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热处理对鲜切果蔬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鲜切果蔬方便、营养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加工者和消费者的重视和青睐,然而短暂的货架期已成为限制鲜切果蔬发展的瓶颈难题。为了在保证其食用安全性的前提下,延长鲜切果蔬的货架期,有必要寻找或开发更为环保和安全的鲜切果蔬加工方法,来取代氯水清洗或其他化学试剂在果蔬去皮、切块、清洗等工序中的使用。热处理是一种传统的物理保鲜方法,而将热处理技术应用在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概括了热处理和热处理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对鲜切果蔬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的影响,同时归纳了热处理对鲜切果蔬保鲜的机理。以期为热处理应用于鲜切果蔬的贮藏保鲜和提高鲜切果蔬的食用安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清肽水解工艺及饮料配方的优化研究
《食品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蛋清粉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蛋清蛋白制备蛋清肽饮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蛋清蛋白的水解工艺和蛋清肽饮料的加工配方。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蛋清蛋白水解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pH>温度>时间。优化后蛋清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5℃, pH 8.5,酶解时间4 h。此条件下蛋清蛋白的水解度为32.9%,溶液DPPH清除率为42.10%。各因素对蛋清肽饮料感官评分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蛋清水解液添加量体积分数>柠檬酸添加量质量分数>蔗糖添加量质量分数。优化后蛋清肽饮料的配方为:柠檬酸添加量质量分数0.4%、蛋清水解液添加量体积分数25%、蔗糖添加量质量分数12%。此条件下的蛋清肽饮料酸甜适中,滋味可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黏虫蛹性别的快速鉴别方法
《植物保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蛹生殖孔的位置、腹部腹节的外部形态学特征、生殖孔(产卵孔)至排泄孔之间的距离,快速、准确鉴别黏虫蛹性别。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与第9腹节的产卵孔连接形成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生殖孔下端与第9腹节的前缘连接、产卵孔下端与第10腹节的前缘连接,形成2个明显的"人"字纹。雄蛹第8腹节无纵裂缝,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呈现的纵裂缝连接第10腹节,裂缝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瘤状突起。雌雄蛹排泄孔均在第10腹节腹面,雌蛹产卵孔下端至排泄孔上端之间的距离为(400.85±151.10)μm,雄蛹生殖孔下端至排泄孔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78.21±93.59)μm,约为雌蛹相应距离的一半。采用该方法观察的270头羽化蛹的性别鉴别准确率100%。该方法对于快速鉴别黏虫蛹的性别、开展黏虫相关的生物学研究以及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地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为探索麻地膜在烤烟种植上的应用,设置麻地膜、无膜和塑料地膜大田试验,研究麻地膜对烟田土壤温湿度、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平均温度塑料地膜>麻地膜>无膜,但塑料地膜土壤温度波动较大,麻地膜土壤温度变化相对缓和;麻地膜较塑料地膜提高了土壤含水量;生育前期麻地膜长势弱于塑料地膜,至成熟期麻地膜长势超过塑料地膜;麻地膜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较塑料地膜提高了6.5%和11.3%,较无膜分别提高了11.0%和25.3%,麻地膜中上等烟比例较塑膜和无膜分别提高了4.1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麻地膜提高了烟叶钾含量,降低了烟叶氯含量,总体化学成分协调性好于塑膜和无膜.麻地膜在保温性上强于无膜,在集雨性能上优于塑料地膜;麻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硼对紫云英结实特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与植物的细胞与功能、花粉管发育伸长以及对光合作用的产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运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开花前叶面喷施硼肥,探讨硼肥对紫云英花荚结实成粒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紫云英籽粒数、提高种子产量调控技术应用提供参考.选取"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在开花前叶面喷施清水(对照CK)、硼肥[500 (T1)、1000 (T2)、2000 (T3)、4000 (T4)、6000 mg·L-1(T5)].在成熟期,按常规考种法记载单位面积株数、分枝数、不同层花序的花序数、结荚数、籽粒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喷施浓度处理(除T3处理外)的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单荚籽粒数和荚果结实率在不同层花序上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明显.