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植物激素对皱壳棉外植体离体开花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1994

摘要:选用皱壳棉实生苗的微繁殖系幼枝和茎的节段作为诱导离体开花的外植体。在生长素浓度高于细胞分裂素浓度或单用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经每日16小时光照,可诱发外植体叶腋花芽的分化和开花。但在细胞分裂素浓度高于生长素浓度的培养基中,茎节段萌发的幼芽和幼校仅呈营养生长状态。外植体产生的花器官具有正常花的主要部分,包括雄蕊,雌蕊,子房,花冠,萼片和苞叶等。

关键词: 皱壳棉;离体培养;离体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乘积优势度法的研究进展

杂草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乘积优势度法的研究进展马晓渊,顾明德,吉林(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无锡市郊区蔬菜局)(无锡农业局植保站)农田杂草群落和自然植物群落间既有共性也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农业措施的强烈干扰,杂草群落结构、种群数量及草害状况在地区、田块间差异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籼粳亚种杂交1代的光合光抑制特性

植物学报 199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4个粳稻品种,5个籼稻品种进行正反交,得到16个籼粳杂交F1,测定其光合光抑制特性。结果表明:通常籼稻对光抑制的敏感性大于粳稻,但籼稻中也有耐性强的品种。籼粳杂交稻F1的光抑制介于双亲之间,并偏向其母本。光抑制程度与PSⅡ活性一致,其机理与双亲核编码的SOD诱导活性和母本质体编码的D1蛋白量有关。比较釉粳杂交稻“3037/02428”和税型杂交稻“汕优63”的光抑制特性发现,在光抑制条件下,籼粳杂交稻SOD诱导活性和D1蛋白量保持能力较高,因而PSⅡ和光合能力表现比较稳定。因此,为培育耐光抑制的籼粳杂交稻,筛选耐性强的品种作母本是籼粳亚种配组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 籼粳亚种杂交稻;籼型杂交稻;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光系统Ⅱ;超氧物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盘峡水电厂右副坝绕坝渗流场探测研究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八盘峡水电厂右副坝绕坝渗流场探测研究陈建生,杜国平,崔玉玳,刘怀成(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南京)1前言八盘峡是黄河上游梯级开发中的第九级,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河床式电站,坝高33m。电站自1975年运行至今,右副坝后电缆沟内有一股44.8m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蔬菜设施栽培的发展途径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蔬菜设施栽培的发展途径沈善铜(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南京210014)据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统计,1985年我省蔬菜塑料棚面积仅2万亩,其中大棚0.6万亩,中小棚1.4万亩,而日光温室仅0.1万亩,玻璃温室约0.02万亩,棚室总面积仅2.12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蟠桃新秀──早硕蜜、早魁蜜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蟠桃新秀──早硕蜜、早魁蜜汤秀莲(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桃品组南京210014)蟠桃以其独特的果形、优良的品质而成为我省著名的珍稀果品。它栽培历史悠久,但过去地方品种存在成熟期集中,多为中晚熟,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一直未能较快地发展。为弘扬我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水分对水稻旱育秧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土壤水分对水稻旱育秧苗生长的影响吴永祥,陈留根,肖桂元,于圣筛,陆秀华(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泰州市泰东乡农科站)水稻是湿生性作物,对湿润或有水层的还原性土壤环境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历来采取水育秧方法。近年来,我省稻麦两熟地区,通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飞虱的效果

江苏农药 1994

摘要:吡虫啉是最近新研制开发的一种吡啶类内吸性杀虫剂,该药具有广谱杀虫活性,优良的内吸性和高残效性.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对飞虱、叶蝉、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有特效,对其他农业害虫亦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该文就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的效果进行介绍.

关键词: 防治效果 吡虫啉 水稻飞虱 试验结果 甲胺磷 相对防效 扑虱灵 可湿性粉剂 杀虫活性 残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病害消长因素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田间发生规律大体有冬前发生期、越冬稳定期、返青上升期、拔节盛发期和抽穗后枯白穗显症期五个阶段。小麦越冬前和早春拔节期有2个发病高峰,小麦根围土中病原菌群体数量消长也出现相应的2个高峰,病菌数量高峰较小麦发病高峰约提前20—25天。秋冬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冬前病害发生的主导因子,影响春季病害发生程度的重要气象因素是温度。相关性测定表明,温度与病害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因地制宜适期精量播种、平衡施肥和冬前防除麦田杂草等栽培技术,均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为害。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发病规律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肥是实现套播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套肥是实现套播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技术夏源陵,董百舒,吴安之,胡兴安,王振忠当前大多数农户对套播麦的施肥,仍如种板茬麦那样,在刈稻腾茬后进行,有的迟至水稻脱粒归仓之后。收稻后的施肥对机条播、坌沟压板等免耕麦是种肥,而对套播麦来说已是苗肥,在作物需肥与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