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多胺对赛买提杏品质及乙烯代谢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精胺和亚精胺处理赛买提杏,研究其在货架期品质及乙烯代谢的变化,为赛买提杏的抗衰老、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转色期的赛买提杏为材料,精胺(Spm)和亚精胺(Spd)(10-4、10-5和10-6mol/L)处理杏果24 h后,室温下(25±2)℃模拟货架期8 d,每天测定硬度、SSC、好果率、乙烯释放量、ACC含量、ACO和ACS的活性。【结果】通过对货架期杏果的硬度、SSC、好果率的跟踪检测分析表明Spd10-4和Spm10-5mol/L两个处理浓度较好的保持了赛买提杏的品质;选用Spd10-4和Spm10-5mol/L两个处理浓度进一步研究对赛买提杏的乙烯代谢及其生物合成的影响。【结论】Spd10-4mol/L处理的赛买提杏较好的保持了其品质并降低了组织内源乙烯的生成量。

关键词: 多胺 赛买提杏 乙烯代谢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4500kg/hm~2超高产棉田光合特性与冠层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超高产棉田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冠层结构,提出超高产光合生理指标,为新疆棉花的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陆地棉品系10-108-3为研究对象,以陆地棉品系华棉1号(3 000 kg/hm2)、杂交种07-16(3 300 kg/hm2)高产棉田为对照,对比研究分析蕾期、花期、花铃期等主要生育期超高产棉田的叶面积指数、单叶净光合速率、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平均叶倾角、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华棉1号、07-16高产棉田相比,10-108-3单叶光合速率在花期、花铃期高于对照,花铃期后光合速率下降趋势较平缓,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于对照,叶面积指数较高且持续期长,主要生育期平均叶倾角明显高于对照,叶绿素SPAD值较高,初絮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群体呼吸速率占总光合的比例在中后期低于对照,超高产棉田干物质积累速度快、积累量大、后期积累速度下降缓慢。【结论】新疆4 500 kg/hm2超高产棉田光合特性与冠层各项指标皆优于高产棉田,干物质积累多,且分配合理。

关键词: 棉花 超高产 光合特性 冠层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MMI模型分析大麦籽粒酚酸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新疆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互作)对大麦籽粒酚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7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种植在3个生态条件迥异的地区,测定其籽粒酚酸含量,并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基因型、环境以及G×E互作对所分析的各酚酸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于原儿茶酸和丁香酸含量,G×E互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型,基因型的影响最小;对于香草酸含量,G×E互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基因型,环境的影响最小;对羟基苯甲酸、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和总酚酸含量,环境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E互作,基因型的影响最小;对于阿魏酸和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含量,基因型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E互作,环境的影响最小。【结论】基因型、环境以及G×E互作对大麦籽粒中主要酚酸成分含量有着极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大麦 酚酸 基因型 环境 AMMI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喀什地区甜瓜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喀什地区甜瓜生产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今后产业发展的策略和方向。【方法】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对比分析。【结果】今后几年,喀什地区应在保持地方甜瓜品种种植的同时,引进和推广抗病品种;推行现有栽培模式的标准化生产并开展节水滴灌栽培技术示范;建立示范基地,通过不断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和瓜农素质;根据各县市的不同地理位置和生产基础优化甜瓜生产区域布局,建立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引导合理安排生产。【结论】基础工作的落实能够促进喀什地区甜瓜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喀什 甜瓜 生产现状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条件下施用铁、锰、锌等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干物质累积最快的时期是在播种后62~99 d,NPK+Fe、NPK+Mn和NPK+Zn处理的玉米单株干物质的积累量分别比NPK处理增加8.84、4.74、15.69 g。NPK+Zn处理的玉米吸N量比NPK处理提高了3.07%,达到了显著差异,而NPK+Fe和NPK+Mn处理的玉米吸N量与NPK处理没有显著差异。NPK+Fe、NPK+Mn和NPK+Zn处理的玉米吸P量和吸K量与NPK处理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施用铁、锌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增加玉米的百粒重,增产率分别为6.61%和4.46%,但施用锰肥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微肥 玉米 养分吸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果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冠层光分布和光合速率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核麦间作和枣麦间作模式下,探讨不同间作模式下小麦冠层光分布、光合速率及光合物质积累规律。【方法】在核麦和枣麦间作模式下,研究小麦不同冠区(冠下区和冠中区)总辐射、小麦冠层上部和下部光合有效辐射(PAR)、小麦旗叶光合速率(Pn)及光合物质积累的变化。【结果】核麦间作和枣麦间作总辐射、小麦冠层上部PAR、冠层下部PAR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核麦间作总辐射、冠层上部和下部PAR值在最大值附近点分布较少,尤其是冠下区,而在最小值附近点分布显著多于枣麦间作,且冠层下部PAR值在光补偿点以下点分布显著多于枣麦间作,冠下区尤为显著。枣麦间作不同冠区小麦冠层上部PAR值均在光补偿点以上,核麦间作冠下区有0.5~2 h在光补偿点以下,冠中区均在光补偿点以上。核麦间作和枣麦间作树冠遮荫导致不同冠区不同时间段小麦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冠层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降低,导致光合物质积累量降低,且核麦间作模式下Pn最大值及最小值和光合物质积累量均低于枣麦间作。【结论】核麦间作和枣麦间作模式下,果树树冠对不同冠区小麦都有不同程度的遮荫。核桃树冠对不同冠区小麦遮荫时间及遮荫强度显著高于枣树的遮荫影响,尤其是冠下区。核麦间作光不足限制了光合作用快速进行,尤其是冠层下部处在光补偿点以下点较多,使光合效率和光合物质积累量降低。

