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发展我国南极磷虾渔业的探讨

海洋渔业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南极磷虾不但资源量巨大,而且营养价值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自60年代初期前苏联进行试捕调查以来,至今已有几十个国家对南极磷虾进行调查研究。前苏联、日本等国先后从70年代开始对南极磷虾进行商业性捕捞,已形成年捕捞量数十万t的规模。我国是海洋渔业资源不多,渔民人数多及捕捞生产能力较高,渔业技术较发达的国家。国内市场需求水产品数量很大,急切地谋求对外发展。重视发展我国的南极磷虾渔业,积极开发利用南极磷虾巨大的资源,无疑是一条满足我国人民对水产品需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资源 渔业 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淡水渔业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是我国特有珍稀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其幼鱼体形独特,近年已成为国内外观赏鱼中的珍品.70年代以来,国内开展了胭脂鱼的移养驯化、人工繁殖及有关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但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尚未见专门研究.1990年《胭脂鱼全人工繁育技术》课题被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作者在承担该项目研究中,开展了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试验.现将几年来开展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汇总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扇贝亲贝配合饲料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1996

摘要:“配合饲料”以植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主,加以适量各种添加剂,经科学调配混合组成。蛋白质含量25-26%,脂肪84-129%,碳水化合物43-56%,并含有扇贝亲贝性腺成熟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其他促进性腺成长发育的重要成分。经饲喂试验表明:亲贝性腺指数提高20-30%,亲贝成活率98%,比对照提高26%,亲贝产出优质精、卵,受精卵的孵化率93%,饲料成本降低50%,是一种完全可以代替单胞藻喂养扇贝亲贝的优良配合饲料。

关键词: 扇贝,亲贝,配合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生态和种群动态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1996

摘要:本文通过1985年至1990年的大规模黄海调查,对小黄鱼的资源分布、种群结构、生殖和摄食、生长和死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八十年代以来小黄鱼种群结构趋于简单、性成熟提前、生长加快。当前捕捞死亡率过高,以至于小黄鱼大部分群体在性成熟之前已被捕获。在八十年代中期,小黄鱼的资源量已降至五十年代的十至十五分之一。渔获量和资源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过度捕捞所致。只要黄海周围过高的捕捞力量的存在,小黄鱼资源很难得以恢复并达到最大持续产量。若将目前的捕捞死亡系数至少降低50%,开捕年龄应不低于2龄,则其资源才有可能恢复。

关键词: 黄海 小黄鱼 生态、种群变动 过度捕捞 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色革命”及其对策

中国食物与营养 1996

摘要:文章指出为拓展生存空间,增加优质食物供给量,开展向江河湖海索取食物的重大技术革命即“蓝色革命”,其实质是开辟人类未来最大的食物基地和蛋白质生命源。农业部非常重视利用水域资源发展水产品生产,提出在1993年基础上,到2000年全国水产品产量再增产1000万吨。总产达2850万吨的目标。为此,作者提出:①更新观念的“蓝色革命”的地位;②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③确立外延开发与内涵挖潜并举的方针;④重视投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州鲈鱼(Micropterus salmoides)细菌性烂鳃、烂嘴病病原菌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1996

摘要:本文报道从患细菌性烂鳃、烂嘴的加州鲈鱼(Micropterussalmoides)病灶中分离到滑动粘细菌F5、F25,经多次水中感染(包括再分离和再感染),能使健康的加州鲈鱼及多种池塘鱼类致病、死亡。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质粒DNA电泳分析,两株菌属同一个种,定名为柱状纤维粘细菌(Cytophagacolumnaris)。

关键词: 加州鲈鱼,烂鳃病,烂嘴病,柱状纤维粘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养殖对虾病害发生与池塘环境生态的关系及对策探讨

现代渔业信息 1996

摘要:我国的对虾养殖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养殖对虾产量从1978年的450t发展到1991年的接近22万t,居世界首位。从1993年开始由于受暴发性流行病的影响,产量急据下降,1994年产量只有5.3万t,对虾养殖遭受严重挫折。本文回顾了我国对虾养殖发展的历史,对暴发性流行病的诱发原因、对虾养殖池塘生态结构特点及目前人工养殖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病害防治对策,强调减少养殖自我有机污染,维持良好养殖池塘生态环境是防止病害发生的根本途径。并提出了适合当前环境特点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养殖模式要点。本文还对一些养殖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对虾 养殖 病害 生态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培苗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水产科技 1996

摘要:斑节对虾是对虾属中的大型科,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这种虾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食性杂、个体大、产量高等优点,是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在世界对虾养殖业中占首位,也是我省的主要养殖对虾。然而,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导致环境恶化,水质污染,虾病日趋严重,特别是病毒病暴发流行,使近几年的养虾业遭受巨大损失。在斑节对虾人工育苗方面,对虾病毒经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缺乏对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的影响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6

摘要:本研究对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施行全生活周期饲喂缺少某类维生素(Vit)的人工配合饲料。结果表明:(1)VE、VA添加量不足时对生长不利,(2)各种Vit缺乏对卵巢、胚胎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VE不足的影响较为显著;(3)畸形在本试验条件下发生率较低,≤5%,但尚可看出多种Vit与畸形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缺乏VK、VD、VC的关系较为密切;(4)眼白内障发生率以未添加VB、VK的两组最高,分别为12.5%和11.3%;(5)VC摄取量不足的剑尾鱼,抗感染力大幅度下降。

关键词: 剑尾鱼,维生素缺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鲷(Pagrosomus major)苗种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1996

摘要:1991-1993年在中国青岛市对真鲷苗种生产技术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开发研究,通过改善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提高轮虫连续培养及稳定供应技术、提高仔鱼开鳔率、加强饵料的营养强化、设置环流及水面集污器等技术措施、改进和完善了真鲷苗种生产工艺。利用 175m3培育水体,三年中共育出真鲷苗种 291. 6万尾,各年度的苗种生产量分别为 51.8万尾、116.4万尾、123.4万尾;培苗成活率分别为25.6%、32.8%、62.5%;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2960尾/m3、6651尾/m3、9872尾/m3。在国内首次实现苗种生产三年连续成功,并连续突破百万尾大关。同时试验证明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真纲苗种生产是可行的。

关键词: 真鲷 苗种生产 亲鱼培育 营养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