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标准化日光温室热环境实测与模拟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日光温室结构优化设计方案,提升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方法】对标准化节能日光温室的温度、湿度、地温、光照等环境因子进行数据采集,与温室热环境模拟预测软件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模拟室内外气温与实际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低温误差小于0.5℃,高温误差较大,原因是输入模拟气象条件时选择了内置模式确定室外气象条件,仅提供了晴天与阴天的日最高与最低气温不够精确。(2)温室采用临时加温装备造成墙体及后屋面实测温度与预测模拟值的平均误差大于4℃。【结论】已建成新疆地区节能日光温室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温室热环境满足越冬生产要求,温室性能模拟对日光温室性能提升,温室结构优化以及新材料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林果机械化收获研究现状、进展与发展方向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回顾与总结国内外林果机械化收获的研究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特色林果机械化收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目前林果机械收获技术并汇总及系统综述。【结果】根据文献和资料统计,摇振式、接触式和林果收获平台是目前主要的机械化收获方法。提高收获效率、减少收获过程中的果实损伤仍然是今后林果机械化收获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使用机器人进行林果采摘收获是未来林果机械化发展的方向。【结论】我国林果机械化收获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内林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林果机械化收获滞后会严重制约了我国林果业的发展,科学合理的实施林果机械化收获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外源松柏醛、芥子醛对离体培养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松柏醛、芥子醛对离体培养的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外源松柏醛(CA)和芥子醛(SA),对离体培养的陆地棉(新陆早36号)胚珠进行饲喂培养,对培养5~25 d棉纤维的伸长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利用乙酰溴法检测培养27 d时纤维中木质素含量。[结果](1)饲喂一定浓度(100、200μmol/L)的CA和SA对棉纤维的伸长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最大者为200μmol/LSA,其纤维长度抑制率达10.56%(P<0.01),纤维团面积抑制率达14.5%(P<0.01)。(2)CA和SA对纤维伸长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10~15 d,该段时间内各处理组纤维伸长生长率比同时段对照减少最高为3.6%(200μmol/L SA P<0.01),最低为1.3%(100μmol/L CA,P<0.01)。(3)培养27 d时,SA 200μmol/L处理组纤维木质素含量为6.75%,比对照高1.27%,CA 200μmol/L处理组纤维木质素含量为6.24%比对照高0.76%。[结论]100和200μmol/L的芥子醛、松柏醛抑制棉纤维的伸长生长,并增加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的含量。


新疆库尔勒香梨指纹图谱研究现状与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揭示新疆不同产区库尔勒香梨指纹图谱的变化规律,建立库尔勒香梨指纹图谱库,保护原产地域产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通过整理、对比分析,概述矿物元素指纹图谱、同位素指纹图谱、有机成分指纹图谱和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等分析技术的优缺点,分析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在新疆库尔勒香梨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探讨多种技术在新疆库尔勒香梨产地溯源及确证应用研究的可行性,展望各种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在库尔勒香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前景。【结果】矿物元素指纹技术、同位素指纹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各种技术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结论】在产地溯源和确证中,利用指纹图谱技术进行库尔勒香梨产地溯源的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多种技术联合使用,将库尔勒香梨产地进行示范、推广、标准化和规范化等将是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


玉米Zm饥隧42克隆及逆境胁迫后表达特异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MaizeDGB数据库提供的CIPK序列(GRMZM2G011919),克隆得到一个全长为1908bp的ZmCIPK42基因,其开放阅读框(ORE)为1323bp,编码一个440氨基酸残基的多肽.ZmCIPK42具有CIPK基因家族典型的激酶结构域和NAF调控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与玉米CIPKl5呻001108478)、水稻CIP-K14(Q2QYM3.11、小麦CIPKl4(AFR90220.1)和大麦CIPKl4(AEZ51505)等高等植物的CIPK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4%、73%,73%和70%.与拟南芥CIPK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ZmCIPK42与拟南芥CIPK2和CIPKl0同源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z梳C麟锂基因在盐胁迫和热处理后表达量显著升高,脱水处理后表达水平也有所提高,ABA和冷处理后表达量变化不明显.


