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纤维素合酶基因GhcelA1克隆及其载体构建
《棉花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eBank中GhcelA1(U58283)序列,利用RT-PCR技术,从棉纤维中克隆到Gh-celA1 cDNA全长。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CAM2300-35S-GhcelA1过表达载体;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AM2300-35S-GhcelA1-EGFP,以及pCAM2300-35S-GhcelA1-RNAi载体,这些载体均通过限制性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农杆菌介导法将融合基因转化棉花子叶,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在蓝色激发光下观察诱导的愈伤,发现在转化的活体细胞核与质膜内侧有绿色荧光,说明融合基因载体EGFP构建正确,可以在棉花中正常表达。所构建的系列载体可用于转化棉花,促进纤维素在棉纤维中合成与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决当前高粱生产中的缺陷,充分发挥高粱在旱作作物中的高产作用,寻求适应该区种植的新模式,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从耕作、施肥以及施肥量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以"施肥制度、耕作制度的改革"为中心,结合品种优选的"两改一优"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式比传统种植0~20cm土壤耕层水分提高31.16%~35.55%,产量增加27.69%~28.71%,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氮素农学利用率增加9.25~10.11kg/kg,氮素生理利用率增加17.72~17.97kg/kg,水分利用率提高24.52%~27.3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花鸡副黏病毒ZH-1株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麻花鸡副黏病毒ZH-1株毒种接种于11日龄SPF鸡胚,收集48~96 h死亡的鸡胚尿囊液。参考已发表的鸡源副黏病毒F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以扩增麻花鸡副黏病毒ZH-1株F基因,预期扩增的F基因片段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通过RT-PCR扩增出麻花鸡副黏病毒ZH-1株F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纯化,得到F基因片段,经EcoRⅠ和SalⅠ消化,将F基因克隆进入PCI-neo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选菌落,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alⅠ和EcoRⅠ双酶切及PCR鉴定,结果证明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neo-F构建成功,为下一步在哺乳动物细胞Vero细胞中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扩增的F基因测序后,与其他禽副黏病毒1型F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的分析比较,为阐明麻花鸡副黏病毒ZH-1株的遗传背景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慢降温对石榴果实冷害发生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缓慢降温处理后石榴果实在冷害温度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石榴果实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大籽石榴为试材,研究了0℃低温胁迫及缓慢降温对石榴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的低温相比,缓慢降温处理减缓石榴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升高以及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抑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及减少了酚类物质的氧化,明显推迟和减轻石榴果实冷害症状的发生,减轻了果皮的褐变,保持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葫芦幼苗耐低温弱光生理指标分析
《中国蔬菜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西葫芦品种超越206(耐寒型)、特早王(中间类型)、早青一代(耐寒性弱)为试材研究了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POD和CAT活性升高,但SOD活性降低,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增加。各项指标在临界低温(10℃/5℃)比偏低温(15℃/10℃)处理时变幅大,偏弱光(50μmol·m-2·s-1)比临界弱光(30μmol·m-2·s-1)处理时变幅大,温度影响大于光照影响。SOD、POD、CAT活性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临界低温偏弱光胁迫(10℃/15℃,50μmol·m-2·s-1)对西葫芦幼苗的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西葫芦耐低温弱光性的鉴定指标。超越206比早青一代和特早王耐低温弱光,适宜日光温室冬春季节栽培。
晋麦47背景回交导入系的遗传选择与性状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研究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以旱地品种晋麦47为轮回亲本、水地品种鲁麦14为供体亲本构建的导入系(ILs)为材料,在雨养和灌溉两种条件下考察穗下节和穗部农艺性状,利用56对在双亲间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引物对BC3F4导入系群体的150个株系进行遗传选择,分析筛选后的148个导入系遗传背景及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ILs群体中有两个株系分别在2个、13个标记位点的基因型不同于双亲,ILs群体的晋麦47基因型回复率达94.38%。在两种水分条件下ILs群体多数性状表现超双亲,性状变异系数在2.34%~127.11%之间,性状均值偏向轮回亲本晋麦47;ILs群体灌溉条件下的每穗总小穗数(TNS)极显著大于雨养条件下的,与鲁麦14相似。除穗顶部不育小穗数(SST)外,其余性状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221~0.555)。ILs群体穗下节长(FIL)和旗叶叶枕至穗基部长(LPSB)的遗传力均较高,大于0.5975;穗顶部不育小穗数(SST)、穗基部不育小穗数(SSB)的遗传力均较低,小于0.4638,说明小穗结实率易受环境水分条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