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灵芝-蔬菜温室间作栽培对产量的影响及其CO2互补效应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探讨菌蔬温室间作下不同食用菌和蔬菜数量配比对其互作效应的影响,为设施菌蔬间作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温室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灵芝-蔬菜温室间作栽培对蔬菜生长和灵芝碳素转化利用的影响,以及温室内CO2浓度变化差异.[结果]蔬菜单作模式下温室内CO2浓度日变化较为平缓,菌蔬间作模式下灵芝培养料中的碳素以呼吸消耗的形式排放(占总碳量的51.62%~52.46%),导致温室内CO2浓度夜间处于较高值,白天显著下降.灵芝+蔬菜间作模式灵芝产量比灵芝单作和灵芝(减半量)+蔬菜间作方式分别提高了9.8%和23.6%;生菜和叶用甘薯产量也比蔬菜单作和灵芝(减半量)+蔬菜间作方式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合理的菌蔬间作可提高蔬菜和食用菌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效和CO2减排的目的,其中以灵芝-蔬菜间作模式效果较好.


3种鲜销香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中国食用菌 》 2019
摘要:测定了福建省3个菌株、适宜鲜销的香菇(Lentinus edodes)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及其种类,应用化学评分法、氨基酸评分、模糊评价法等6种国际通用的非生物学蛋白质评价方法,对3个香菇菌株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香菇菌株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6%、21.4%、24.6%,2号香菇菌株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6.53%和6.52%;3个香菇菌株均富含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含量较丰富的必需氨基酸为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3个香菇菌株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相同,均为为蛋氨酸和胱氨酸.化学评分分别为63.92、63.75、63.44;氨基酸评分分别为82.01、79.51、82.44;3个品种香菇与标准蛋白(全鸡蛋模式)的贴近度分别为0.92、0.92、0.91.


基于生命共同体建设的乡村生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宁夏党校学报 》 2019
摘要:生命共同体建设与乡村生态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基于生命共同体建设的乡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包括以乡村家庭农场为单元,构建乡村农业清洁生产模式,建立"点"上生产经营小循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单元,构建有效延长农业产业模式,建立"线"上生产经营中循环;以高优产业集群为单元,构建共生互利生态经济模式,建立"面"上生产经营的大循环。促进乡村生态经济发展要应用高新技术提升绿色生产水平,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应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生产,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应用现代组织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着力提高整体竞争力;应用科技普及推进农业发展,着力提高成果转化率;应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农业,着力提高共赢融合度。


杭白菊花水香气成分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杭白菊花水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从杭白菊花水中共分离、鉴定出124种香气成分,香气成分的相对总含量为96.724%,主要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酚类、酸类、烷类等成分,其中酯类成分数量最多,达33种,烯类成分次之,达2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香气成分有2-甲基-2-降冰片烯、藏红花醛、(-)-乙酸龙脑酯、 2, 3, 6-三甲基苯甲醚、反式乙酸菊酯、 2-蒎烯-6-酮,相对含量分别为39.505%、 6.324%、 5.383%、 5.317%、 4.090%、3.399%.此研究结果为杭白菊花水的加工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山区茶园"生产-生态-生活"耦合及其技术对策
《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下乡调研,总结并分析福建省山区茶园成功的经验与面临的挑战;主要针对山地茶园存在水土流失与茶园经营单一及生产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结合红壤山地生态复合茶园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时期发展山区“生产-生态-生活”耦合茶园(简称“三生”)的总体思路,阐述了“三生”耦合茶园的理论内涵,其是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通过茶园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其在时序有效链接、空间合理布局和生产生态匹配中产生正向联系和优势叠加作用,实现山区茶园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的影响挖掘与充分利用,形成山区茶园整体性的耗散结构与有序性耦合链接的特定农业开发系统.从科学开垦与水肥调控工程、水土保持与立体种养工程、生态恢复与地力保育工程、水分涵养与茶园景观工程、绿化环节与茶旅结合工程、多样发展与康悦养生工程等6个方面总结提出了“三生”耦合茶园模式构建要素与技术实施要点.通过定位试验的能值分析表明,“三生”茶园能值自给率比常规茶园提高36.31%,可持续发展指数是传统茶园的2.68倍,说明在生产效率和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三生”茶园模式均优于常规茶园.结合福建茶业绿色振兴实际,提出了发展“三生”耦合茶园的技术与管理对策,以期为茶业企业与家庭农场在绿色发展过程提供参考及其借鉴.
关键词: 生产-生态-生活 茶园 有效耦合 模式构建 绿色发展


