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季槐优种生产管理技术
《山西果树 》 2018
摘要:槐米是国槐的花蕾,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同时也是重要的食品保健和化工原料。双季槐是一年可生产两季槐米的高产型优良类型。本文介绍了双季槐优良品种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为生产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行种植与空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热条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适宜冬小麦保水保墒增产的秸秆覆盖模式,于2014-2016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常规种植无玉米秸秆覆盖(CK)、常规条播+行间覆盖玉米秸秆4 500kg·hm~(-2)(CPM1)、常规条播+行间覆盖玉米秸秆9 000kg·hm~(-2)(CPM2)、双行条播+空行覆盖玉米秸秆4 500kg·hm~(-2)(DPM1)、双行条播+空行覆盖玉米秸秆9 000kg·hm~(-2)(DPM2)5种种植模式对麦田土壤温度、水分及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秸秆覆盖量下,DPM的冬小麦产量显著高于CK和CPM;DPM2的增产效果优于DPM1,而CPM2的减产率大于CPM1;穗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是籽粒产量增减的主要协同因素。与CK相比,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育期0~20cm土壤均表现为生育前期增温和后期降温的双重作用;与CPM相比,DPM对冬小麦生长前期土壤增温效果好,后期降温幅度低且延迟降温时间;在同一覆盖模式下,覆盖量越大,前期增温效果越好,后期温度变幅越窄。总体上,秸秆覆盖对生育期均温表现为增加效应。秸秆覆盖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其中越冬期增加程度较高,CPM1、CPM2、DPM1、DPM2的土壤贮水量较CK两年平均增加28.7、42.3、25.6和38.3 mm。同一覆盖模式下,覆盖量越大,保水效果越好。生育后期DPM的保水效果优于CPM。因此,在无灌溉或少灌溉条件下,双行种植+空行覆盖模式下覆盖带和种植带结合可对山西晋南地区麦田土壤起到蓄水调温、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和产量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提出的背景思路及价值意义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科学施肥是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农艺技术,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增施化肥却不能再增加作物产量的严重问题,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的提出则破解了这一难题。为了使广大土壤施肥和作物育种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土壤施肥和育种的关系以及理论的重要价值意义,从理论提出的背景思路及其概念、原理进行了诠释。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首先提出了养分利用效率和耐肥性是作物品种高产性状的概念,并用试验证明土壤施肥、作物营养遗传特性、作物品种产量潜力三者存在逻辑关系,氮磷单施、配施与最大施肥量性状基因是决定作物品种产量潜力水平的遗传因子。作物品种产量潜力水平的形成期在杂交制种期,父母本只有含有相同的氮磷单施或配施基因且一方具有较强的耐肥性,才能实现杂交重组形成高产品种,杂交时相应施肥环境是自交系基因激活表达的必要条件。理论的提出可实现通过诊断营养遗传特性选择父母本直接杂交培育适应高、中、低肥力与土壤最大施肥量相匹配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从而有效解决目前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很高,但大面积应用单产水平较低以及没有有效方法大幅度提高中低产田产量的问题。
关键词: 育种理论 营养遗传特性 耐肥性 养分利用效率 隐性与显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小麦深层防堵渗灌系统应用效果与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8
摘要:为提高旱作麦区集蓄雨水的转化利用,设计安装了深层防堵渗灌系统,以旱地小麦运旱618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7年5个小麦生长季,研究了限量补水渗灌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水渗灌处理比对照增产47.5%~47.8%,水分利用率较对照提高2.6~8.1 kg/(hm~2·mm),提高了15.0%~24.5%,灌溉效率5.7~9.4 kg/(hm~2·mm).深层防堵渗灌系统在旱地小麦上节水增产增效效果显著.本文作者提供了深层防堵渗灌系统的安装与技术参数,介绍了研究形成的渗灌综合配套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杀螨剂对山楂叶螨的毒力评价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高效防治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的杀螨剂,利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3种杀螨剂对其3种螨态的室内毒力,并对不同浓度杀螨剂的田间防效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40 g/L螺螨酯、110 g/L乙螨唑和43%联苯肼酯中仅联苯肼酯对山楂叶螨雌成螨有毒力,其LC50为37.65 mg/L;3种杀螨剂均能毒杀卵及幼螨,毒力大小依次为乙螨唑>联苯肼酯>螺螨酯;同一杀螨剂对幼螨的毒力均高于对卵的毒力。240 g/L螺螨酯和110 g/L乙螨唑对山楂叶螨的总体防效较好,除螺螨酯4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在药后30 d达到最大97.11%外,其余各处理均在药后15 d达到最大,防效为88.76%~96.14%;但二者速效性较差,药后1~7 d防效均低于对照;而螺螨酯4 000、5 000倍液处理及乙螨唑5 000倍液处理的持效性较好,药后30 d防效仍有97.11%、90.90%和93.06%,均显著高于对照。43%联苯肼酯对山楂叶螨的总体防效在3种杀螨剂中最高,其1 800、2 500倍液处理分别在药后7 d和3 d时防效达到最大99.79%和98.64%;1~7 d防效为97.45%~99.79%,显著高于其余杀螨剂和对照;30 d时防效分别达98.14%和96.19%,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表明螺螨酯和乙螨唑对山楂叶螨的持效性较好,联苯肼酯则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以按照其不同特点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