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副猪嗜血杆菌毒力与非毒力菌株菌体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是猪群上呼吸道的一种共栖菌群,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侵入机体并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区分出正常栖生菌株和致病性菌株是确诊该病的关键。为了筛选副猪嗜血杆菌毒力株与非毒力株之间的差异蛋白,本研究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临床分离的毒力菌株14A7-2和非毒力菌株20A3-2之间2-DE图谱的差异,提取两个菌株的菌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Imagemaster 2D Platinum 7.0软件分析处理凝胶图像,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在副猪嗜血杆菌毒力菌株中检测到596±10个蛋白质点而在非毒力菌株中检测到568±10个蛋白点,其中表达量差异达5倍以上及毒力菌株或非毒力菌株特有的蛋白点共有80个。选取毒力菌株或非毒力菌株特有的44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42个蛋白点,对应37种蛋白。其中,毒力菌株特有蛋白27种,非毒力菌株特有蛋白5种,在毒力菌株特有蛋白中鉴定出潜在毒力因子铁摄取调节蛋白、触发因子、3-脱氢奎尼酸脱水酶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以及鉴别诊断不同毒力株新技术提供新信息。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菌体蛋白 比较蛋白质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桃果实采后冷害及其内源激素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燕红水蜜桃果实低温(0℃)贮藏期间果实冷害和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贮藏期间,内源乙烯和脱落酸含量出现跃变高峰,果实硬度快速下降,出汁率提高,果实正常后熟软化。桃果实采后0℃贮藏期间硬度下降缓慢,脯氨酸大量积累,果实冷害发生严重。0℃贮藏的桃果实冷害指数与GA3、IAA和AB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0.848和0.734,而与果实内源乙烯含量相关性较低。果实0℃低温贮藏14d后ABA水平的降低抑制了果实内源乙烯的积累。同时,IAA和GA3水平的下降导致果实内源激素失衡,诱发果实细胞衰老发生,从而促进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

关键词: 桃果实 冷害 内源激素 絮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浙油菜主产区冬油菜的区域适宜施氮量研究

土壤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在江苏、浙江两省油菜主产区布置10组冬油菜的氮肥用量田间试验,研究施氮对产量、干重、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肥效模型确定该区域油菜的适宜施氮量,为农民合理施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油菜施氮的增产效果显著,施氮270 kg hm-2时油菜产量达到最高的2 581 kg hm-2,较无氮区对照平均增产1 265 kg hm-2,增幅为121%。施氮明显增加了油菜的地上部干重,促进其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但过量施氮导致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出现降低,并导致氮肥利用效率的显著下降。各试验点油菜的适宜施氮量平均为199 kg hm-2,此施氮量条件下不仅大幅减少氮肥投入,还同时获得较高的区域产量水平和氮肥利用效率。分析认为,当前江浙油菜主产区冬油菜推荐施氮200kg hm-2,不同地区和田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关键词: 油菜 氮肥 施肥效果 适宜施氮量 区域推荐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长期肥料效率和土壤养分平衡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19年田间定位试验,通过测定氮、磷、钾肥不同配施处理下,大麦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各养分含量,研究了大麦生长期土壤和环境养分供应状况、肥料效率和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结果表明,不施肥条件下,平均每年大麦可从土壤和环境中吸收氮、磷和钾素44.5、10.7和52.5kghm-2;大麦籽粒中氮、磷、钾含量平均为17.3、3.48和4.18gkg1,秸秆中为4.85、0.64和17.50gkg1。所吸收的氮素和磷素分别有75.7%和83.5%被转运至籽粒中,但钾的转运率仅为18.8%。大麦生产单位籽粒所需的氮素和钾素相当,约为吸磷量的5~6倍。每生产1000kg籽粒,需要吸收氮素22.3kg、磷素4.0kg和钾素20.5kg。19年平均氮、磷和钾肥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9.0%、12.8%和71.8%,累积回收率为75.3%、63.6%和203.2%。在氮磷钾平衡施肥条件下,每年土壤氮素和磷素可盈余18.4kghm-2和6.9kghm-2,但是土壤钾素平均每年亏缺43.8kghm-2;这种基础养分供给处理可维持每年大麦产量2350kghm-2左右。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大麦 籽粒产量 养分供应能力 肥料效率 平衡施肥

豌豆淀粉基可食用膜组分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豌豆淀粉为原料制备可食用膜。以机械性能(抗张强度、延伸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各因素对豌豆淀粉基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豌豆淀粉基膜的制膜条件。结果表明,甘油添加量2.39%,豌豆淀粉添加量3.10%,CMC添加量2.02%,糊化温度85℃时,膜的综合机械性能最优,抗拉强度(25.95±0.22)MPa,延伸率(80.22±1.30)%。

关键词: 可食用膜 豌豆淀粉 抗拉强度 延伸率 响应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瘤矮病毒P12蛋白抗血清制备及其应用

