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双孢蘑菇原生质体杂交系统的建立

中国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双孢蘑菇的常规杂交育种由于次级同宗结合而变得困难。本文研究了蘑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从异核菌丝出发,制备与再生原生质体。根据自然性状,推定同核化再生株,栽培验证同核株,并根据配对行为确证同核株并分离异核化杂交种。本文认为原生质体杂交系统比常规杂交育种优越。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原生质体 同核化 杂交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食用菌加工蜜饯

今日科技 1993

摘要: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除鲜食、加工成干品,或盐渍、罐藏外,还可以深度开发利用,制成各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蜜饯、调味品、糖果、酒类等,这就提高了食用菌的经济效益。下面介绍食用菌加工蜜饯的方法。一、平菇蜜饯 1.选料及处理选菇体饱满、不开伞、无机械损伤的平菇。采收后立即放入0.03%焦亚硫酸钠溶液中处理6~8小时,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2.烫漂及硬化将处理好的平菇投入沸水中烫漂2~3分钟,以杀死酶的活性。烫漂后立即捞起,放入冷水中冷却。冷却后捞出,放入0.5~1%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渍10~12小时。硬化后用清水漂洗3~4次,以除去残液。然后捞出沥干水分,投入85℃热水中保持5分钟,再移入清水中漂洗3~4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麦与小麦对禾草灵耐药性的生理生化比较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1993

摘要:禾草灵(Diclofop—methyl)可以选择性地防除小麦田中的毒麦幼苗。毒麦叶面喷施禾草灵(1.125—2.25kg/ha)1—3天,叶片内源脱落酸增加1倍;3天后,叶片游离脯氨酸开始大幅度增加,光合速率明显受到抑制。小麦叶片喷施禾草灵后均未出现上述生理生化反应。

关键词: 毒麦 小麦 禾草灵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牧草饲料作物在发展节粮型养殖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草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调整畜禽结构,发展饲料报酬高的草食畜禽和淡水鱼类,是解决饲料不足和我国粮食短缺的有效途径。而广辟饲料资源,种植牧草饲料作物代替部分精饲料,以草节粮是上述措施的基础和关键。牧草比粮食作物能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提供更多的有效养分。同时牧草还是天然的全价饲料,营养全面,饲料转化率高,可直接或添加饲喂各种畜禽鱼等。农区发展牧草饲料作物是切实可行的:一是非宜粮地的开发和利用,二是改部分饲料粮地种植牧草饲料作物。在农田发展牧草饲料作物,从国外农牧业发展的经验和长远的观点看,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苏南丘陵镇江驸马庄农牧结合,发展粮、饲、草生产。和江苏省几年来种草养鱼的成功经验、就是有力的证明。

关键词: 牧草 农区 节粮型养殖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磺胺药治疗人工发病猪弓形虫病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磺胺5-甲氧嘧啶和磺胺6-甲氧嘧啶治疗猪弓形虫病,剂量各为0.068/kg体重肌肉注射.共治疗弓形虫人工感染发病猪9头,另设人工发病不治疗猪3头作对照、结果经治疗的3组病状明显好转,体温下降,精神食欲逐步恢复,对照猪死亡,表明两种药物均有治疗效果.6-甲氧嘧啶药效更加显著,治后35天剖解检查、细胞接毒、小鼠感染均未检到包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检测猪轮状病毒的一种新方法——夹心PPA-ELISA

江苏农业学报 1993

摘要:本研究将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PPA)这一通用试剂引入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建立于夹心PPA—ELISA,用于检测猪轮状病毒时显示出优越性,比夹心ELISA敏感,背景染色极低,健猪粪便的背景光密度与PBS相同。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夹心PPA-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草敌1号防除麦田杂草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磺酰脲类除草剂绿黄隆、甲黄隆具有用药量低、活性高、杀草谱广等特点,是稻麦连作区麦田较理想的除草剂.但绿黄隆对麦茬安全性较好,对下茬水稻安全性较差,而甲黄隆对下茬水稻较安全,而对麦苗的安全性较差.为了克服其不足,1990~1992年我们进行了绿黄隆、甲黄隆的混配研究,筛选出18%的麦草敌1号可湿性粉剂,同时进行了有关应用技术条件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南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农业经济问题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苏南(指苏、锡、常三市,下同)是我国农村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和较为发达的农业,相互联系互为促进共同推动了苏南农村现代化的发展。90年代如何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菌传小麦病毒病研究中几个问题的研讨

植物病理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然侵染小麦的病毒病,初步报道计有30余种,其中系经土壤中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的病毒病,自1923年(1919年发现)由Mckinny首次报道小麦(土传)花叶病[wheat(soilbor-ne)mosaic-WSBM]以来,先后又由铸方等和Slykhuis分别于1940(发现)~1961和1964年报道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铁(钛)对仔猪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442头杂交仔猪三日龄肌肉补铁(钛)。实验I设四组每组90头,等比例抽三分一仔猪检验血红蛋白(Hb);实验II82头,分为二组,全部检测Hb。本研究观察了不同含量的铁(钛)剂和不同阶段追加钛剂对0—60日龄仔猪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日龄一次性补铁以高浓度的血多素(200毫克铁/毫升)效果最佳,35日龄仔猪Hb值可达到10.08克%。(2)一次性补铁100毫克或30微克钛的作用效果类似,且30微克钛效果优于100毫克铁。但是二者单位浓度较低,不足于抵御仔猪生长早期Hb值的快速下降。(3)100毫克铁或30微克钛(后期追加钛)可部分缓解仔猪贫血症状。(4)仔猪1~8周龄内会出现生理性Hb值降低,补铁对仔猪成活是致关重要的。(5)三日龄仔猪臀部肌肉很薄,一次性注射剂量每侧不得超过一毫升,故使用补铁性针剂以高浓度为理想。

关键词: 仔猪 血红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