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小麦新品种晋麦104号的选育及体会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晋麦104号(试验名:汾4519)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7年以汾4412母本、陕旱867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现代选择、鉴定技术,经系谱法历经4个世代定向选育而成,是集高产稳产、高筋高蛋白、抗旱节水、抗病抗逆性强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麦104号,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1070015。

关键词: 小麦 晋麦140号 选育 体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槐优种生产管理技术

山西果树 2018

摘要:槐米是国槐的花蕾,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同时也是重要的食品保健和化工原料。双季槐是一年可生产两季槐米的高产型优良类型。本文介绍了双季槐优良品种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为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季槐 品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行种植与空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热条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适宜冬小麦保水保墒增产的秸秆覆盖模式,于2014-2016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常规种植无玉米秸秆覆盖(CK)、常规条播+行间覆盖玉米秸秆4 500kg·hm~(-2)(CPM1)、常规条播+行间覆盖玉米秸秆9 000kg·hm~(-2)(CPM2)、双行条播+空行覆盖玉米秸秆4 500kg·hm~(-2)(DPM1)、双行条播+空行覆盖玉米秸秆9 000kg·hm~(-2)(DPM2)5种种植模式对麦田土壤温度、水分及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秸秆覆盖量下,DPM的冬小麦产量显著高于CK和CPM;DPM2的增产效果优于DPM1,而CPM2的减产率大于CPM1;穗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是籽粒产量增减的主要协同因素。与CK相比,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育期0~20cm土壤均表现为生育前期增温和后期降温的双重作用;与CPM相比,DPM对冬小麦生长前期土壤增温效果好,后期降温幅度低且延迟降温时间;在同一覆盖模式下,覆盖量越大,前期增温效果越好,后期温度变幅越窄。总体上,秸秆覆盖对生育期均温表现为增加效应。秸秆覆盖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其中越冬期增加程度较高,CPM1、CPM2、DPM1、DPM2的土壤贮水量较CK两年平均增加28.7、42.3、25.6和38.3 mm。同一覆盖模式下,覆盖量越大,保水效果越好。生育后期DPM的保水效果优于CPM。因此,在无灌溉或少灌溉条件下,双行种植+空行覆盖模式下覆盖带和种植带结合可对山西晋南地区麦田土壤起到蓄水调温、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和产量的作用。

关键词: 冬小麦 覆盖模式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产量及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提出的背景思路及价值意义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科学施肥是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农艺技术,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增施化肥却不能再增加作物产量的严重问题,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的提出则破解了这一难题。为了使广大土壤施肥和作物育种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土壤施肥和育种的关系以及理论的重要价值意义,从理论提出的背景思路及其概念、原理进行了诠释。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首先提出了养分利用效率和耐肥性是作物品种高产性状的概念,并用试验证明土壤施肥、作物营养遗传特性、作物品种产量潜力三者存在逻辑关系,氮磷单施、配施与最大施肥量性状基因是决定作物品种产量潜力水平的遗传因子。作物品种产量潜力水平的形成期在杂交制种期,父母本只有含有相同的氮磷单施或配施基因且一方具有较强的耐肥性,才能实现杂交重组形成高产品种,杂交时相应施肥环境是自交系基因激活表达的必要条件。理论的提出可实现通过诊断营养遗传特性选择父母本直接杂交培育适应高、中、低肥力与土壤最大施肥量相匹配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从而有效解决目前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很高,但大面积应用单产水平较低以及没有有效方法大幅度提高中低产田产量的问题。

关键词: 育种理论 营养遗传特性 耐肥性 养分利用效率 隐性与显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新品种‘署脆红’的选育

中国果树 2018

摘要:‘署脆红’是桃品种‘超越一号’的芽变新品种。平均单果重288.7 g,最大果重650.0 g。果实圆形,果面90%以上着片状鲜红色。果肉乳白色,果汁中,味甜,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75%,硬度大,达14.90 kg/cm~2。半离核。在晋南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00~105 d,在室温条件下可贮藏30 d以上。丰产,适宜山西省忻州以南及类似气候地区栽培。

关键词: 新品种 中熟 ‘署脆红’ 耐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饲草高粱晋草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晋草8号是以新型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xbmr12A为母本、以2013193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饲草高粱杂交种。2014-2015年参加全国高粱区域试验,2年平均鲜产量7142.8kg/667m~2,比对照皖草2号增产5.0%。该品种对土壤要求不高,可春播、夏播,可多次刈割,在全国活动积温达到2300℃以上的区域均可种植。

关键词: 晋草8号 选育 饲草高粱 高粱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地区饲草藜麦发展前景探讨

南方农业 2018

摘要:我国西北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土壤条件不足,存在着盐碱化等现象,从而严重制约了当地农牧业快速发展。对于我国西北地区而言,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不断完善畜牧饲料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藜麦作为一种新兴饲草资源,应不断扩大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种植规模。基于此,重点分析了饲草藜麦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饲草藜麦 畜牧业 西北地区 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摘要:2017年,通过在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试验场对40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忻玉6008、先玉1721、LY001这3个参试品种产量较高,综合性状优良。同时,该试验也为忻州地区选择适推品种及玉米生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比较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小麦深层防堵渗灌系统应用效果与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摘要:为提高旱作麦区集蓄雨水的转化利用,设计安装了深层防堵渗灌系统,以旱地小麦运旱618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7年5个小麦生长季,研究了限量补水渗灌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水渗灌处理比对照增产47.5%~47.8%,水分利用率较对照提高2.6~8.1 kg/(hm~2·mm),提高了15.0%~24.5%,灌溉效率5.7~9.4 kg/(hm~2·mm).深层防堵渗灌系统在旱地小麦上节水增产增效效果显著.本文作者提供了深层防堵渗灌系统的安装与技术参数,介绍了研究形成的渗灌综合配套技术.

关键词: 小麦 集雨渗灌 产量 水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杀螨剂对山楂叶螨的毒力评价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高效防治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的杀螨剂,利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3种杀螨剂对其3种螨态的室内毒力,并对不同浓度杀螨剂的田间防效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40 g/L螺螨酯、110 g/L乙螨唑和43%联苯肼酯中仅联苯肼酯对山楂叶螨雌成螨有毒力,其LC50为37.65 mg/L;3种杀螨剂均能毒杀卵及幼螨,毒力大小依次为乙螨唑>联苯肼酯>螺螨酯;同一杀螨剂对幼螨的毒力均高于对卵的毒力。240 g/L螺螨酯和110 g/L乙螨唑对山楂叶螨的总体防效较好,除螺螨酯4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在药后30 d达到最大97.11%外,其余各处理均在药后15 d达到最大,防效为88.76%~96.14%;但二者速效性较差,药后1~7 d防效均低于对照;而螺螨酯4 000、5 000倍液处理及乙螨唑5 000倍液处理的持效性较好,药后30 d防效仍有97.11%、90.90%和93.06%,均显著高于对照。43%联苯肼酯对山楂叶螨的总体防效在3种杀螨剂中最高,其1 800、2 500倍液处理分别在药后7 d和3 d时防效达到最大99.79%和98.64%;1~7 d防效为97.45%~99.79%,显著高于其余杀螨剂和对照;30 d时防效分别达98.14%和96.19%,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表明螺螨酯和乙螨唑对山楂叶螨的持效性较好,联苯肼酯则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以按照其不同特点推广应用。

关键词: 山楂叶螨 螺螨酯 联苯肼酯 乙螨唑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