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氮肥运筹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探明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氮肥运筹技术模式,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机采棉各生育期吸收N、P、K的量与比例及其区别,以期明确土壤-棉花体系养分吸收利用特征,指导机采棉模式下高效施肥。【方法】在田间不同施氮策略处理下,对机采棉各生育期定点采集植株样品并测产,统计分析N、P、K含量和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随着氮肥基施比例由0提高到40%,在机采棉模式下,可形成7 667.15 kg/hm2超高产,7 376.12 kg/hm2的中高产,7 212.33 kg/hm2的一般产量三种水平;机采棉在苗-蕾期对氮素的吸收是占主要的,占棉花这时期吸收养分总量的34.57%~48.52%。蕾期-花铃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吸收N占棉花整个生育期吸收总N的66.14%~83.22%、吸收P2O5占总P2O5的52.39%~73.07%、吸收K2O占总K2O的75.57%~79.08%。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棉花对养分的需求表现出对氮需求较早,且量也较大;对磷的需求稍晚,但需求持续时间长;对钾的需求时间和强度处于氮、磷之间。【结论】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通过氮肥的基追比例运筹,能够调控棉花达到不同的产量水平。机采棉超高产棉花单位面积上吸收N、P2O5、K2O的量高于一般产量和中高产棉花的吸收量,并且对K2O吸收的绝对量最大。不同产量水平下棉花对N、P2O5、K2O养分吸收比值总体上是相近的,但在各生育期养分吸收比值有差异。

关键词: 机采棉 氮肥运筹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及产量对追氮量和播种密度的响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合理施氮和播种提供依据,以主栽小麦品种新冬20号为材料,在播前基施农家肥(牛羊粪)15t·hm-2、尿素150kg·hm-2和磷酸二铵375kg·hm-2条件下,设置不追肥(CK)、追施尿素300kg·hm-2(N1)、追施尿素450kg·hm-2(N2)和追施尿素600kg·hm-2(N3)四个追氮量水平,以及375万粒·hm-2(M1)、525万粒·hm-2(M2)和675万粒·hm-2(M3)三个播种密度水平,分析了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光合速率(Pn)、光系统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所占的比例(qP)及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均随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旗叶Pn、ΦPSⅡ、qP及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千粒重均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而穗数和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在N3M1条件下小麦拔节至灌浆期具有较高的Pn和ΦPSⅡ及较低的NPQ,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及穗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进而获得较高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因此在杏麦间作模式下,通过合理种植密度与增施氮肥可在改善小麦叶片光合性能、增加光合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的分配,进而实现小麦高产。

关键词: 杏麦间作 施氮量 密度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油炸调味核桃仁产品加工工艺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丰富核桃仁产品,延长核桃产业链条,探索特色林果深加工的发展途径。【方法】以新疆的主栽核桃品种温185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油炸的调味核桃仁生产工艺,研究核桃仁预煮、上糖、烘烤和拌粉的最佳工艺。【结果】调味核桃仁的预煮工艺中预煮液浓度为3%,最佳预煮时间为2 min;在核桃仁上糖时选择最佳糖和核桃仁的比例为60∶1;选择最佳烘烤工艺为:温度160℃,烘烤25 min;在拌粉环节最佳拌粉料和核桃仁的比值为40∶1。【结论】非油炸调味核桃仁产品加工工艺的确定,为生产高品质的核桃仁休闲食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油炸核桃仁 调味核桃仁 预煮 拌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株细菌纤维素产生菌发酵条件优化初探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分离获得的二株菌巴氏醋杆菌(ZHC菌)和葡萄糖酸杆菌(TAⅢ菌)的纤维素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两株菌进行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产细菌纤维素的验证实验。【结果】单因素碳源实验表明,两株菌都能较好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甘油、D-果糖、蔗糖,其中以甘油效果最佳;单因素氮源实验表明,两株菌对硫酸铵的利用效果都较差,蛋白胨和酵母膏为最佳复合氮源;验证实验表明:ZHC菌以培养基:甘油3%、蛋白胨1%、酵母膏0.45%、磷酸氢二钠0.2%,30℃,接种量5%,静置发酵10 d时,细菌纤维素产量达4.24 g/L。TAⅢ菌以培养基:甘油4%、蛋白胨1.2%、酵母膏0.45%、磷酸氢二钠0.3%,30℃,接种量5%,静置发酵10 d时,细菌纤维素产量达3 g/L。【结论】在利用巴氏醋杆菌(ZHC菌)和葡萄糖酸杆菌(TAⅢ菌),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时,甘油是最佳碳源选择,蛋白胨和酵母膏为最佳氮源选择。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发酵 巴氏醋杆菌 葡萄糖酸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温度下西州密25号哈密瓜果实冷害生理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西州密25号哈密瓜果实冷害发生的温度、时间及症状,确定其适宜贮藏温度,防止贮藏过程中造成的冷害损失。【方法】观察3、5及8℃三个不同贮藏温度下,西州密25号果实冷害发生规律,统计贮后的冷害率、失重率及好果率,测定贮期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SOD、CAT及POD等相关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西州密25号果实的冷害指数随贮藏温度的下降而增大,3℃贮藏21 d后果实易遭受冷害;5℃贮藏可降低果实的冷害率和失水率,保持较高的好果率,有利于延缓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含量的下降,维持SOD、CAT及POD酶的活性;8℃贮藏虽未发生冷害,但果实失重率较大,品质下降较快。【结论】3℃进行西州密25号果实短期贮藏,5℃下进一步探讨果实的冷藏适温。

