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疆日光温室油桃CO_2施肥效应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增施CO2气肥对日光温室油桃光合速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日光温室油桃果实发育期进行CO2气肥补充,设置施肥区和对照区(不施肥),测定两小区CO2浓度和Pn,果实成熟期测定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指标。【结果】施肥区全天CO2浓度平均值较对照区提高12.4%,光合速率平均值较对照区提高48.2%;与对照区相比,CO2施肥区的中油5号和丽春在果实着色指数、单果重、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果胶含量等品质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南疆日光温室油桃果实发育期增施CO2气肥能较好解决温室内CO2亏缺,提高油桃的光合速率,而且油桃品质得到改善,果实商品性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莎车大果榅桲果实营养分析及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新疆莎车大果榅桲果实营养价值,对榅桲果实单果重、硬度、蛋白质、还原糖、总酸、总黄酮和膳食纤维、10种矿物质及17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榅桲中含人体必需17种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量1.06 mg/g,占氨基酸总量34%,接近WHO/FAO提出参考模式标准(40%),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苏氨酸和亮氨酸;榅桲膳食纤维(3.5 g/100 g)和总黄酮(19.08 mg/g)含量高于新疆常见大宗鲜食水果(苹果、梨),而蛋白质含量(0.25 g/100 g)低,味偏酸(糖酸比T=4.49);10种矿质元素中铜(2.05 mg/kg)、钠(5.91 mg/100 g)、镁(8.31 mg/100 g)、钙(10.76 mg/100 g)和钾(133.66 mg/100 g)含量也高于以上其他水果,尤其Ca/P=0.83,接近健康食品Ca/P=1要求;新疆莎车大果榅桲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仁果类果品,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帕米尔高原非耕地设施延晚栽培葡萄的光响应特征
《果树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葡萄在帕米尔高原非耕地设施延晚栽培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适应性,探讨光合作用光响应特征。【方法】在帕米尔高原戈壁温室延晚栽培条件下,以3 a生‘红地球’、‘克瑞森’、‘木纳格’、‘秋黑’和‘里扎马特’葡萄为试材,测定并研究了开花期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光响应情况,首次将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模型引入光合作用研究。【结果】光照强度在95~543μmol·m-2·s-1时,各品种光能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克瑞森’、‘木纳格’的暗呼吸速率较高;‘红地球’净光合速率在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2 287μmol·m-2·s-1)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木纳格’光能利用率最高;‘克瑞森’和‘木纳格’光合产物的夜间消耗较大;‘红地球’存在光抑制现象,当光强超过其饱和点时,适当遮阴将有利于‘红地球’的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防治方法对瓜棉套作田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防治方法对哈密瓜-棉花间作田棉蚜的防治效果,并分析不同防治方法对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在田间释放普通草蛉卵和使用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 000倍处理对棉蚜进行防治,同时设置空白对照,比较不同防治效果及田间天敌种群动态的变化。【结果】对棉蚜进行生物防治7、10和15 d后的校正防效分别为54.77%、67.09%和78.26%,对棉蚜进行药剂防治7、10和15 d后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6.84%、-0.12%、9.04%。生防田7、10和15 d后的田间草蛉类和瓢虫类数量显著多于化防田,10 d时蜘蛛类数量显著高于化防田,7和15 d时蜘蛛类数量差异不显著。【结论】生物防治效果持续期较长,而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持续期短的特点;生物防治较化学防治相比,对天敌昆虫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薰衣草I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19份薰衣草品种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对ISSR-PCR反应中的5个影响因素:DNA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Mg2+浓度、引物浓度、d NTP浓度,进行5个水平的优化试验,并在48℃~59℃范围内摸索退火温度。研究结果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薰衣草ISSR最佳反应体系和PCR扩增参数。