聚盐化土分布的地区容易发生次生盐渍化,是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


新疆天山中部台阶地区甜高粱种植密度与相关生育特征规律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能源甜高粱品系T601生长发育、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及生物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株高、叶龄、茎粗、叶+鞘、茎秆及单株干物质积累均存在差异,且生物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不同密度生物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综合甜高粱各性状分析,在混合肥总量为525 kg/hm~2的施肥水平下,种植密度为13.9×10~4株/hm~2时,干物质积累量较大,抗倒伏能力较强,且达到较高的生物产量。


玉米耐旱性的配合力分析
《玉米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Ⅰ,分析不同耐旱性双亲组合类型对后代耐旱性的影响及其亲本间耐旱性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反交效应,同时对耐旱性主要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耐旱性的GCA效应存在显著差异,SCA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反交(R)效应的差异不显著,6个亲本之间的耐旱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郑58耐旱性最强,PH4CV最差。用郑58、吉853、新自8717作耐旱亲本改良对后代耐旱性提高具有增益优势。基因的加性效应对后代耐旱性的提高因亲本和组合而异。因此,耐旱性遗传基因的表达仅取决于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而与反交效应关系较小,玉米耐旱性的选择宜在高代进行。


新疆主要玉米品种密植条件下农艺性状及耐密性研究
《玉米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密度设7.5万、9.0万、10.5万株/hm2,研究新疆主要玉米品种密植条件下农艺性状及耐密性。结果表明,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空秆率、秃尖长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随密度变化保持恒定,茎粗、穗长、行粒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国外品种的耐密性普遍好于国内品种,耐密丰产型玉米品种在密植条件下空秆率低,株高、穗位高、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随密度变化保持恒定。


喀什地区甜瓜露地全立架滴灌栽培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喀什地区甜瓜露地全立架滴灌栽培病害、肥水利用,产量和收益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为完善该模式的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喀什地区甜瓜滴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贮备。[方法]调查和分析甜瓜病害、灌溉和施肥状况、产量和品质、成本和收益等,与甜瓜常规爬地沟种方式进行比较。[结果]甜瓜露地全立架滴灌栽培方式降低了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对抑制和减轻霜霉病危害效果显著,对减轻白粉病危害效果不显著;全立架滴灌的肥水利用效率都高于常规爬地沟种,全立架滴灌单位面积比常规爬地沟种减少用水量达140%;中小果型甜瓜品种应用全立架滴灌栽培产量提高不明显,大果型品种增产效果非常显著。[结论]全立架滴灌栽培技术达到了减轻病害、节水节肥和提高产量的目的,是一种适合喀什地区的种植模式。


不同干燥方法对无核白葡萄干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无核白葡萄干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无核白葡萄为实验材料,采用晒干、晾干、恒温鼓风干燥、常温鼓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6种干燥方法,以葡萄干燥速度、葡萄干的感官指标及含糖量、含酸量、VC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干燥方法的效果。[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无核白葡萄干燥速度的影响,其中微波干燥时间最短,为3 d,晾干时间最长,为13 d;真空冷冻干燥的葡萄干含糖量最高,为78%,晒干的葡萄干含糖量最低,为72%;真空冷冻干燥的葡萄干总酸含量最低,为1.62%,晒干的葡萄干总酸含量最高,为2.05%;真空冷冻干燥的葡萄干VC含量最高,为11.54 mg/100 g,晒干的葡萄干含量最低,为7.9 mg/100 g;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的感官指标较好。[结论]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法对无核白葡萄干品质的效果较好。


新疆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大麦产量构成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新疆大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疆2011~2012年度9个大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穗粒数>穗长>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千粒重>穗长>穗粒数;偏相关分析表明,穗长同穗粒数呈极显著相关,穗粒数同产量显著相关,穗长和千粒重同产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结论】新疆大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应以选育和选用千粒重大的品种为主,同时要通过合理栽培技术措施,稳定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