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尿素氮非营养影响因素及其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揭示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尿素氮(MUN)浓度非营养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系,探究非营养因素影响MUN浓度的内在机制.以北京、河北等地的17家奶牛场共24 508头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为研究材料,利用固定模型分析牛场效应、胎次效应、产犊季节、泌乳天数、泌乳季节、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评分对MUN浓度的影响,并按高(16~27 mg/dL)、正常(10~16 mg/dL)和低(0~16 mg/dL)对MUN浓度进行分组,通过显著性和相关性等多种方法分析非营养影响因素的规律及MUN对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牛场效应、泌乳季节和泌乳天数是影响MUN浓度的重要非营养影响因素;2)MUN浓度在群体水平上与乳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3,P<0.01),与体细胞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r=-0.441,P<0.01),且MUN浓度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3)相同乳脂率数据集分析表明,泌乳季节、体细胞评分与MUN浓度并无相关性(r<0.100);4)MUN浓度的变化极显著影响乳蛋白率、乳脂率、校正乳含量及脂蛋比(P<0.01).综上所述,非营养因素的波动导致了 MUN浓度的规律性变化,且泌乳季节、体细胞评分非营养因素通过影响乳脂率进而导致MUN浓度变化,关于乳脂率与MUN浓度的变化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乳尿素氮 固定模型 非营养影响因素 泌乳性能


饲粮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育雏期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育雏期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油鸡混合雏1 35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占1/2)。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18%、19%,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5%、1.00%、1.15%,分别统计0~3周龄、4~6周龄和0~6周龄生长性能,6周龄末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4~6周龄油鸡周平均采食量及周平均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周平均采食量(251.85 g)与周平均体增重(85.52 g)最大;饲粮赖氨酸水平对4~6周龄油鸡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赖氨酸水平为1.00%时料重比最低(2.95)。0~6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油鸡周平均采食量有影响显著(P<0.05),随着粗蛋白质水平增加周平均采食量逐渐增加,且在粗蛋白质水平为19%时达到最大值(184.58 g);赖氨酸水平对周平均体增重与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1.00%和1.15%赖氨酸组的周平均体增重均显著高于0.85%赖氨酸组(P<0.05),且料重比显著低于0.85%赖氨酸组(P<0.05);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互作对周平均体增重影响显著(P<0.05),在粗蛋白质水平为19%、赖氨酸水平为1.15%时周平均体增重最高(70.15 g)。2)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清尿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19%粗蛋白质组的尿酸含量(357.41μmol/L)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赖氨酸水平对血清白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15%赖氨酸组血清白蛋白含量(20.09 g/L)显著高于0.85%和1.00%赖氨酸组(P<0.05)。总体上,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0~6周龄雏鸡采食量,赖氨酸水平影响体增重和料重比,粗蛋白质与赖氨酸水平互作对体增重影响显著。推荐北京油鸡育雏期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9%、赖氨酸水平为1.15%即可满足其营养需求。
关键词: 粗蛋白质 赖氨酸 北京油鸡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高温持续时间对鸡粪堆肥中多重耐药菌、接合型质粒及耐药基因消减特征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堆肥过程中高温持续时间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及其携带的接合型质粒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ARGs)消减规律的影响,本研究在鸡粪堆肥初始物料中外源添加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菌液,并设置延长高温时间组(CT组)和常规堆肥组(NT组)两种堆肥条件处理,利用选择性培养及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多重耐药菌群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数字PCR定量检测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接合型质粒转移酶基因(MOBP)、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b]及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和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l1)等污染物相对丰度变化,对比获得了延长高温时间对多重耐药菌及其ARGs消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能够明显抑制堆肥中多重耐药菌的生长,并且CT组对其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NT组。堆肥结束后,五种基因在CT组的相对丰度消减率为79.82%~99.99%,但NT组中腐熟期结束后APH(3)-Ib、sul2、intl1等基因相对丰度均高于初始物料。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及其接合型质粒的消减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但APH(3)-Ib、sul2和intl1等基因在NT组的消减动力学却呈现明显的两段化特征,延长高温时间(CT组)能够抑制腐熟期出现的反弹。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NT组中ARGs丰度再次增加与Moheibacter、Halomonas等菌属的富集相关。本研究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延长高温持续时间,可降低堆体中部分ARGs潜在宿主菌的丰度,阻断其垂直传播的作用,最终减少成品肥中ARGs的丰度。


