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调亏灌溉对海岛棉花铃期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新疆自然生态条件下,利用膜下滴灌技术,以正常灌溉量(CK)为对照,设正常灌溉量的75%、50%、25%三个处理,研究调亏灌溉对海岛棉花铃期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新疆海岛棉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后30 d海岛棉出现光合作用的高峰,此时随着调亏程度的增加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轻度调亏(W1)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不显著,但中度(W2)、重度调亏(W3)则显著下降。海岛棉开花后10~30 d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 P)显著增大,随着调亏程度增大,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ΦPSⅡ显著下降。W1在开花30 d后,与CK相比Fv/Fm、ΦPSⅡ、q P、NPQ下降不明显,而W2、W3显著下降。因此,分析认为在海岛棉开花后30 d内,不宜进行调亏灌溉,而30 d后可轻度调亏灌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引”腐殖酸水溶肥对设施番茄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根引"腐殖酸水溶肥对设施番茄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根引"在设施番茄上的最佳施加量。【方法】通过土壤起垄栽培,在设施番茄上施加1、1.5和2 kg/667m2"根引"共3次,定期测定番茄的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结果】施加1和1.5 kg/667m2的"根引"对番茄生长促进效果较明显,而1.5和2 kg/667m2的"根引"对番茄的后期产量促进效果较明显,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施加1~2 kg/667m2的"根引"腐殖酸水溶肥促进了番茄的生长,并增加了番茄的单果重以及产量,施加1.5~2.0 kg/667m2的"根引",对番茄生长促进和产量及单果重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鲁木齐10号冷泉细菌群落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初步建立乌鲁木齐10号冷泉泉水细菌群落的定量分析体系。【方法】选用地震前与地震后的乌鲁木齐10号冷泉水样,以及无震时期的水样做为三种处理方式,利用构建克隆子的方法制作标准样品,并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线性(R~2)、斜率(S)、扩增效率(E)等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标准曲线的线性R~2=0.993、以及斜率S=-3.415,E=1.963均基本符合参数要求。震前冷泉水体细菌16 S rDNA片段拷贝数达到1.893×10~5 cop/mL,震后冷泉水体细菌16 S rDNA片段拷贝数达到1.43×10~6 cop/mL无震时期水体细菌16 S rDNA片段拷贝数达到9.931×10~6 cop/mL。【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符合参数要求,并且可以灵敏地、快速地定量未知模板的乌鲁木齐10号泉细菌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年限枣棉间作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种植年限枣棉间作土壤养分变化规律,以及科学地施肥管理。【方法】以南疆喀什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枣棉间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种植2~4 a枣棉间作土壤养分的短期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枣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和电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显著,土壤盐分有一定的累积;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而速效磷却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所降低;其中养分主要累积在距树东侧50~100 cm,这与施肥方式有直接关系。【结论】该地区枣棉间作土壤存在一定土壤盐渍化趋势且不同养分指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调控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灌水(W)和施氮量(N)对纺锤型品种农大211和长方型品种新冬20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冬小麦农大211的推广及南疆地区冬小麦高产节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两种穗型冬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的相关研究来确定南疆地区最佳的灌水施氮模式。【结果】纺锤型品种农大211和长方型品种新冬20号在W1N1、W2N1和W2N2三种水氮组合下生育期相同。纺锤型品种农大211在W2N1处理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5),农大211的穗粒重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千粒重以W1N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长方型品种新冬20号在W2N3处理的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5),千粒重也以W1N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通过水肥调控措施,冬小麦农大211生育期可与新冬20号相同,纺锤型品种农大211以灌水量300 m3/667 m2,施氮量20 kg/667 m2(W2N1)为最佳,而长方型品种新冬20号以灌水量400 m3/667 m2,施氮量30 kg/667 m2(W3N2)为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新疆灰漠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a新疆国家灰漠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常规培养法,结合Biolog技术对可培养微生物、生理菌群数量和碳源利用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撂荒(CK0)、耕作不施肥(CK)、不同化肥(N、NK、NP、PK、NPK)、化肥配施低量高量有机肥(NPKM1和NPKM2)和秸秆还田(NPKS)等10种处理土壤微生物特征,揭示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可培养微生物:与CK处理相比,CK0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P<0.05),NPKS处理微生物数量则显著降低(P<0.05);不同化肥处理的细菌(除PK处理外)、放线菌(除PK和N处理外)数量也有所增加,增幅在8.14%—135.70%和15.30%—44.78%之间;真菌数量(除NK处理外)则有一定幅度的降低;NPKM1和NPKM2处理,微生物数量最高,细菌分别增加了162.20%和173.75%,放线菌增加了34.39%和39.37%,真菌增加了63.33%和488.33%;(2)生理菌群:与CK0相比,CK处理显著提高了自生固氮菌和亚硝化细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氨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P<0.05);与CK相比,NPKM1和NPKM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中与氮素转化有关的生理菌群数量(P<0.05),不同化肥处理和NPKS处理的影响不相同,NPK处理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3)微生物碳源利用:微生物活性表现为NK、NPKM1、NPKM2>N、NPK、CK>PK、NPKS>CK0、NP;CK0处理3个多样性指数以及NPKM1、NPKM2和NK处理Shannon(H)指数最高,其余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胺类是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4)聚类分析表明,除NP处理外,施氮处理土壤有较为相似的碳源利用,细菌和真菌与养分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培养微生物和生理菌群与微生物碳源利用的相关性较差。因此,长期不同施肥对新疆灰漠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长期耕作不施肥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不同化肥配合施用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同,NPK及NPK配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灰漠土 微生物多样性 Biolog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根茬与地膜分离技术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内含丰富的营养,玉米丰收之后需要将玉米根茬和地膜进行分离。为此,从玉米根茬与地膜分离的技术角度出发,研究玉米地膜回收技术,旨在有效提高玉米地膜的回收效率。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玉米根茬与地膜分离的技术,分析了玉米根茬与地膜分离的必要性,介绍了玉米地膜回收技术,并从环保角度提出了玉米地膜回收的相关建议及未来地膜回收的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墙体保温层最佳厚度的确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目前国内日光温室复合结构墙体保温层的最佳厚度,为不同保温材料在日光温室墙体中的应用以及日光温室动态热性能分析提供参考。【方法】运用Energy Plus软件建立日光温室动态热性能分析模型,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基于建立的日光温室模型和提出经济分析模型,对北京和沈阳地区不同保温材料日光温室墙体保温层厚度进行优化分析。【结果】在典型气象条件下,采用挤塑聚苯乙烯(XPS)、发泡聚苯乙烯(EPS)、岩棉(RW)和玻璃棉(GW)四种保温材料,北京地区日光温室三重结构墙体中的保温层最佳厚度依次约为40、60、110和120 mm;沈阳地区该结构墙体中保温层最佳厚度依次约为50、70、120和130 mm。【结论】分析四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以及使用环境条件,日光温室墙体保温材料优先使用挤塑聚苯乙烯(XPS),其次是发泡聚苯乙烯(EPS)。
关键词: 日光温室 三重结构墙体 保温材料 最佳保温层厚度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