多基因串联发酵木糖产乙醇重组菌株构建初探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决酿酒酵母不能发酵或利用木糖的问题,以期选育出高效转化秸秆生产乙醇的菌株。【方法】将来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的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xyl2),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的木酮糖激酶基因(xks1),以及酿酒酵母内源的转醛酶基因(tal1)和转酮酶基因(tkl1),通过串联共表达的方法构建到表达载体pAUR123上,构建了一株重组酿酒酵母。【结果】经过酶活性分析和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实验,证明转化子pAUR123-XL成功导入酿酒酵母并得到表达。以木糖为唯一碳源进行限氧发酵,能稳定利用木糖,木糖发酵结果表明:木糖的利用率为79.5%,乙醇产率为31%。【结论】构建的重组菌株能较好的利用木糖,为进一步的乙醇发酵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木糖还原酶 木糖醇脱氢酶 木酮糖激酶 转醛酶 转酮酶


砷污染农田甜高粱对砷的累积特性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种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在重金属As污染的农田土壤种植甜高粱,并对甜高粱不同器官在生育前期重金属As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在2个生育时期内的As含量表现为拔节期>苗期。土壤重金属元素进入甜高粱体内分布规律为根>茎>叶。XT-2叶片、茎部和根部对重金属As的吸收量比同一时期的其他品种多。根部As的含量为XT-2>XT-4>济甜11-8号>龙杂11号>T601。龙杂11号的苗最高(58.2cm),XT-4的苗最矮(44.9cm),龙杂11号与XT-2和XT-4的苗高差异极显著(P<0.01)。在As轻污染土壤中甜高粱生长良好,T601茎部的转运系数最高,苗期达到0.87,拔节期达到1.59。但与As超积累植物相比,其不同部位As含量及As在植物体内的迁移率均较低,说明其对As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


果树类型及配置方式对南疆间作棉花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选取苹果、香梨、桃、杏、核桃、红枣等果树,在南疆果棉间作生态区,研究开展间作果树类型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为形成稳定、高效的配置结构,以及制订系统科学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产中的主要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关键生育时期,调查棉花的主要生长指标、冠层微气象指标、产量指标及纤维品质指标。【结果】遮荫对棉花冠层微环境的改变显著,树冠直径与遮荫效果呈加性效益,同一树种间比较,冠层微环境的变化幅度依次为冠下>冠外>中间测点,不同树种间比较,冠层微环境变化幅度依次为桃树>香梨>苹果>桃核>红枣。树冠直径与果枝台数、单株结铃数的下降呈正比,遮荫是造成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树冠增大导致棉花冠层光强、冠层温度降低,冠层湿度升高,微环境因子的改变对棉纤维品质的形成具有影响作用。【结论】对间作棉花产量、品质及冠层环境综合指标较为有利的果树依次为红枣>桃核>苹果>香梨>桃树,生产中采用红枣等冠层较小的树种或适度修剪营养枝,能够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振动落果惯性力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果实在激振力作用下脱离枝干的运动规律、果实振动脱落时的加速度和脱落惯性力,为振动式果品收获机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果树振动装置进行了杏果侧枝振动落果试验,采用高速摄像仪对分离过程进行了跟踪拍摄,通过Phantom控制软件对图像进行跟踪、捕捉、分析和计算,探寻杏果实在脱离枝干过程中瞬时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杏果实脱离枝干过程中瞬时速度的变化表现为增大-减小-匀速运动-杏果实与枝干完全分离,杏果实与所在枝干的相对瞬时速度最大达到1.723m/s,杏果实的脱落加速度最大为4.270×102 m/s2,脱落惯性力最大为5.124N。【结论】脱落惯性力是杏果实脱离枝干所需的最小作用力,其是确定振动式果品收获机在收获果实的过程中作用于枝干激振力大小的理论依据,也是振动式果品收获机其他性能指标的理论参考。确定适当的激振力,可以保证振动式果品收获机在采收过程中果实的采净率高,同时对果树的损伤最小。
关键词: 振动式果品收获机 振动脱落 脱落惯性力 加速度 高速摄像仪 Phantom控制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