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DNA模板浓度为2.50 ng/μL,Mg2+浓度为2.00 mmol/L,d NTP浓度为0.20 mmol/L,引物浓度为0.40μmol/L,Taq DNA聚合酶为0.75 U,退火温度为52℃。该体系可为开展薰衣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价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新玉41号和新玉54号种子成熟度与活力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成熟度玉米种子活力差异及变化趋势,确定不同品种种子最适收获时期。【方法】以新玉41号、新玉54号杂交种种子为材料,测定授粉后不同时期种子干重、鲜重、含水量,观察黑层出现时期通过标准发芽试验、田间出苗率调查分析种子成熟度与活力的关系。【结果】两杂交玉米品种种子鲜重均随着成熟度提高呈现出先升高达到一个最大值后开始下降趋势;其干重均随着成熟度提高不断增加,至授粉后48~54 d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稳;含水量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新玉41号种子在授粉后39 d百粒种子鲜重达到最大值39.1 g,含水量为44.2%;授粉后48 d百粒种子干重达到最大值22.1 g,含水量为35.6%;授粉后51 d出现黑层,含水量为35.6%;授粉后45 d发芽率达到最大值94%,48 d发芽率91.3%,差异不显著;授粉后48 d田间出苗率达到最高值92.3%,此时收获活力最高。新玉54号种子在授粉后51 d百粒种子鲜重达到最大值30.6 g,含水量37.92%;授粉后48 d出现黑层,含水量降至30.9%;授粉后54 d百粒种子干重达到最大值26.6 g,含水量为29.1%;授粉后45 d发芽率达到最大值97.5%,含水量36.2%;授粉后42 d田间出苗率达到最大值94.7%,含水量37.3%,此时收获活力最高。【结论】新玉41号和新玉54号两品种在授粉后42~48 d,含水量35.6%~37.3%,黑层形成前3~6 d收获,均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病虫害演变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中国植保导刊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总结了1991年以来新疆棉花病虫害演变动态规律,即总体发生为害加重、主要害虫时段性交替猖獗、次要害虫为害上升、苗病和黄萎病为害突出;分析了引起病虫害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即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种植抗虫棉导致棉铃虫的为害下降、覆膜滴灌措施促病虫害早发重发、果(菜)棉混作和设施农业发展导致次要害虫为害上升及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促进病虫害发生为害等;提出了实现新疆棉花病虫害治理建议,即加强新疆棉区病虫害发生演变规律的基础性研究、大力推进新疆病虫害监测技术进步、建立新疆棉区重大病虫害持续控制体系、充实新疆棉区基层专业人员和强化技术培训。
南疆地区塑料薄膜覆盖肉牛舍冬季通风孔对舍内环境影响的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通风孔设施对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测定采用全封闭、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3种不同通风方式的牛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NH3浓度、H2S浓度等主要环境因素的数据,连续采集120 h,每30 min记录数据一次,结合肉牛舍内环境参数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通风孔对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的两种自然通风方式可以达到生产环境温度及CO2浓度要求;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对舍内NH3排出效果显著,CO2与H2S气体的排出效果不显著,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适合冬季温度不太低、舍内NH3较重的牛舍;冬季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内NH3、H2S气体均在肉牛舍冬季环境参数标准值以内,不是主要调控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棉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海24号、新海35号为材料,设置滴灌定额0 m3·hm-2(重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0%左右)、900 m3·hm-2(轻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6%左右)、1800 m3·hm-2(丰水,土壤含水量20%左右)3个处理,研究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棉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 m3·hm-2处理的铃直径、铃体积分别在花后10 d内、20 d内快速增大,铃重在花后30 d内增长速度较快;但铃直径、铃体积在开花后30 d,铃重在开花后50~60 d,均较900 m3·hm-2和1800 m3·hm-2处理显著下降。900 m3·hm-2处理的铃直径、铃体积及铃重均与1800 m3·hm-2处理无明显差异。皮棉产量以900 m3·hm-2处理最高,平均为2372.92 kg·hm-2,比1800 m3·hm-2和0 m3·hm-2分别高10.97%和41.78%。因此,海岛棉蕾期滴灌定额以900 m3·hm-2较为适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