关键词: 果麦间作 冬小麦 光分布 光合速率 光合物质积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麦间作系统小气候特征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果麦间作系统内小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利用KS4000手持气象站和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对环塔里木盆地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小气候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果麦间作系统对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和散射辐射量均有一定的减弱作用。果麦间作系统小麦冠层风速、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相对湿度明显增大,在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具有相同的趋势。可见果麦间作栽培模式是一项改善田间小气候,有效防治环塔里木盆地一带常出现的干热风、浮尘和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重要措施,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生态保障。

关键词: 果树 小麦 间作系统 光合有效辐射 小气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芜菁种籽的研究进展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芜菁种籽是一种兼具药用、美容和保健为一身的高级营养性物质、有几百年的药用历史,具有生湿生热、补身壮阳、润肤增白、利尿止泻、增强视力等功效。本文依据查阅传统中药文献及民间调研等获取的信息、对芜菁籽中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药用价值、以及在维吾尔医药中的应用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对芜菁籽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芜菁籽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芜菁种籽 维吾尔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棉间套作下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水量对红枣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枣棉间套作条件下,红枣供水状况与单作红枣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红枣主要应用的3种灌溉模式和不同灌水量对红枣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红枣3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红枣枣吊长度、枣吊数量、开花数量、果径变化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模式下,枣吊长度滴灌>沟灌>微喷,单个枣股枣吊数量和单个枣吊蕾、花数以及横纵径之积比较均为滴灌>微喷>沟灌,并且红枣单株产量滴灌>沟灌>微喷,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灌水量水平下,红枣各项调查指标均表现高灌溉量处理优于低灌量处理,枣单株产量高灌量显著大于低灌量产量。【结论】滴灌、微喷和沟灌增加灌水量都能显著促进红枣的生长和提高红枣产量,3种灌溉模式对红枣的影响表现为滴灌>沟灌>微喷。

关键词: 枣棉间套作 灌溉模式 灌水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6~2012年新疆北部棉区高密度植棉模式下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优势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杂交棉在高密度植棉模式下主要经济性状优势,为新疆北疆棉区棉花杂交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北疆170份早熟杂交棉和常规陆地棉区域试验品系和审定品种的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多年多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高密度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杂交棉参试数量大体呈下降趋势,除单铃重变幅大于常规棉外,其余性状变幅小于常规棉或与之相当。区试杂交棉组合在平均皮棉产量方面极显著高于常规棉,并在单株铃数、单铃重方面和常规棉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纤维品质二者无显著差异,每年高产组合和审定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与区试结果趋势相似,但近年杂交棉平均皮棉产量较常规棉差异逐渐减小。【结论】在目前北疆高密度植棉模式下,参试杂交棉组合较常规陆地棉生产优势明显,但竞争优势逐年降低,进一步强化开展低成本强优势组合育种及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非常必要。

关键词: 棉花 杂交种 高密度 经济性状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