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作用,采用叶碟法测定印楝素乳油对其成虫的拒食作用,并通过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乳油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成虫有较强的非选择性拒食作用,且拒食率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取食36 h后,浓度为6、7.5、10、15和30 mg/L印楝素的拒食率分别为55.5%、59.1%、53.4%、76.1%和63.3%,拒食率与浓度无显著相关性;但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的选择性拒食率较低,各浓度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取食36 h时,选择拒食率约20%;在田间10 mg/L印楝素溶液施药1 d和3 d后,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6.52%和50.76%,显著高于对照组,施药9 d后,马铃薯甲虫的校正防治效果为48.86%。表明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1种植物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番茄等21种植物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植物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last、Prot Param和Signal P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番茄、拟南芥、辣椒和胡萝卜等21种植物PSY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和系统发生树等进行分析。【结果】21种植物PSY氨基酸不存在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推测PSY可能定位于细胞质叶绿体中发挥功能,二级结构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等结构元件组成。【结论】PSY蛋白为较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上。不经过跨膜转运,而是直接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戈壁环境下日光温室保温被保温性能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总结不同材料保温被的性能参数,研究分析新疆戈壁环境下对日光温室保温被保温性能的要求,选择适合戈壁温室的保温材料,以提高日光温室保温效果,促进设施农业生产。【方法】采用相关国家标准,通过测定分析保温被的各项性能及其综合性能。【结果】新疆戈壁环境对日光温室保温被的要求包括,保温性好、抗老化、抗渗水、抗弯折和抗冲击。可从保温性能、抗老化性能、抗渗水性能、抗弯折性能等方面提高保温被的初始性能参数。【结论】用于戈壁温室保温被其表层材料的选择应首先考虑抗老化性能,如聚丙烯和高发泡聚乙烯等,保温芯材料可以选择毛毡、玻璃棉毡、太空棉等,内层采用铝膜增加反射率,能够适应戈壁温室的保温被基本可以适应我国其他地区环境的要求。
关键词: 保温被 日光温室 保温材料 新疆戈壁 保温性能 抗老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下Ca~(2+)与Na~+离子对甜菜果胶结构及流变性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超高压下不同浓度Ca2+与Na+对甜菜果胶结构及流变性质的影响,为甜菜果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甜菜果胶用浓度0.05 mol·L-1的Tris-HCl溶液溶解,添加不同浓度Ca2+(2、12和20mmol·L-1)和Na+(0.05、0.1和0.6 mol·L-1),配制成1%(w/v)甜菜果胶溶液后进行超高压处理,然后分别对甜菜果胶分子量、微观结构、黏度和动态粘弹性进行测定。[结果]与常压下相比,在450 MPa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0、20、30和50 min)后,甜菜果胶在1 550 cm-1处均出现新的吸收峰,甜菜果胶溶液的屈服应力σ0显著增加,但不同超高压处理时间之间无显著差异。添加不同浓度Ca2+或Na+的甜菜果胶在450 MPa条件下处理30 min,其结构及流变性的变化有所不同。相对于未添加Ca2+或Na+的甜菜果胶,添加2 mmol·L-1 Ca2+离子使甜菜果胶溶液屈服应力σ0、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明显增加,当Ca2+浓度增加到12 mmol·L-1和20 mmol·L-1时,果胶的流变性质变化不显著;添加2 mmol·L-1 Ca2+使甜菜果胶分子发生明显的交联。果胶分子量由只高压处理的2.25×105 Da显著增加到6.07×105 Da,Ca2+的添加浓度增加到20 mmol·L-1,果胶的分子量变为5.99×105 Da,与添加2mmol·L-1 Ca2+时没有显著差异,其流变性质变化亦不显著。相对于未添加Ca2+或Na+的甜菜果胶,添加0.05 mol·L-1 Na+也使甜菜果胶的屈服应力σ0显著增加,并且随着Na+浓度的持续增加,果胶的屈服应力σ0显著增加;而只有当Na+浓度增加到0.6 mol·L-1时,甜菜果胶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才发生明显增加。添加0.1 mmol·L-1 Na+的甜菜果胶,其果胶分子链相互交联成网状,果胶分子发生明显聚集,果胶分子量显著增加到11.95×105 Da;而当Na+浓度增加到0.6 mol·L-1时,果胶链呈棒状结构,果胶分子量显著降低到5.53×105 Da。[结论]超高压下Ca2+与Na+可能与甜菜果胶分子结合使其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甜菜果胶的结构及流变性质。
