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952条记录
基于动态混沌神经网络的预测研究-以马铃薯时间序列价格为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线性特征明显、传统时间序列方法在预测农产品价格短期波动存在不足等状况,本文将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农产品价格短期预测研究中,充分利用相关技术优势,设计了动态混沌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008年1月21日-2012年7月1日的中国马铃薯日度价格为研究对象,对所构建的动态混沌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并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将所构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传统预测方法预测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整个动态混沌神经网络结构为27-12-1,所设计的基于动态混沌神经网络的马铃薯价格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和性能上较ARMA模型均具有明显优势,这一预测模型在农产品价格时间序列短期预测研究上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动态混沌神经网络 马铃薯价格 时间序列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对采后果实糖代谢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糖代谢是果实色泽、风味形成以及其他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基础,是决定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在采后果实品质和成熟衰老调控方面,糖代谢的合理调控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采后果实糖代谢调控,包括物理调控、化学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果实品质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糖代谢 采后果实 可溶性固形物 蔗糖 果糖 葡萄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力矩平衡点法的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布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京市为例,在计算1993年、2001年和2007年三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基于力矩平衡点法分析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重心变化情况,研究了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的时空变化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先增加后减少,从1993年的297.6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299.05亿元,在2007年又降低到292.12亿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心转移情况表明,耕地、草地、湿地的价值重心从1993年到2007年,一直由南向北移动,推动了总价值的重心变化,公园绿地、林地的重心变化始终为由北向南;不同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心转移情况表明,废物处理、气候调节、气体调节、食物生产、土壤形成与保护、娱乐文化的价值重心由南向北移动,原材料的价值重心呈由北向南移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重心呈由西向东的移动趋势,而水源涵养的价值重心在1993年到2001年由北向南移动,2001年到2007年则是由南向北移动。研究结果为北京市的政府决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力矩平衡点法 重心 时空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弹性动量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果体病理图像识别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时预警果蔬病害和辅助诊断果蔬疾病,实现无人值守的病虫害智能监控,设计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果蔬果体病理图像识别方法,基于对网络误差的传播分析,提出弹性动量的参数学习方法,以苹果为例进行果体病理图像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召回率为98.4%;同其他同源更新机制相比,弹性动量方案能显著改善学习网络的果蔬病害识别准确率;其收敛曲线平滑,5 h时耗能实现收敛,对不同数据集也有良好泛化性能。

关键词: 果蔬病害 病理图像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弹性动量 图像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耐药性、血清型及RAPD基因型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弄清某规模化养猪场感染和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HPS)菌株的耐药性、血清型及基因型,本试验自该猪场发生浆膜炎和关节炎病猪的不同组织样品中分离到6株HPS菌株,通过细菌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PCR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对分离株进行鉴定;进而鉴定分离株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性;最后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RAPD基因分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自病猪不同组织脏器中分离鉴定了6株HPS菌株,体外培养具有典型"卫星生长"现象;生化试验结果符合HPS反应特性;PCR均可扩增出821 bp的HPS 16S rRNA基因片段,且序列与HPS一致。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而对喹诺酮类、磺胺类、林可霉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HPS分离株均为血清5型;RAPD分析显示HPS分离株与15个血清型参考菌株可分为4个基因型。本试验结果为HPS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药敏试验 血清分型 基因分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耕地不仅有粮食生产功能,更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提升耕地质量、增强耕地抗灾能力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北京市为例,在确定不同等级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法计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能提升的耕地等级,在此基础上测算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程度,以此定量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北京市耕地等级可以平均提高2.28个利用等,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原来的48.83×10~8元提升到52.22×10~8元,说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提高区域生产能力的同时,也能明显的提高区域生态水平。研究为定量化测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CUG 影响 北京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机器视觉的蔬菜种子活力指数检测算法研究及系统实现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常规的种子活力检测存在主观性强、花费高、人工操作难等不足,无法满足当前自动化育种的发展需求。为了提高种子活力检测的自动化水平和质量,以辣椒种子图像为研究对象,利用创新的过黄特征法将种子图像灰度化,此方法可充分保留种子信息,通过阈值处理,可降低系统去除噪声所需的处理时间,为了标记每粒种子,采用漫水填充算法将种子填充为不同的灰度值;编程计算了种子发芽指数和种子平均根长,最终得出种子活力指数计算结果。通过不同种子图像的处理与试验,表明该算法在种子分离、活力指数计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适用于不同种子活力评估;对系统的评估精度进行试验测试,结果显示,自主开发的种子活力指数检测系统计算的种子活力指数准确率高达92%以上,可为蔬菜种子在线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种子 算法 图像处理 活力评估 种子活力指数 准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受体LeETR-3缺失对鲜切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蔬鲜切后会产生伤乙烯,加快果蔬的后熟和衰老。本文以野生型(Wide-type,Wt型)和乙烯受体Le ETR-3缺失型(Never-ripe,Nr突变型)两个品种绿熟期番茄为实验材料,鲜切处理后于4℃贮藏,并在贮藏期间测定了番茄生理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Wt型番茄相比,Nr突变型番茄果皮亮度变暗和颜色转红发生推迟,呼吸强度明显降低,失重损失减小,硬度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下降缓慢,表明在贮藏期间Nr突变型番茄贮藏品质能够较好的得到保持。

