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新垦荒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方法对新垦荒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OM含量极低,土壤有效P极缺乏,NH4+-N缺乏,有效K局部缺乏,有效Ca、Mg、S含量丰富,尤其有效Ca含量较高。土壤OM、NH4+-N、有效P、K、Ca、Mg和S的变异系数在36.0%~164.6%之间。土壤OM及有效P含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87.8%及164.6%;土壤K和NH4+-N次之,变异系数分别为52.7%及53.4%,有效Ca、Mg、S的变异相对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36.0%、37.6%和46.5%。地统计学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各养分的空间变异结构有较大区别。有效P、K、Mg、S的基底效应介于25%~75%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OM、有效Ca及NH4+-N的基底效应均>75%,空间相关性较弱。根据半方差分析结果,利用GS+For Win-dows的Kriging最优内插法制作等值线分布图,从图中看出土壤OM、有效P、K的空间分布变异较小,分布均匀,NH4+-N的空间分布变异较大,有效Ca、Mg、S的空间分布具有中等程度的变异。


不同养分对籽瓜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及各养分对籽瓜与瓜籽的经济性状、瓜籽产量及收益的影响,确定各养分对籽瓜产量与效益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各养分对瓜籽的纵、横径无影响,N、P、K、Fe可明显提高单瓜鲜重、单瓜籽重、产籽率、瓜籽百粒重和出仁率,Cu、Mn、Zn则降低了单瓜籽重、产籽率和出仁率;各养分显著地提高了瓜籽的产量与经济效益,N仍是制约籽瓜产量的关键因素,其次为Zn、P,养分限制顺序为N>Zn>P>Fe>Mn>Cu>K;各养分对籽瓜产量与效益的贡献率大小有差异,氮素仍是增产、增收的主要限制因素,微量元素与钾素逐渐成为瓜籽产量与收益的限制因素。


马铃薯叶绿素含量、CAT活性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200 mm左右)与阴湿地区(年降雨量600 mm左右)对比试验,测定马铃薯品种生育期的叶绿素a、b含量和CAT活性,研究其与抗旱性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马铃薯叶片CAT活性提高,不抗旱品种较抗旱品种的CAT活性在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均高,且早熟不抗旱品种CAT活性更高。阴湿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a、b及b/a比值较干旱地区高,而干旱地区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b/a比值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叶绿素b含量愈高,品种抗旱性愈强。


河西走廊两粮一肥种植模式的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小麦/玉米间作套种绿肥两粮一肥种植模式的研究表明,以小麦/玉米150 cm带幅、玉米1行麦带套种绿肥饲草的种植模式较优,平均粮食产量可达13377.0~14731.5 kg/hm2;收获绿肥鲜草13668.0~16668.0 kg/hm2,增加产值2996.0元/hm2,增加效益21.10%;且培肥地力效果明显,是河西走廊"吨粮田"培肥土壤的一种有效措施。


脱毒兰州百合农艺性状研究
《北方园艺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脱毒兰州百合试栽后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脱毒兰州百合较常规不脱毒的开花后各物候期延迟3~9 d,整个生育期延长8 d左右;在各物候期,脱毒兰州百合地上、地下各器官的生长量始终较常规苗大,其中,叶片数在前期的(幼苗期及显蕾期)差异为极显著,而开花期后差异显著;但鳞茎重量的差异却与此相反,前两个时期差异不显著,而开花期后差异极显著;根重在幼苗期及开花期差异显著,而在显蕾期及谢花后差异极显著。根数始终表现为差异为极显著。脱毒兰州百合的叶绿素含量及内外在品质都有提高。不同海拔的3个试验地点,脱毒兰州百合均表现出优于常规未脱毒兰州百合的综合性状。


低温弱光对辣椒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低温弱光条件对2个辣椒品种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适温弱光(100μmol.m2.s-1,23℃/10℃)条件下,辣椒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增加,叶绿素a/b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光照的减弱,叶绿素a、b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b有上升趋势,低温弱光处理后,辣椒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