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中国粮食安全系数波动及政策选择

农村经济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评价粮食安全有四个较重要的指标,即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产量波动指数、粮食储备率和粮食自给率。本文利用熵值法对该四个指标赋权,构建粮食安全系数方程,得出我国粮食安全系数年度间波动较大、国家粮食安全还需高度重视的结论,因而减少我国粮食安全系数波动的核心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储备率。

关键词: 粮食人均占有量 粮食产量波动指数 储备率 自给率 粮食安全系数

高温干旱胁迫下三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草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多年生黑麦草的3个草坪型品种爱神特、百舸和球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各品种叶肉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5℃连续高温胁迫下3个品种的叶绿体均膨大变圆,并向细胞中央靠拢,且叶绿体内部分布有一定数目的脂质球体;PEG-6000(w/v)溶液(浓度为25%)处理的干旱胁迫下以球道的叶绿体结构受干旱胁迫伤害程度较重,出现基粒和被膜轻度破损,片层膨胀分化或溶解消失。高温干旱胁迫下3个品种的线粒体形态变化不甚显著,但其数量均有所增加,且3个品种叶肉细胞线粒体对高温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均强于叶绿体。爱神特对高温干旱胁迫处理的耐受性相对较强,球道和百舸的耐热抗旱性较弱,但两者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叶绿体 线粒体 高温干旱胁迫 超微结构

玉米栽培因子与水分利用效率模型研究初探

灌溉排水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极大值回归分析的方法,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肥等栽培因子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从多因素分析表明其影响顺序为:底钾(x5)>追氮(x6)>补水(x7)>密度(x2)>底氮(x3)>播期(x1)>追肥/补水生育期(x8)>底磷(x4)。在数学模型中,各栽培因子间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在正效应中,底钾(x5)与追氮(x6)的耦合效应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大。当播期为4月16日,密度为80959.6株/hm2,底施氮量为3.7 kg/hm2,底施磷量为1.2 kg/hm2,底施钾量为0.0056 kg/hm2,追施氮量为3.5 kg/hm2,补灌量为0.024 m3/hm2,在玉米6片展叶时追肥-补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达到理论最高值42.66 kg/(mm.hm2)。

关键词: 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均匀设计 数学模型 栽培因子 耦合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省的有效性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省的有效性,在温室条件下,通过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侵染麦苗发病,利用28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对分离自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的166个小麦白粉病菌株进行了毒性基因频率测定。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4 a、V4 b、V13、V20、V21、VXBD、V2+6、V4+8、V2+Mli、V4 b+Mli、V5+6、V1+2+9的出现频率为3.6%~29.7%,其对应抗性基因Pm4 a、Pm4 b、Pm13、Pm20、Pm21、PmXBD、Pm2+6、Pm4+8、Pm2+Mli、Pm4 b+Mli、Pm5+6、Pm1+2+9为目前山西省小麦白粉病菌的有效抗病基因,可供转育利用;毒性基因V1、V2、V3 a、V3 d、V3 f、V6、V17、V19、V2+Ta的出现频率为38.6%~79.4%,其对应抗性基因Pm1、Pm2、Pm3 a、Pm3 d、Pm3 f、Pm6、Pm17、Pm19、Pm2+Ta的利用价值已下降;毒性基因V3 b、V3 c、V3 e、V5、V7、V8的出现频率为92.5%~98.7%,其对应抗性基因Pm3 b、Pm3 c、Pm3 e、Pm5、Pm7、Pm8单独使用无利用价值。对各抗性基因在山西省小麦三个生态区的有效性差异分析认为,各生态区应针对毒性基因的变化动态结合农艺性状选择选用合适的抗性基因进行转育。

关键词: 山西 小麦 白粉病 抗性基因 毒性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激素浓度对柠条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小叶锦鸡儿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浓度的IAA、IBA、NAA、6-BA等单因子与不同比例的细胞分裂素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芽的诱导增殖过程中,MS+NAA1.5mg/L+6-BA0.5mg/L的培养基效果好,诱导率为86.7%。生根培养过程中,MS+IAA5.0mg/L的培养基效果好,诱导生根率为87.1%。

关键词: 柠条 茎段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谱拮抗菌B96-Ⅱ启动子的克隆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构建拮抗菌B96-Ⅱ的启动子文库,为B96-Ⅱ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提供试验基础。[方法]提取拮抗菌B96-Ⅱ的基因组DNA,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报告基因,以启动子探针pNW33N-gfp为载体,通过鸟枪法在E.coliDH5α中构建B96-Ⅱ的启动子文库。[结果]通过筛选获得了21个阳性克隆,编号为P1~P21,这些阳性克隆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研究表明,在热激时间为90 s、用4μl酶连产物原液进行转化时,所得转化子数量最多,平均每平皿可得到167个转化子。[结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96-Ⅱ启动子文库的成功构建为拮抗菌B96-Ⅱ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和环境行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拮抗菌 绿色荧光蛋白 启动子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和根瘤菌双接种对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效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山西省襄垣县矿区复垦土壤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三叶草的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丛枝菌根和根瘤菌能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和土壤中孢子密度,促进三叶草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元素的吸收,促进三叶草对土壤养分的活化,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加速矿区生态恢复。

关键词: 丛枝菌根 根瘤菌 矿区复垦 生态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新品种——金薄香8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薄香8号是从新疆引入优良薄壳核桃种子后,进行实生选种选育出来的金薄香系列新品系之一。坚果长圆形,三径均值3.90 cm,果形指数1.18;坚果质量11.5 g,仁质量7.2 g,壳厚1.0 mm左右,出仁率62.6%。缝合线宽而突起,结合紧密,内褶壁膜质,易取整仁,核仁饱满,深黄色,味较香。该品种生长势强旺,丰产性好,具有较高的无融合生殖能力,抗逆性较强。

关键词: 核桃 新品种 金薄香8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春谷子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在施肥与不施肥处理情况下,半湿润偏旱区春谷子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条件下,施肥可明显提高春谷子产量、干物质累积量、体内氮、磷、钾含量及其累积量;施肥或不施肥,春谷子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量随生育期呈典型"S型"曲线增长,其中抽穗灌浆期为累积高峰期,占总累积量的50%左右;植株氮含量随生育期呈曲线下降趋势,整个生育期植株含磷量呈"W型"变化,植株含钾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期;植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各生育期相对累积吸收比例,施肥与否差异不大;苗期氮、磷、钾的吸收量约占总吸收量的1%~3%,拔节期约占总吸收量的30%、20%、37%,是钾素吸收的高峰期,孕穗期约占22%、21%、34%,抽穗灌浆期约占43%、53%、23%,是氮、磷吸收的高峰期,籽粒形成期约占3%~5%;不论施肥与否,地上部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与干物质累积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植株氮、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春谷子 生育期 氮、磷、钾 吸收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可利用甲烷的克雷伯氏菌的分离及其在甲烷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山西太原水稻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甲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C611。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该菌株利用甲烷的培养条件,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4.4oC、接种量为6.7%、甲烷含量25%。以C611固定化细菌和溶氧响应仪为体系,采用电化学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甲烷的响应时间以及溶氧变化与甲烷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C611能利用甲烷,该反应体系对0~10%甲烷气体测定的响应时间小于100s;溶氧消耗量与通入甲烷气体含量呈线性关系,拟合系数(R2)为0.9994。以3%甲烷气体样品进行8次测量,测定平均值为3.09%,RSD为3.48%,相对误差为3%。表明该反应体系重现性良好,为该菌株进一步研究甲烷传感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甲烷 克雷伯氏菌 甲烷测定 溶解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