植物保护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P12的功能,将RGDV-GX P12编码区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诱导表达;重组的P12融合蛋白经Ni-NTA His·Bind Resins纯化后用于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约41 kD大小的RGDV P12融合蛋白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利用该重组蛋白所制备的抗血清可特异地与融合表达和非融合的P12蛋白发生强烈的免疫学反应。利用该特异性抗血清在病毒粒子样品中检测不到P12蛋白,而在病株总蛋白样品中可检测到1条与预期大小一致的明显条带,表明RGDV P12是一种非结构蛋白。

关键词: 水稻瘤矮病毒 P12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稻秆炭和竹炭施用水平对小青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添加水平的两种生物炭对小青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生物炭在蔬菜生产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开展田间种植试验,在配施氮肥情况下分别添加0、5、10、20、40 t/hm2稻秆炭和竹炭,结果表明,高水平施加稻秆炭和竹炭(20 t/hm2、40 t/hm2)均能显著降低菜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但对土壤有效磷和阳离子交换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两种生物炭对小青菜增产均具有促进作用;当添加量为40 t/hm2时,稻秆炭和竹炭使小青菜维生素C含量有所升高,总糖含量分别升高31.2%和19.5%,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5.0%和16.4%,综合效果稻秆炭优于竹炭,而对小青菜粗纤维和蛋白质的作用不明显。施加生物炭有利于增加土壤孔隙度,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小青菜品质。生物炭可作为土壤改良剂施用于蔬菜,但具体施用量需根据生物炭和蔬菜种类来确定。

关键词: 稻秆炭 竹炭 小青菜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对水稻光合PSII系统伤害及其与叶绿体D1蛋白间关系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结实期的人工控温试验测定不同温度处理下水稻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并结合Western印迹与胶体金标记技术对叶肉细胞类囊体膜中D1蛋白的表达检测与活性定位,探讨了高温胁迫对D1蛋白存在形态与活性分布的影响,以及D1蛋白表达与叶片光合速率、PSII荧光参数的联系。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PSII潜在活性(Fv/Fo)和PSII光能转化效率(Fv/Fm)降低,且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持续和叶片功能的衰退,类囊体膜结构损伤越严重,光能转化效率越低;在D1蛋白的两类存在形态中,非磷酸化D1蛋白和磷酸化D1蛋白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量均有所下降,但前者下降更明显;高温处理下控制D1蛋白表达的叶绿体psbA基因在转录水平呈下调表达,使D1蛋白合成及周转过程受到抑制,进而类囊体膜PSII反应中心的功能受损与叶绿体光合效率下降,揭示高温胁迫对叶片PSII系统的伤害受D1蛋白磷酸化过程和psbA基因表达变化的共同作用,进而影响不同水稻品种在高温胁迫下的光合速率和耐热性。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PSII光合系统 D1蛋白 蛋白印迹 免疫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凋萎病菌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英文)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杨梅凋萎病的病原菌之一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学特性,对其3个代表菌株XJ27、XJ42、RA2-1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条件下的生长以及产孢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7种培养基上25℃培养时,PDA和PSA最适合菌株气生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快而茂盛。杨梅汁(BFA)上菌丝生长较快,但是不茂盛。燕麦培养基(OMA)和查氏培养基(CDA)中等适合,杨梅叶煎汁(BLA)和杨梅枝干煎汁(BBA)不适合气生菌丝生长。10种不同碳源培养基以及硝酸钾、硝酸铵、尿素和8种测定的氨基酸作氮源的培养基上3个菌株都生长良好,但是木糖培养基上生长较差。菌株在25~28℃能很好地生长,20℃和30℃生长中等,但是在5℃和35℃不能生长。pH 5~10菌丝生长较好,但是pH11.0菌丝不能很好生长。光照条件下,XJ27和XJ42生长后10天,有光照的产孢量大大多于没有光照的,但是RA2-1产孢不受光照影响。总之,杨梅凋萎病菌异色拟盘多毛孢菌具有广泛的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以及pH的适应性,光照对部分菌株产孢性能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 不同培养基 碳源 氮源 温度 pH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UF640基因BEAK-SHAPED GRAIN1/TRIANGULAR HULL1影响水稻粒形和粒重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粒的形状和大小都会影响其重量并最终影响产量,然而对于种粒形状和大小的分子调控机制仍然未被研究清楚.最近本研究组分离到一株粒形呈鸟嘴状的水稻突变体beak-shaped grain1(bsg1),其粒长、粒厚和粒重都有所减少,内外颖也发生弯曲而导致其无法完全闭合.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种子的淀粉粒呈现不规则状.组织切片显示bsg1内外颖的外薄壁细胞层细胞变小且数目减少,与粒形的表型一致.图位克隆表明,BSG1基因编码一个DUF640蛋白TRIANGULAR HULL1(TH1).定量PCR和启动子活性分析表明,BSG1主要在幼穗和茎杆中表达.BSG1的突变影响细胞分裂相关基因以及粒宽基因GW2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BSG1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和扩展来影响种粒形状及大小.

关键词: 细胞分裂和扩展 DUF640蛋白 基因表达 种子大小 内外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