生菜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克隆及体外酶活测定
《植物生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 CHI)是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限速酶之一。生菜(Lactuca sativa)是全球性的叶用蔬菜,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本研究在生菜基因组中鉴定到一个编码查尔酮异构酶的基因LsCHI,该基因编码235 aa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查尔酮异构酶活性残基位点。系统进化分析显示, LsCHI属于I型查尔酮异构酶。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 LsCHI在生菜的地上部分表达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且在花序中表达量最高。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LsCHI并诱导表达,纯化后获得LsCHI蛋白。体外酶活实验表明, LsCHI蛋白催化柚皮素查尔酮转化为柚皮素。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查尔酮异构酶在生菜中的功能以及在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提供一定基础。


EMS诱变对岷江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浓度的化学诱变剂 EMS处理对百合干种子及经过沙藏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诱变浓度和诱变时间.利用化学诱变剂 EMS对岷江百合的自交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设置 3 个处理时间(2h,4h,8 h)和 4 个 EMS浓度(0,0.4%,0.8%,1.2%)对岷江百合自交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干种子在 0.4%,4 h时相对成活率达 65.38%,接近半致死剂量,而沙藏处理的种子在 0.4%,2 h时相对成活率达 62.3%,接近半致死剂量.因此,0.4%浓度的EMS,处理4h为 EMS处理百合干种子的较适宜方式,0.4%浓度的 EMS,处理 2h为 EMS处理沙藏种子较适宜方式.


早熟蟠桃新品种'瑞蟠25号'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瑞蟠25号’是以‘早星’为母本,‘早露蟠桃’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蟠桃新品种。花蔷薇形,有花粉。果实扁平,平均单果质量205 g,大果355 g;果面全着玫瑰红色;果肉白,硬溶质,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98%,粘核。果实发育期84 d。早果,丰产,盛果期产量30 t·hm-2。


甘菊ClCOL16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O基因通过光周期途径整合昼夜规律、光信号以及分生组织相关基因来调节开花时间,在植物成花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利用RT-PCR法从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中克隆得到一个CO家族基因,命名为ClCOL16(GenBank登录号:AOA52174);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抗性筛选并经过PCR鉴定得到T3代转基因植株;随机抽取6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与野生型(WT)共同于长日照环境(16 h/8 h光暗交替)培养,观察其表型,并于定植后37 d检测WT和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叶片的ClCOL16表达,以明确甘菊ClCOL16基因在植物光周期调控开花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解析菊花花期调控机理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甘菊ClCOL16基因含有一个1 278 bp的编码框,编码425个氨基酸;ClCOL16编码蛋白含有一个B-box和一个CCT保守结构域,为典型的CO家族第Ⅲ组成员。(2)NCBI同源比对分析显示,ClCOL16蛋白与除虫菊COL16蛋白(GenBank登录号:GEZ38716.1)的一致性最高,达到94.38%。(3)荧光定量分析显示,ClCOL16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表达受生物钟调节,在短日照调控下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4)异位表达结果显示,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ClCOL16基因拟南芥株系的花期提前了7 d,莲座叶减少了3~4片,叶片中ClCOL16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提高,表明ClCOL16基因能够促进转基因拟南芥开花。研究推测,甘菊ClCOL16基因可能是甘菊响应光信号、参与菊花光周期开花途径调控的重要基因。


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体系高质量发展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筑安全可控、循环畅通、高质高效的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体系,是新发展格局下稳定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依托.本文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智慧化转型的迫切需求,论述了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体系框架,总结了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的现有成效,凝练了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化水平不均衡、"信息孤岛"现象显著、配套支撑体系建设短板突出等制约发展质量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证提出了面向2035年农产品智慧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目标,建议采取深入开展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构建省级农产品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重点举措,切实推动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建设并发挥应有作用.


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鲜食玉米耗水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玉米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鲜食玉米主导品种农科玉(NKY368)与农科糯(NKN336)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不同品种鲜食玉米耗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NKN336全生育期耗水量为358.99 mm,日均耗水量为4.79mm/d,作物系数为0.272~1.611;NKY368全生育期耗水量为370.88 mm,日均耗水量为4.95 mm/d,作物系数变化范围为0.269~1.559.NKY368与NKN336均在抽雄吐丝期达到耗水高峰,耗水模数占比在52%左右.通过分析农田气象因素发现,太阳辐射、空气湿度与风速是影响鲜食玉米耗水的关键因素.综合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品质多因素评价,NKN336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9 052.80 kg/hm2、2.52 kg/m3,子粒中含有更高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及还原型V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