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长江中上游鱼类资源状况及增殖途径初探
《水利渔业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介绍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长江中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分析了长江渔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及鱼类资源变动的原因,对该流域主要经济鱼类的增殖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皂素鱼毒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Ⅲ.茶皂素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茶叶科学 》 1992
摘要:以茶皂素类作清池剂,通过实验室养殖池与生产上养成池进行茶皂素对对虾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茶皂素不会影响对虾的成活率;0.5、10ppm 3种浓度茶皂素清池比较,在历时56天的饲养过程中,对虾的日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636,0.688和0.834毫米,以10 ppm 处理的生长为最快;2.9ppm 浓度茶皂素在养成池中带虾清池的试验结果表明,对虾生长速度以清池后15天内为最快,说明应用茶皂素清池不仅不会影响对虾的生长,而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尚有促进对虾生长的作用。
中国东方鲀属鱼类一新种——晕环东方鲀
《海洋与湖沼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1979年7月—1981年11月间,在长江口采集到24尾体长为32—214mm的东方鲀属鱼类标本,经形态特征和解剖比较研究后,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晕环东方纯Takifugu coronoidus Ni et Li nov. sp.。正副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鲷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1992
摘要:该文对我国南、北方沿海不同种群的真鲷,在自然产卵季节和常温条件下进行了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1988年12月至1989年3月,在广东省大亚湾共育出商品苗13.7万尾,开辟了南海冬季培育商品苗的先例.1989年5月,由日本奄美群岛采购真鲷受精卵,运送我国南海大亚湾两批共出苗5.6万尾.开辟了北卵南运,利用南海高水温、生物饵料丰富快速培养商品苗的可行性.1990年5~7月份在青岛和烟台两地同时进行当年野生亲鱼自然产卵、育苗试验.青岛点育出37.2~82.0mm苗5.7万尾;烟台点育出30~36mm苗2.3万尾.说明北方沿海利用当年捕捞的野生亲鱼采卵,完全可以利用自然水温上升期培育出商品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