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节水灌溉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当前对智能节水灌溉的需求,为精准农业提供科学依据,设计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本设计研发了集环境自动监测传感器、无线智能控制终端和数据采集传输终端于一体的低功耗智能传感器节点,重点阐述了其软硬件设计,控制器采用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本设计采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实现信息采集节点的自动部署,数据自组织传输,可应用于温室、农田等区域,有助于更好的节能节水,有效地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初步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 Msp430F149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 土壤墒情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鲜食葡萄品种在天津地区的引种观察
《河北林业科技 》 2014
摘要:该文对香妃、醉金香、申宝、早黑宝4个葡萄品种引种试种,观察其物候期、植物学特性、果实特性、生物学特性及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适宜在天津地区露地栽植的葡萄品种为醉金香和申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直链淀粉回生前后可见及红外吸收变化分析
《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单独回生性质,研究了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直链淀粉回生前后的可见及红外吸收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回生前直链淀粉可见最大吸收分别为玉米627.4nm、甘薯575.4 nm、马铃薯627.5 nm,回生后分别为玉米568.2 nm、甘薯569.6 nm、马铃薯569.6nm。红外结果表明,少量连接多肽的玉米直链淀粉参与了回生,这些淀粉再次回生时连接多肽和氨基酸的淀粉没有参与回生,3种淀粉中连接脂肪的淀粉未参与回生。水参与了淀粉回生晶体的形成,不同晶型可通过晶体中水的H-O-H弯曲振动判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研究进展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 2014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进展。从亲本基因型、取样时期、培养基、处理方式等影响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以后的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啶虫胺腈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检测方法与残留动态研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4
摘要:研究和建立了氟啶虫胺腈在土壤、棉籽和棉叶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在天津和杭州两地开展了氟啶虫胺腈在棉花中的田间残留试验研究。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萃取,氟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正己烷/丙酮(体积比6∶4)混合液洗脱,减压浓缩至干,甲醇定容,高效液相色谱配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当分别在空白土壤、棉籽和棉叶样品中添加浓度为0.05~2.5mg·kg-1的氟啶虫胺腈标准品时,其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6.81%~94.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4%~7.20%之间;氟啶虫胺腈的最小检出量为1 ng,在所有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mg·kg-1。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在土壤和棉叶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Ct=C0e-kt,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6~5.10 d和6.13~9.37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田手动喷雾施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按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施药,兑水喷雾处理2~3次,每次施药间隔7 d,在距最后1次施药7、14 d和21d时,氟啶虫胺腈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小于方法最低检出浓度0.05mg·kg-1。
《天津农业科学》创刊39年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14
摘要:通过对《天津农业科学》39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指出了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期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