喷施浓度T3处理的单位面积花序数在第3~6层花序上较对照分别提高31.87%、40.79%、37.49%和44.99%,单位面积结荚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7.89%、32.69%、35.92%和25.84%,单荚籽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0.69%、23.54%、23.24%和22.03%,荚果结实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95%、2.56%、3.49%和4.51%,然而在第1和2层花序上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发现,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处理对紫云英单位面积有效株数、一级分枝数、单株一级分枝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综上,在紫云英花荚脱落开始之前叶面喷施2000 mg·L-1硼肥,可显著促进第3~6层花序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和单荚籽粒数的增加,从而促进荚果结实率的提高,最终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7—2018年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143个猪场采集4 203份血清样品,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河南省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达38.7%。按不同季节汇总分析,冬季阳性率最高(45.7%),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31.9%)(P<0.01)。按不同地区汇总分析,豫中阳性率最高(53.6%),其次为豫西、豫东和豫南,豫北最低(30.4%)(P<0.01)。按猪场不同规模汇总分析,小型规模猪场阳性率最高(46.0%),其次为中型规模猪场,大型规模猪场最低(32.9%)(P<0.01)。按猪群不同年龄汇总分析,母猪群阳性率最高(57.8%),其次为后备母猪和育肥猪,保育猪最低(12.2%)(P<0.01)。按繁殖母猪不同胎次汇总分析,6胎及以上母猪阳性率最高(73.8%),其次为3~5胎母猪和2胎母猪,1胎母猪最低(57.3%)(P>0.05)。同时,本试验也调查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伪狂犬病(PR)对弓形虫抗体阳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RRS发病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最高(49.4%),其次为PRRS阳性稳定场,最低为PRRS阴性净化场(9.2%),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PR阳性带毒场和PR阴性净化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24个PR阳性带毒场内,gE抗体阳性母猪和gE抗体阴性母猪的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也不显著。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猪群中普遍存在弓形虫感染情况。猪场通过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可以减少弓形虫的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敏感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掌握土壤质量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关系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改善和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中紫色土区典型小流域276样点土壤样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研究了川中紫色土区土壤质量主要敏感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1)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氮(STN)质量分数均值介于0.90-1.30g·kg~(-1);土壤总磷(STP)质量分数均值介于0.48-0.78 g·kg~(-1);土壤有机质(SOM)质量分数均值介于9.90-19.73 g·kg~(-1)。(2)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质量敏感因子主成分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且主成分与土地利用方式相关性排序表现为:第一主成分(铵态氮与物理性质),水田>水旱轮作田>旱地>林地>果园;第二主成分(STN和SOM),水田>水旱轮作田>林地>果园>旱地;第三主成分(STP和硝态氮),水旱轮作田>旱地>水田>林地>果园。(3)土壤质量主要敏感因子的变化能较好地响应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且土壤质量敏感因子与土地利用方式的CCA排序结果说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质量敏感因子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敏感因子改变的重要驱动力,这将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及提高紫色土区土壤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特别是减轻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子实体不同成熟度采收对产量、质量的影响和经济性评价
《中国食用菌 》 2019
摘要:在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瓶栽工厂化生产条件下,开展了平菇子实体不同成熟度采收对平菇鲜菇产量、质量、售价等指标的影响试验,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成熟度达9成~10成时采收,平菇子实体菌盖厚度显著大于成熟度达5成~8成时采收的子实体,成熟度达5成时采收的平菇菌柄长度最小.成熟度达5成时子实体呈黑灰色,且子实体朵形均紧凑、美观,成熟度达10成时子实体色泽变成浅灰白色,呈松散状.成熟度达5成时,单瓶产量为90.68 g,生物学效率仅为39.43%,成熟度达10成时单瓶产量可以达到153.12 g,生物学效率达到66.57%.子实体成熟度达8成时采收,其产值最高,成熟度为5成和10成时其产值较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