关键词: 哈密瓜 低温贮藏 冷害 采后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含水量骏枣干枣自然条件下贮期品质及生理指标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骏枣干枣贮藏的水分含量。【方法】设置28%、23%、18%三个不同水分含量骏枣干枣处理组,将各处理组放置室温模拟自然条件下贮藏,分析不同含水量骏枣干枣在自然条件下,贮期的水分含量、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个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样果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骏枣干枣的贮藏效果,水分含量为23%,在室温下贮藏能有效抑制其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VC含量下降较为缓慢,糖、酸等营养成分相比28%、18%两种水分含量的骏枣干枣消耗较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相对不大。【结论】骏枣干枣贮藏时,在室温条件下,水分含量为23%,能获得较好的贮藏效果。

关键词: 骏枣干枣 水分含量 生理变化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玲薯全粉品质特性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核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马铃薯全粉品质评价指标,测定了22个不同品种马铃薯全粉的理化指标(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和功能性指标(吸水指数、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持油性和溶解度),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马铃薯全粉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11个品质特性综合成为3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马铃薯全粉92.97%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筛选出马铃薯全粉品质评价指标为乳化稳定性、乳化活性、溶解度和粗纤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个马铃薯品种可划分成4类,各类别间马铃薯全粉品质及其遗传距离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可为马铃薯全粉加工专用品种遴造,产品品质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马铃薯全粉 品质特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捕食功能,为核桃黑斑蚜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室内采用Holling圆盘实验。【结果】1~4龄及成虫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4.33、48.31、96.36、151.52和133.33头。【结论】1~4龄及成虫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且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最强,其次为3龄、成虫、2龄和1龄。

关键词: 菱斑巧瓢虫 核桃黑斑蚜 捕食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秆炭对灰漠土性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生物质炭是有机物原料在完全或部分缺氧条件下,高温裂解产生的一类富碳、高度芳香化和稳定性高的有机物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不同原料来源的生物质炭和土壤类型对其的改良效果也存在不同。【方法】以450℃炭化1 h的棉秆炭为试材,通过室内培养试验(80 d,25℃),研究添加0.0%(BC0)、0.5%(BC0.5)、1.0%(BC1.0)和2.0%(BC2.0)棉秆炭对灰漠土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添加棉秆炭能够提高灰漠土的p H值、电导率、CEC、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并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碱解氮含量与棉秆炭添加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在培养时间的80 d内,p H值、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分别降低了6.02%、3.11%和17.72%,电导率和CEC提高了12.07%和49.48%。【结论】添加棉秆炭增加了灰漠土有机碳储量,增强了阳离子交换性能,提高了土壤肥力,有利于新疆灰漠土土壤生产力的提高。

关键词: 棉秆炭 灰漠土 有机碳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欧杂种榛不同树形对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树形对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坐果率、单果重、单株产量和出仁率等的影响,为新疆等西部干旱区平欧杂种榛栽培选择丰产树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的新榛1号(84-254)、新榛2号(82-11)和新榛3号(84-310)3个品种为试材,比较不同树形的净光合速率、新梢生长量和产量等的差异。【结果】(1)将"三干"与"单干"树形的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坐果率和出仁率比较表明,新榛1号分别提高9.11%、2.99%、7.75%、2.89%;新榛2号分别提高8.09%、9.65%、19.53%、0.36%;新榛3号分别提高4.95%、12.05%、11.92%、2.08%。(2)单果重,新榛1号单干比两干、三干分别大0.1、0.28 g;新榛2号单干比两干、三干分别大0.04、0.13 g,新榛3号则相反。(3)单株产量,新榛1号两干、三干分别比单干多1.17、1.06 kg;新榛2号两干、三干分别比单干多0.26、0.63 kg;新榛3号两干、三干分别比单干多0.71、0.41 kg。(4)新梢生长量表现出单干<三干<两干,单干和两干达显著性差异。【结论】单干树形的单果重高于两干和三干,三干树形的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坐果率、单株产量、出仁率等指标均优于两干和单干。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树形 叶片特性 单株产量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