关键词: 乙烯受体 鲜切番茄 机械伤害 贮藏品质 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NO处理对豇豆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对豇豆采后生理特性品质的影响,将豇豆分别用0.2、0.3、0.4 mmol/L SNP处理。SNP处理可有效保持豇豆的感官品质、延缓营养物质的下降,其中0.3 mmol/L SNP处理效果最佳,能够减缓豇豆感官品质的下降,延缓失重率、乙烯释放量、相对电导率的上升,抑制可溶性固形物(TSS)、抗坏血酸(Vc)、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

关键词: 豇豆 硝普钠 乙烯 叶绿素 过氧化物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根系构型三维探测与重建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系是作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由于土壤的观测阻碍,根系三维形态的认知与表达成为作物根系深入研究的瓶颈。三维数字化、可视化是研究和认知作物形态结构的重要方法,研究具有表征根系长相长势及土壤中水分、养分等物质对作物根系构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维角度,综述了近年来作物根系构型探测手段、三维重构与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从破坏性探测与原位探测两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根系构型三维探测的方法。破坏性探测主要包括直接挖掘法、土块保护挖掘清洗法和平板扫描图像分析法,破坏性探测方法在获取全局或局部根系拓扑结构与平面几何构型参数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原位探测方法主要包括土壤中安置观察装置法、地面穿透雷达法、特殊培养环境法、CCD相机法、三维数字化方法及穿透射线成像法等,作物根系的原位探测保持了根系构型的空间分布信息,但大部分方法仅能针对作物生长初期或可控生长环境下的作物根系开展数据获取。由于作物根系探测数据大多以局部二维图像形式存在,文章综述了基于二维图像的作物根系平面几何构型解析的相关内容,包括基于二维图像的根系识别与参数提取的算法与相关软件。分析表明,目前作物根系数据获取仍存在:(1)数据获取费时费力;(2)方法局限性大;(3)数据完整性低;(4)各种方法所获取数据融合应用度低等问题。在根系探测的基础上,从三维建模与生长建模两方面介绍了作物根系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面的相关工作。其中,根系三维建模包括了基于模拟算法的几何建模和基于原位探测的三维重建两部分,基于模拟算法的几何建模是在人们对作物根系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模拟算法,构建与实际根系具有形态相似性的根系三维几何模型;与之相比,基于原位探测的三维重建更能真实地反映作物根系的实际形态,其主要包括XCT、三维数字化等方法。最后,文章展望了数据缺失条件下的作物根系三维重建研究,认为在目前技术手段前提下,已可实现根系拓扑结构三维解析,但根系的空间分布重建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大田环境下作物根系原位测量的前提下;此外,目前作物根系三维数据主要存在着数据缺失、各种数据各为己用等问题,认为有必要将小子样理论与数据融合相关方法引入到作物根系三维重建研究,实现缺失数据条件下有效利用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作物根系三维重建。

关键词: 作物 根系构型 探测方法 三维重建 可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