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低温胁迫对辣(甜)椒幼苗膜脂过氧化水平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园艺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目的与材料方法 低温是辣(甜)椒(Capsicum annuum L.)栽培中的主要限制因素。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辣(甜)椒苗期生长适宜气温、地温及生长发育温度最佳指标等方面均有过研究,而有关耐寒生理的研究则少见报道。本文研究了辣(甜)椒幼苗叶片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温下的消长规律及变化差异等。从活性氧伤害和膜脂过氧化角度对辣(甜)椒耐寒性机理作了探讨。

关键词: 辣(甜)椒 低温胁迫 膜脂过氧化 保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亲子典型相关在家蚕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数学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运用典型相关理论分析了家蚕亲代和子代两组数量性状,并对其遗传育种学意义作了探讨。由于亲子典型相关系数在数值上就等于亲子间典型性状的回归系数,所以亲子典型相关系数也代表了亲代典型性状将其遗传特征传递给子代典型性状的能力。典型性状作为多个数量性状的公共因子,在亲子代间具有最大的传递能力,对亲代典型性状进行选择,将具有最大的选择效果和最小的估计误差。

关键词: 亲子关系 典型相关 选择 数量性状 家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2001品系茸毛性状的遗传

中国棉花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的陆地棉品系2001的多毛性状具有一个显著的表达特征,即控制该多毛性状的基因在棉株整个生育期建构的不同器官中都开启表达。研究表明:棉花幼株及叶片、棉铃、苞叶等器官的多毛性状,都表现由一对显性主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方式,该性状的基因符号暂定为T6。文章还对基因的整体与局部表达特征作了讨论。

关键词: 陆地棉,茸毛,遗传,整体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灭虫了粉剂驱杀家畜主要寄生虫的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1994

摘要:本项研究完成了灭虫了粉剂以0.2g/kg剂量对多种家畜寄生虫的驱杀试验。试验的畜种有大家畜190头,其中黄牛136头、水牛21头、马2匹、骆驼31峰;中家畜1181头,其中猪199头、山羊61头、绵羊921头;小家畜(兔)748只。在寄生虫的种类上,包括多种圆形线虫、毛线虫、尖尾线虫、柔线虫、蛔虫、毛首线虫以及外寄生虫的疥螨、牛皮蝇蛆、羊鼻蝇蛆等。除对毛首线虫疗效不稳定外,对其它虫种均取得满意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灭虫了粉剂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等特点。推广应用该药将会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灭虫丁;线虫;外寄生虫;家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种资源对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

植物保护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稻种资源对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陈志谊,殷尚智,陆凡,陈毓苓,史阿宝(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随着高产、矮秆、多蘖良种的推广,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纹枯病的危害日趋严重,造成很大损失。当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栽培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对策,虽对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肥床旱秧抛植配套技术研究──Ⅰ.肥床旱秧抛植的立苗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肥床旱秧抛植配套技术研究Ⅰ.肥床旱秧抛植的立苗技术吴永祥,黄祥熙,陈留根,高德友,陆秀华,于圣筛(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东海县作栽站)(泰州市泰东农科站)水稻肥床旱秧,苗期长势平稳,秧龄弹性大;苗株矮壮,发根力强,拔秧时不带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蔺草收割、染土、干燥、贮藏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蔺草收割、染土、干燥、贮藏技术郑克武,唐银凤,周广义,朱立宏,刘金礼(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仪征市扑席乡农科站)收获是蔺草原料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适时收割、均匀染土、抢晴干燥和封闭贮藏几道工序。适时收割决定产量的高低;均匀染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小麦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性状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株高、穗粒数、总小穗数、单株有效穗、单株粒重、千粒重与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线性回归关系的研究,明确增加每穗粒数同时可以提高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就怎样提高每穗粒数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稳步提高每穗粒数,适当增加千粒重,挖掘穗部产量潜力,获得高产的观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茹系列产品开发前景广阔

河北农业科学 1994

摘要:香菇不仅含丰富的维生素B、C,而且还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维生素D有帮助儿童骨骼和牙齿生专的作用,经常食用香菇,还有预防肝硬化、降低胆固醇和抗癌等功能。由于香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胚胎热应激后耐低温性的变化

生物技术 1994

摘要:手术或屠宰采取措囊胚(B)、扩张囊胚(EB)。孵出囊胚(HB),置于含10%FCS的GIT液中进行42℃水浴10分钟的热应激和-7℃酒精糟10分钟的低温感受试验。结果,热应激对猪胚的存活率及发育率均无影响(P>0.05);而热应激提高了猪胚对低温的耐受程度,热应激的胚胎再经低温感受试验后,培养24小时的EB(φ<50)、EB(φ≥50)和HB的活细胞数分别较相应的对照组提高35.5%、41.3%和51.1%,差异显著(P<0.05),但在热应激处理液中添加了蛋白合成抑制剂者没有产生这一效果,此结果证明,热应激很可能诱发猪胚内产生抗低温的应激蛋白质,这为进一步研究猪胚胎冷冻和改进猪胚冷冻前处理提供了依据和可能途径。

关键词: 猪胚,热应激,应激蛋白,耐低温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