养猪场污水治理工程实例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摘要:研究旨在研究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对养猪场污水处理效果,以期为同类养猪场粪污处理处置提供一定参考。应用固液分离-厌氧生物发酵-生物氧化塘组合工艺处理福建永安某养猪场污水,结果表明:出水水质的监测数据显示,SS、COD_(cr)、BOD_5、NH_3-N和TP的浓度分别为48.0、138.0、37.3、41.6、2.02 mg/L,可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排放标准。对该组合工艺的投资费用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工艺模式处理养猪场废水具有投资省、回收期短等优点。


福建省水稻育种与种业融合发展商榷
《中国种业 》 2019
摘要:种业改革40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的带动下,福建省从传统育种逐步转变为商业育种,取得了巨大成就,获得国家级奖励成果奖8项,省部级成果奖143项.1福建水稻育种成就与育种创新1.1育种成效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大40年来,在


甜加糯玉米新品种甜糯133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满足消费者对糯玉米新品种的需求,通过自交系的创制,选育品质更佳的甜加糯品种供推广种植。【方法】2012年冬,采用自育自交系×外引自交系的杂交模式,组配多个玉米自交系杂交组合;2013年鉴定筛选出若干组合于2014-2015年参加联合多点品比试验,在品比试验中,改01-1b×中zip233表现最佳,于2015年定名为甜糯133。【结果】2016-2017年,甜糯133参加福建省甜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5 793.6 kg·hm~(-2),比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增产22.79%。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玉20180007)。【结论】该品种属中大穗型甜加糯鲜食玉米单交种,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稳产性较高、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福建省及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冰菜盐胁迫下的转录组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冰菜(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叶片抗盐相关基因组学,利用Illumina Hi-seq 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冰菜叶片在400 mmol L-1 NaCl胁迫下转录组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从400 mmol L-1 NaCl胁迫和对照的冰菜叶片中共获得13.01 Gb Clean data,Q30碱基均大于90.08%.共获得12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包括73个上调基因,50个下调基因,其中功能注释的基因有96个.根据Unigene库序列进行GO、COG和KEGG注释,筛选出8个与抗盐性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植物激素代谢相关基因,脱落酸8?-羟基化酶、吲哚-3-乙酰酸酰胺合成酶和茉莉酮酸酯ZIM结构域蛋白基因均下调表达,生长素响应蛋白、细胞分裂素合酶基因则上调表达,糖代谢相关基因棉子糖合成酶基因上调表达,质膜H+-ATPase基因上调表达,脱水蛋白基因下调表达.这为冰菜耐盐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幼龄胶林下不同材质套袋对菠萝高温日灼抗逆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幼龄橡胶林下不同材质套袋对菠萝抗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金菠萝’为材料,采用白色无纺布袋、黑色塑料袋、珍珠棉网袋以及牛皮纸纸袋4种材质的果袋对菠萝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CK),比较了用不同材质果袋套袋处理对菠萝果肉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果肉细胞膜透性以及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珍珠岩网袋处理能够显著降低‘金菠萝’果肉中的丙二醛含量,并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金菠萝’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本研究结果说明高温逆境下菠萝对套袋的生理响应,为菠萝抗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菠萝(Ananas comosus) 套袋 抗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