农田地膜拉伸性能变化对缠绕式回收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长期覆膜种植产生的大量地膜对农田土壤质量、作物生长及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新疆库尔勒尉犁县达西村开展大田试验,对比不同厚度、不同时间及不同位置地膜拉伸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针对0.01 mm地膜进行缠绕式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地膜铺放后的30~60 d期间,由于受到风和紫外线照射等因素,拉伸强度有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较大;当地膜回收的时候,0.01 mm地膜最大拉伸力在近株端和远株端分别为1.52 N和1.305 N,是0.008 mm地膜的1.4倍和1.22倍。显然0.01 mm地膜的拉伸性能较0.008 mm拉伸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这对地膜回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经过理论计算及田间试验0.01 mm地膜的拉伸性能还是不足以采用简单缠绕的方式进行回收。本研究揭示了地膜拉伸性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厚度及不同位置受到紫外线等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地膜回收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鸡血藤藤茎次生代谢产物的动态积累变化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栽培鸡血藤藤茎中次生代谢产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动态积累变化趋势,为其采收期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A测定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原儿茶酸、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的含量。【结果】鸡血藤藤茎中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及指标性成分原儿茶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均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而1年中不同月份样品的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表儿茶素的含量变化均呈抛物线状,7~9月含量达到峰值;儿茶素的含量则一直呈上升状态;7~9月采收的4~6年生鸡血藤样品中醇溶性浸出物已达到现行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初步建议栽培鸡血藤藤茎以7年生以上采收为宜,其最佳采收年限与采收月份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关键词: 栽培鸡血藤/化学 总黄酮/分析 原儿茶酸/分析 儿茶素/分析 表儿茶素/分析 动态变化 分光光度法,紫外 色谱法,高压液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对甜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比甜菜地膜覆盖和露地直播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含糖率之间的差异,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奇台县糖区气候及土壤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同一甜菜品种采用地膜覆盖和露地直播两种方式进行种植,调查分析各自的农艺性状及收获期的产量和含糖率。【结果】甜菜品种HI0936采用地膜覆盖的产量较露地直播产量高出8 678.75 kg/hm2,含糖率较露地直播低0.55°,产糖量高出1 854.75 kg/hm2。【结论】地膜覆盖的总体表现优于露地直播模式,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是获得甜菜高产较好的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处理对甜菜果胶结构及乳化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超高压处理对甜菜果胶结构和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甜菜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1%(w/v)甜菜果胶溶液,比较不同压力(0.1、250、350、450和550 MPa)、p H 7条件下处理30 min,450 MPa、p H 7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0、20、30和50 min),以及450 MPa、不同p H(p H 3、p H 7和p H 8)条件下处理30 min对甜菜果胶结构及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对p H 7的甜菜果胶溶液进行处理,随着压力升高,甜菜果胶分子量由5.58×105 Da(0.1 MPa)降至1.56×105 Da(550 MPa);酯化度和乙酰化度分别由61.29%和18.17%(0.1 MPa)增至68.24%和21.72%(550 MPa);红外图谱显示甜菜果胶在1 760—1 730 cm-1和1 630—1 600 cm-1处的峰均比未加压处理的更为明显,在1 560—1 540 cm-1也出现一个明显的吸收峰;在250 MPa处理30 min后,甜菜果胶的乳化活性由209 m2·g-1增至230 m2·g-1,乳化稳定性由79 min增至97 min,乳化液粒径D4,3降低,比表面积Sv升高。继续增加压力,果胶的乳化特性变化不显著。在450 MPa下对p H 7的甜菜果胶做不同时间处理,发现随加压时间延长,甜菜果胶分子量、酯化度、乙酰化度、乳化活性及稳定性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在450 MPa加压处理30 min后,p H 3、7和8条件下果胶分子量分别由原来的5.88、5.58和5.44×105 Da降至2.38、2.25和2.49×105 Da;p H 3和p H 7的甜菜果胶酯化度变化不明显,乙酰化度显著升高,分别由19.35%和18.17%增至24.84%和21.70%;而p H 8的甜菜果胶酯化度和乙酰化度显著降低,分别由70.13%和19.53%降至50.24%和16.41%;p H 3、p H 7和p H 8的甜菜果胶在加压处理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提高,超高压处理后p H 3和p H 7的甜菜果胶乳化活性较高,p H 3甜菜果胶乳化稳定性最好。【结论】超高压处理降低了甜菜果胶的分子量,使果胶中的蛋白暴露,改善了甜菜果胶的乳化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