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大、中草型浅水型湖泊渔业综合开发技术进展
《湖泊科学 》 1995
摘要:长江中下游湖泊大多属浅水草型湖泊,长期以来渔业利用处于落后状态。1986~1990年国家在江苏湖、湖北保安湖和安徽花园湖等地组织了大、中型浅水草型湖泊的综合开发技术,包括大水面鱼病害控制、围养区底层鱼捕捞技术、水体农业模式在内的科技攻关。本文以这五年所取得的成果为主,概述了我国大、中型浅水草型湖泊渔业综合开发技术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大、中型浅水草型湖泊 渔业综合开发技术 水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的精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需求量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用额外添加必需氨基酸的实验饲料投喂斑节对虾虾苗,研究斑节对虾的精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需求量。添加精氨酸,对虾的增重明显,并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大,对虾的增重率也变大,但不影响成活率。当精氨酸占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10.38%时,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都最高,这时饲料的必需氨基酸比率(A/E)与对虾肌肉必需氨基酸比率相似。添加蛋氨酸后,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明显升高,烂尾率明显下降至消失,但三个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氨酸占蛋白质比为4.24%时,能获得最大的增重率并消除烂尾。饲料中添加苯丙氨酸达一定量时(占蛋白质比为8.30%),增重率(比不加苯丙氨酸的)差异显著;但苯丙氨酸加到10.96%时,对虾的生长反而受到影响。饲料中缺乏精氨酸和苯丙氨酸都影响增重,但不引起死亡和烂尾。饲料中加入色氨酸,对虾的增重率无甚变化,含量低时(0.58%和0.96%)烂尾率较高。但当色氨酸含量为1.35%时却能获得最大的增长并消除烂尾。
关键词: 斑节对虾,氨基酸,需求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93~1994年山东省中国对虾育苗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海洋水产研究 》 1995
摘要:1993年和1994年育苗期,在山东省十余家育苗场采集了亲虾、受精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等样品共56份.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说明,所有样品均未检查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的病理变化;HPV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亲虾、糠虾幼体和仔虾中检出,蚤状幼体有HPV感染的可疑情况.1994年,5.5%的糠虾幼体和5.1%的仔虾检出有HPV的感染.在糠虾和仔虾阶段,海捕亲虾苗种的HPV带毒率为4.0%,越冬亲虾苗种的带毒率为6.2%.HPV和HHNBV的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方法表明有3个样品为可疑的HHNBV阳性;有12.5%~25%的糠虾期育苗池和70%的仔虾期育苗池存在有HPV的感染.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育苗期 肝胰腺细小病毒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 病毒 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鲵人工孵化生态初报
《淡水渔业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在人为控制光照强度和水温、适当调节水质的条件下,中国大鲵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利用充分曝气过的自来水和地下井水均可孵化出大鲵幼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鳞大马哈鱼生长激素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淡水渔业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用大鳞大马哈鱼生长激素(sGH)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了特异抗血清。应用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抗血清效价和特异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GH抗血清只与sGH特异反应,与草鱼GH、草鱼催乳素(PRL)、牛GH及大群大马哈鱼促性腺激素(sGtH)等基本上没有交叉反应,该抗血清的效价约为1:70000左右。应用sGH抗血清,初步建立了sGHELISA检测方法。
关键词: 大鳞大马哈鱼,生长激素,抗体制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桂花鱼细菌性综合症病的初探
《水产科技 》 1995
摘要:1993年以来,陆续发生了大面积的桂花鱼细菌性综合症病(暂定),给桂花鱼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初步调查,主要养殖桂花鱼区都有不同程度的该病发生流行,其中以中山、顺德、南海、新会等市的一些养殖区发病较严重。发病严重的地方,发病面积达60%以上,较轻的也有30%左右,一亩桂花鱼产值达2万多元,一旦发病,损失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档案工作现代走向
《农业科技管理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档案工作的现代走向,并提出大力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参与经济建设,为科学研究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进一步阐明科技档案工作在今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提出相应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营养成分对草鱼、团头鲂和青鱼鱼种阶段的饲料可消化能值的影响
《动物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饲料可消化能值同饲料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用Cr2O3作指示物,分别测定了鱼粉和大豆粕等饲料原料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ocephala Yih)青鱼(Myloparyngodon piceus)鱼种饲料的可消化能,用微机计算分析测试结果,发现饲料可消化能值随饲料蛋白质和/或脂肪食量增加而增加;随饲料无氮浸出物和/或纤维含量增加而降低。同时,“优选”出了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估算草鱼、团头鲂和青鱼鱼种饲料可消化能值的回归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区浮游动物的生态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1995
摘要:本文阐明了长江口浑浊带水域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等生物学特征及生物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丰水期平均生物量为98.9毫克/米 ̄3,明显低于长江口外河口锋区内同期生物量。种类组成也少于河口锋区内组成。群落结构虽呈现多种复合的结构,但却以河口半咸水性种类为优势。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poplesia、虫肢歪水蚤Tortanusvermiculus等。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群落结构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潮汐性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