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对紫贻贝(Mytilus edulis)生长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本文利用电视显微测量仪作为一种新的光电测试方法,研究了甲基异柳磷和水胺硫磷对贻贝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暴露于浓度为0.56mg·L ̄(-1)和0.3mg·L ̄(-1)的甲基异柳磷和水胺硫磷4-6天后,贻贝的生长即可受到明显的抑制。两种农药对贻贝9天EC_(50)值分别为0.42mg·L ̄(-1)和0.60mg·L ̄(-1)。甲基异柳磷和水胺硫磷还可抑制贻贝的摄食率和滤水率。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贻贝,在转到清洁海水后,6天内生长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关键词: 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紫贻贝,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94年浙江省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及传播途径的初步调查
《海洋水产研究 》 1995
摘要:用T—E染色、单克隆抗体的ELISA现场诊断、组织切片和H—E染色和电镜观察等不同方法对1994年浙江省乐清和温岭两地区虾池及海区样品进行了现场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说明,1994年浙江省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实质上是杆状病毒性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原为HHNBV。检查到的HPV不是这场暴发病的病原。对非对虾类生物和对虾鲜活饲料的单抗ELISA检测表明,海区张网饲料可能是1994年浙江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虾池中除对虾外,其它甲壳类生物在该病的传播上可能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生物除了可能传播HHNBV外,还可能传播HPV。
关键词: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传播途径,单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投饲方法对中国对虾摄食和生长影响的试验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在室内水槽进行了不同投饲方法对中国对虾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摄食饱胃后随着投饲间隔时间延长摄食量逐渐增大,3小时接近饱食量;摄食经海水浸泡2小时之配合饲料量略低于未经浸泡者;在饥饿时能摄食自己的粪便;在每日投2~6次中,随着日投饲次数增加,生长速度加快,日投饲6次比2次者生长速度快72%;每日投饲4次时,随着配合饲料在水中保留时间的延长,对虾生长速度加快,一直保留,比只保留1小时者生长速度加快78%。
关键词: 中国对虾,投饲方法,摄食,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我国渔业信息产业若干问题研究的探讨
《现代渔业信息 》 1995
摘要:当前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the Information Age),伴随着信息产业(Information indutry)的产生与发展。我国自1984年邓小平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以来,已把信息产业与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支柱产业(Mainstay industry)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推动。十几年来,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全国科技信息网络(Information network)、数据库(Data bank)以及中国信息市场(China Information)的建设等均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渔业信息产业的建设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内其它系统信息产业建设相比,无论从规模上或还是从技术设备上均远远滞后于其它系统。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结合我国水产系统信息产业发展实际,如何开创与建设我国水产系统信息产业的新局面,想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中Ca~(2+),Mg~(2+), K~+含量对黑鲷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影响
《海洋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2~1993年,用不同Ca2+,Mg2+和K+含量的人。配制海水,孵化黑鲷 (Sparus macroephalus Basilewsky)受精卵,培育前期仔鱼。实验揭示了:在没有 Ca2+的 海水中不能孵出仔鱼,在没有Mg2+的海水中能孵出少量畸形仔鱼;低K+对黑鲷受 精卵孵化无明显影响,但对早期仔鱼的影响明显。针对咸淡水域海水鱼类育苗的特 点,提出了调配海水中适宜的Mg2+/Ca2+为2.9 0~3.3 0和Ca2+,Mg2+绝对量分别 为 290~330mg/L和 870~1000mg/L。其结果在 1992年和 1993年的生产性育苗 中得到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Ⅰ生物量及优势种的平面分布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据1988年及1989年于长江口羽状流锋区调查及东海水产研究所多年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在丰水期(1988年8月)的平均生物量为438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0.78;1989年8月平均生物量为350毫克/米 ̄3。生物量分布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部水域递增的趋向。高生物量主要分布于122°20′─122°50E,30°50′─31°20′N范围内,平均生物量高达962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0.32。生物量分布趋势与常年相同。而枯水期(1988年12月)的平均生物量低,仅为68.38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1.5,高生物量区较小分布不均匀。优势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乌啄尖头Peniliaavirostris、肥胖三角Evadnetergeslina、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do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虫肢歪水蚤Tortanusvermiculus、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海龙箭虫Sagittanagae等多种浮游动物为长江口外的优势种,并对其数量分布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在模拟自然水环境中滤水率的测定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在模拟自然海区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对桑沟湾内主要养殖种类栉孔扇贝的滤水率进行了测定,对其不同体长扇贝的滤水率进行了实验比较。在水温24-26℃,盐度31-32‰范围内,昼间光照500Lux左右条件下,用叶绿素(Chl-a)和颗粒有机物(Pom)作为测定指标,结果表明,此种扇贝的滤水率随个体增大,单位个体的滤水率越大,而单位于组织重的滤水率越小;同一规格扇贝,密度越大,滤水率越低。在本实验过程中,昼夜间的滤水率变化不甚明显。
关键词: 栉孔扇贝,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滤水率,叶绿素a,颗粒有机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