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省粮、菜田土壤养分变化规律与合理施肥
《土壤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山西省10个地市60多个县市7333hm2菜田耕层土壤取样1086个,附近粮田耕层土壤取样1062个,分析测定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锰、钼、锌、铁、铜等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菜田土壤与粮田土壤相比,土壤肥力有明显提高,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33~1.82倍,全氮含量提高了3%~88%,碱解氮含量提高了0.29~1.07倍,速效磷含量提高了2.44~16.6倍,速效钾含量提高了1%~44%,老菜田速效钾含量有减少的趋势,减少了2%~25%,有效硼含量提高了29.6%~71.1%,而太原、大同、阳泉市、运城地区却减少了1.5%~53%,有效锰含量提高了10.3%~50.2%,有效钼含量提高0.45~2.5倍,有效锌含量提高了0.61~5.0倍,有效铁含量提高了0.20~2.27倍,有效铜含量提高了0.18~1.57倍。菜田土壤养分累积状况是:速效磷高度累积,有机质、碱解氮中度累积,全氮低度累积,速效钾累积不多,甚至出现减少趋势。有效锌高度累积,有效钼、铁、铜中度累积,有效硼、锰低度累积,甚至出现减少趋势。针对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指出当前蔬菜施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N 300 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占1/2)比较,氮肥后移处理(N 210 kg/hm~2,基肥、拔节肥和孕穗肥各占1/3)在不降低小麦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且全生育期氮素表观损失极低。过量施用氮肥(N 300 kg/hm~2)明显提高了60 cm以下土层硝态氮含量,增加了其向地下水淋溶迁移的风险。氮肥后移可提高小麦成熟期0—2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降低其在20—100 cm土层的积累。基于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量而进行氮肥后移是可行的,氮肥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较为理想的施氮方式。
犬睾丸精原细胞癌一例的诊疗
《动物医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1例老龄犬睾丸精原细胞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通过临床症状检查、B超检查、电解质检测、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和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睾丸精原细胞癌,运用手术方法摘除瘤体后,3个月后回访该犬正常生存,饮食正常,体重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饲草高粱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施用氮、磷、钾肥对饲草高粱生长及营养品质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可大幅提高饲草高粱生物产量,增加饲草高粱植株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的单位面积产出量;氮素是影响高粱生物产量的首要养分因素,其次为磷素,第三是钾素;饲草高粱植株高度以及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规律,主要取决于品种特性;施肥主要通过影响饲草高粱生物产量,对饲草高粱植株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的单位面积产出量产生作用。从饲草高粱的生物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确定饲草高粱的适宜收割期,以开花末期至成熟中期之间为宜,过早收割饲草高粱生物产量较低,过晚收割则饲草高粱生物产量较低且品质变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系断奶獭兔消化器官发育规律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断奶獭兔消化功能的发育变化规律。以美系獭兔为研究对象,从28日龄起,对消化器官质量、小肠各段绒毛高度(VH)、隐窝深度(CD)、肠壁厚度(IWT)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并进行消化器官的Gompertz与Logistic模型拟合。结果:①消化器官发育的拐点日龄出现在30~60 d;快速生长阶段发生在:小肠与大肠35~63日龄、肝脏63~70日龄、胃49~56日龄;最大质量分别为:胃20.619 7 g、肝脏71.9582 g、小肠42.500 3 g、大肠46.905 7 g,分别出现在98、122、1191、20 d。显示消化器官的成熟顺序为:小肠、胃、大肠、肝脏。描述美系獭兔消化器官的发育Gompertz模型优于Logistic。②日龄显著影响小肠各段IWT(P<0.01),明显影响十二指肠前中部、空肠和回肠的VH(P<0.05),对十二指肠前中部和空肠CD影响显著(P<0.05)。③日龄对胃蛋白酶和小肠各段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随日龄的增加酶活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稳定于60日龄左右。相同日龄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在小肠不同肠段间的活性具有一定差异,表现为空肠最高,回肠居中,十二指肠最小。结论:Gompertz可以较好地用来描述美系獭兔消化器官的发育,獭兔消化器官的发育与日龄密切相关,60日龄是其消化器官发育的拐点日龄,成熟于120日龄;断奶对消化器官形态学发育的影响恢复需要约2周的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坏血酸氧化酶与西葫芦叶片及果实发育的关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变化与西葫芦生长发育的关系,揭示不同蔓性西葫芦长势和产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为西葫芦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半矮蔓西葫芦品种和2个矮蔓西葫芦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测定西葫芦叶片、果实生长发育的相关指标及AAO活性,研究AAO活性与西葫芦叶片及果实发育的关系。【结果】在西葫芦生长发育过程中,2个半矮蔓西葫芦品种C1、C2的叶长、叶宽以及果实瓜长、瓜径均较2个矮蔓西葫芦品种D1、D2大;而伴随着叶片与果实的发育,品种C1、C2叶片与果实中AAO活性均较品种D1、D2高,说明AAO活性与西葫芦叶片、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在收获期,品种C1、C2产量较品种D1、D2大。4个西葫芦品种的不同叶龄AAO活性均存在差异,其活性依次为:顶端发育叶片>中部发育叶片>下层衰老叶片,说明AAO可能参与叶片的抗衰老功能。【结论】AAO活性与西葫芦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对西葫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繁殖性状是养猪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经济性状,如何提高猪的繁殖性状直接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笔者对与猪繁殖性能相关的5个候选基因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其基因结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钾肥对赤红壤和水稻土中铅有效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赤红壤和水稻土上,施用4种钾肥(KH_2PO_4、K_2SO_4、KNO_3、KCl),在各为5种用量(K 0、60、140、240、360 mg/kg)条件下,小油菜对铅的吸收量及土壤溶液铅和植株吸收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红壤上KCl、KNO_3、K_2SO_4各处理土壤溶液铅的浓度均随钾肥施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KCl最高用量(360 mg/kg)下土壤溶液铅增加最高,达106.9%,K_2SO_4(K)240 mg/kg水平下增加97.8%;水稻土上3种钾肥的情况与之类似,只是增加幅度略低,这可能与赤红壤具有较多的可变电荷和因其CEC较小而缓冲性也小有关。两种土壤施用KH_2PO_4下,随施入量的增加,土壤溶液的铅均显著减少;KH_2PO_4最高用量下,赤红壤和水稻土水溶性铅分别比对照减少45.0%和63.8%。另外,种植第2季作物后,施用KH_2PO_4,两种土壤溶液铅含量与植株茎叶和根系吸收铅浓度之间均表现为良好的正相关。
日粮补充苹果酸对牛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8头体重462 kg、年龄3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重复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苹果酸70,140和210 g/d,研究苹果酸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尿嘌呤衍生物含量、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能量代谢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40和210 g/d组瘤胃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瘤胃乙酸摩尔比、乙酸/丙酸、氨态氮浓度和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70 g/d组(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丙酸和丁酸摩尔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g/d组(P<0.05)。140 g/d组玉米秸秆干物质、有机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0 g/d组混合精料干物质、有机物质和粗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0和140 g/d组(P<0.05)。140 g/d组尿囊素和尿嘌呤衍生物含量显著高于70和210 g/d组及对照组(P<0.05);140和210 g/d组有机物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0 g/d组消化能、代谢能、沉积能及沉积能/消化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0 g/d组沉积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苹果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40 g/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