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绿豆象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的分析
《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触角转录组数据库,挖掘绿豆象的基因数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对绿豆象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序列组装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51.10 Gb的clean data(NCBI SRA数据库登录号:SRP119884)及83 535条unigenes,长度在1 kb以上的unigenes有15 075条,unigenes的N50为1 492 bp。使用BLAST软件将绿豆象触角Unigene序列与公共数据库比对,共注释到22 148条unigenes,其中NR数据库注释的unigenes最多,为18 744条,且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相似基因最多,达39.57%。通过GO数据库注释,将unigenes功能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与生物学过程三大类54个分支,其中参与代谢进程以及结合与催化活性的unigenes比例较大。KEGG代谢途径分析表明,9 084条unigenes形成289条代谢通路,其中核糖体代谢通路所含unigene最多,为516条。进一步基因注释分析筛选到140个嗅觉相关基因,包括12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基因,4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基因,116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Or)基因,1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IR)基因和7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NMP)基因,并用FPKM值对基因表达量进行评估。【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绿豆象触角转录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绿豆象的基因功能分析及嗅觉感受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关键词: 绿豆象 触角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基因注释 嗅觉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杂粮产业升级发展态势解析
《山西农经 》 2018
摘要: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杂粮资源和较强的产业基础,但杂粮行业整体处于低层次、低效益的艰难发展状况。在山西省政府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山西杂粮正在进行全行业的资源整合与变革升级,以绿色健康品质生活理念为指导拓展中高端客户群体。分析以谷子为代表的产业动态,浅谈山西杂粮在质量、品牌、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山西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小食心虫幼虫取食水果的声波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摘要:[目的]为了减少梨小食心虫在水果储藏和运输中再危害,使用声音监测技术快速简便地检查发现并处理虫果,为声音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使用声音识别技术,通过录音笔记录梨小食心虫幼虫不同虫龄取食苹果和梨的声波,将声音数据导入Adobe Audition进行降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虫龄幼虫取食苹果和梨时的声音强度。[结果]发现不同虫龄幼虫取食和取食苹果和梨时声音强度均无显著差异,其平均值-40.8dB(苹果)和-43.8dB(梨)作为声音监测依据。[结论]在实际监测中可通过采集储藏果品声波,与监测依据比较确定是否存在幼虫蛀食为害,通过所采集声波声音强度与监测依据倍数关系估测害虫数量,及时采取措施去除虫果,从而减少水果运输储藏过程梨小食心虫幼虫对水果的损伤,提高检测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立完善的山西苹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苹果在生产过程中,会因环境、生产条件、实施的绿色防控技术、包装、贮运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受到污染。为保证苹果的质量安全,必须进行质量安全溯源的新技术研究。应用互联网技术,让每一个苹果都有一个身份,它的品种、出产地、生长情况、地块情况、环境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果品品质及农药残留等信息都一目了然,使山西果品生产达到无公害及绿色果品的生产要求,逐步达到有机果品的生产水平,让百姓吃上安全的、质量上乘的、健康的食品。对山西省建立苹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完善了苹果质量安全追溯的主要环节,并对山西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或建议,对完善山西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杏品种果仁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山西晋中地区不同杏品种果仁中脂肪含量与脂肪酸的组成特点,采用索氏提取、气相色谱分析法分析测定了15个杏品种果仁中的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5个杏品种果仁中共检测出脂肪酸组分10种,总脂肪含量在28.11~53.15 g/100 g,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91.60%~95.15%,油酸与总脂肪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性相关且油酸的偏相关系数最大;应用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高含油率-高油酸-高亚麻酸""低含油率-高亚油酸""高含油率-高油酸-低亚麻酸"杏仁品种类型;根据主成分分析对杏仁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扁杏综合评分最高。扁杏是高含油率-高油酸-高亚麻酸重要种质资源,该结果为杏栽培、育种及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萌动苦荞醋抗氧化活性及抗栓、溶栓作用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备萌动苦荞醋并分析其功效成分含量,研究萌动苦荞醋抗氧化活性及抗栓、溶栓作用。方法:以发芽萌动后的苦荞麦为主要原料,通过生料发酵和传统老陈醋工艺相结合制备萌动苦荞醋,分析其常规理化指标和特征功效成分含量。采用DPPH法和FRAP法对萌动苦荞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利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法(PT)和纤维蛋白平板法(FPA)对萌动苦荞醋的抗栓、溶栓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功效成分分析表明,以萌动苦荞麦为原料,利用生料发酵和传统老陈醋工艺结合制备的萌动苦荞醋含有丰富的总黄酮、总酚、γ-氨基丁酸(GABA)和D-手相肌醇(D-CI);抗氧化活性分析显示,萌动苦荞醋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8.23%,总抗氧化值为54.54 FeSO4mmol/L,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栓、溶栓分析证实,萌动苦荞醋可显著延长PT时间,增加纤溶圈面积,具有明显的抗栓、溶栓作用。结论:制备的萌动苦荞醋含有丰富的总黄酮、总酚、GABA和D-CI,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显著的抗栓、溶栓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杀虫剂防治大豆蚜虫对比试验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8
摘要:在大豆生产中大豆蚜虫的危害往往会影响大豆生长,还可传播病毒病等,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与品质,为筛选对大豆蚜虫防治效果好,对自然环境压力小的绿色药剂,对市场上常见的蚜虫防治药剂进行筛选试验,得出结论,在施药后14天,吡虫啉、啶虫脒、苦参碱、螺虫乙酯、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氧乐果的校正防效分别可达85.28%、83.29%、78.78%、87.50%、82.44%、77.38%、72.02%,以上各种药剂均可取得较好防效,可以在大豆蚜虫发生时,有选择的交替使用药剂取得较好的防效,并延缓大豆蚜虫抗药性的产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萝卜软腐病和黑腐病的病情相关性及协同防治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摘要:[目的]探索胡萝卜软腐病严重度和黑腐病病情的相关性,筛选出2种病害的最佳协同防治方法。[方法]通过自然发病条件下测定2个类型药剂6种不同施药方法对2种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连续施用黑腐病防治药剂3次,胡萝卜黑腐病病株率显著下降,软腐病病株率也显著下降;通过连续使用2次百菌清后使用1次农用链霉素对黑腐病和软腐病的防效分别为92.18%和86.61%,商品率达到96.17%,相比对照处理提高64.86%。[结论]胡萝卜黑腐病的发病程度直接影响软腐病的严重度,先控制黑腐病再防治软腐病的方法可有效协同防治两种病害,达到减药增效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黄鼠和社鼠头骨的初步研究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8
摘要:目的:试验进行了家用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漂白鼠类头骨技术的初步研究。方法:试验选取了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以及社鼠(Rattus niviventer)两种不同的鼠类头骨,设置了不同浓度与温度梯度,分别浸泡,并与双氧水进行对比试验,每隔一定时间观察漂白效果。结果:合理范围内,浓度越高,温度越高,需时越短;适当条件下用消毒水可以达到预期的漂白效果;达到同样漂白效果时二氯异氰尿酸钠处理用时较双氧水长。意义:替代传统漂白剂双氧水,不仅节约成本,而且能够保障运输和使用时的安全方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