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活体检测吲哚-3-乙酸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传感器与微系统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吲哚—3—乙酸(IAA)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植物活体检测的实际需要,发展了适合植物茎秆活体检测的四阵列电极及用于植物果实活体检测的六阵列电极,通过一步法在铂(Pt)丝工作电极上沉积铂纳米颗粒(PtNPs)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膜,从而增强催化效果,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传感器在IAA浓度0.1~200μ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86,检测限为0.01μmol/L(S/N=3)。进一步利用所制备的传感器活体检测了黄瓜茎秆和黄瓜果实(CF)内的IAA含量,表明该传感器在植物生理状态的活体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北京混栽樱桃园果蝇物种组成及种群消长动态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果蝇是危害樱桃的重要害虫,为明确北京市混栽樱桃园果蝇物种组成和种群发生消长动态,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州樱桃育种基地诱集的果蝇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和形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比较园内不同果树(樱桃、梨、苹果、桃、李)和果园杂草上果蝇的种类组成及种群消长动态,组建果蝇-寄主食物网,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阐明果蝇种群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相关性。混栽樱桃园内共诱集到10种果蝇,其中巴氏果蝇(Drosophila busckii)、花果蝇属果蝇(Scaptodrosophila sp.)、叔白颜果蝇(Drosophila triauraria)、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为优势物种,分别占果蝇总数的27.7%、15.1%、14.7%、10.6%。果蝇物种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组成不同,巴氏果蝇种群数量在杂草上随生长季节持续下降,其他优势果蝇物种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种群波动情况相似。杂草上果蝇种类多样,种群丰富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园杂草是斑翅果蝇的主要虫源,是樱桃果实成熟期果蝇的主要孳生地。混栽樱桃园果蝇种类丰富,需重点关注叔白颜果蝇、黑腹/拟果蝇和斑翅果蝇的发生,同时,在果树生长前期清除园内杂草,减少果蝇在樱桃和杂草等寄主间相互转移,降低其混合发生频率,以减轻樱桃成熟期的危害。


基于知识图谱的番茄种植管理可视化查询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获取番茄种植管理知识的速度与准确率,研究了以图形式描述番茄在不同环境的种植管理,并基于知识图谱构建了番茄种植管理可视化查询系统。该方法利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模块化CREATE解决了Neo4j的缓慢和准确率问题,并利用PyQt框架构建可视化查询界面,通过问题预处理和语义相似度计算输出最合适的番茄种植管理知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响应时间和平均准确率比Cypher查询语言分别提高88.33%及1.97%,可操性比Cypher语言友好。研究结果可以在不同环境下为番茄生产管理提供高质量的种植管理建议。
关键词: 知识图谱 Neo4j 相似度计算 问题预处理 可视化查询


黄花蒿精油抑菌、抗氧化及毒理学特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京地区黄花蒿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黄花蒿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测定黄花蒿精油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琼脂扩散法评估抗菌活性,通过灌注小鼠不同剂量黄花蒿精油进行毒理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花蒿精油产率为1.04‰,GC-MS分析鉴定出 332种精油组分,其中 22个组分占总挥发物的 71.09%,相对含量较多的为蒿酮(19.34%)和(+)-α-蒎烯(6.10%);黄花蒿精油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与添加量呈量效关系,当其浓度为 10 mg/mL时,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分别为 40.03%和 92.97%;黄花蒿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12.67±0.29 mm)优于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9.27±0.25 mm);黄花蒿精油的LD50 为 7491 mg/kg,表明黄花蒿精油无毒性.该研究可为黄花蒿等蒿属植物的提取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黄花蒿精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抑菌性 毒理学特性


适于多物种的通用尾巴序列设计及通用体系的建立
《生物技术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荧光毛细管电泳由于其检测通量高、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个体鉴定、品种鉴定、物种鉴定等多种应用场景中。尾巴序列为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为解决已有尾巴序列无法满足多物种使用需求,本研究基于编码转译技术开发高效的通用尾巴序列(universal tailed-sequence,UTS)设计工具。基于此工具设计通用尾巴序列,构建适合多作物的通用型PCR体系和程序,提高荧光电泳通量和灵活性。【方法】基于编码转译技术开发高效的通用尾巴序列设计工具,并对3 755个常用汉字进行编码转译,并设置序列GC含量、发卡结构及同源引物二聚体退火温度等筛选条件得到符合条件的UTS。使用BLAST工具对通用尾巴序列设计工具生成的UTS在多种生物基因组上进行同源性评估,并在玉米、番茄、辣椒、西瓜等作物上进行实验评估,构建物种通用型实验体系及程序。【结果】通过设计工具编码转译并筛选共得到7 436 833个高质量的候选UTS,占所有字组的52.74%。挑选6个UTS在20个作物基因组上的BLAST结果显示其与M13相比具有更好的特异性。通过对通用引物扩增程序进行优化,使通用引物在多个物种上的扩增成功率达到或超过95%,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结论】利用编码转译技术开发通用尾巴序列,并为其搭配物种通用型扩增体系和程序,提供一种通量高、成本低的荧光电泳通用检测方法。


北京不同类型城市森林中PM2.5与O3的关联性分析
《环境科学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探究北京市城市森林不同类型林内PM2.5与臭氧的相关性对北京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北京市3个城市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站测得的PM2.5、O3浓度数据,系统分析不同类型城市森林PM2.5与O3浓度相关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春季,中心城区、近郊湿地区、近郊浅山区森林中PM2.5与O3浓度呈负相关,中心城区相关性最强(r=0.178,p<0.01);夏季各区域PM2.5与O3浓度均呈正相关,近郊湿地区相关性最强(r=0.095,p<0.01);秋季各区域PM2.5与O3浓度均呈负相关,近郊浅山林区负相关性最强(r=-0.428,p<0.01);冬季近郊湿地区PM2.5与O3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061,p<0.05),但中心城区和近郊浅山林区均呈负相关.(2)工作日期间夜间近郊浅山林区PM2.5与O3浓度相关性相对较强(r=-0.147,p=0.01),其余时间中心城区相关性相对较强,相关系数在-0.14上下波动,周末期间除夜间外,近郊湿地区相关程度相对较强,相关系数在-0.08上下波动.(3)当PM2.5浓度≤50μg/m~3或O3浓度>50μg/m~3时,PM2.5与O3浓度呈正相关;PM2.5浓度处于50~200μg/m~3之间或O3浓度≤50μg/m~3时,二者负相关性相对较强.研究显示,北京市城市森林中PM2.5与O3相关性在季节、不同区域昼夜尺度上有所差异,且林内各区域PM2.5和O3浓度总体呈负相关,表明PM2.5与O3的相互关系受环境背景浓度值、气象要素、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共同影响.
关键词: 城市森林 PM2.5 臭氧(O3) 相关性 北京市


褪黑素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Haif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Haifa’)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干旱(15%PEG-6000溶液)胁迫下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μmol/L)褪黑素(MT)浸种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G胁迫显著抑制了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正常生长;采用50~200μmol/L外源褪黑素浸种均可促进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提高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指数,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且随着褪黑素浓度增加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MT浸种对促进干旱胁迫下‘Haifa’白三叶种子萌发的综合作用排序为MT150>MT200>MT100>MT50>MT250,最佳处理浓度为150μmol/L。综上,褪黑素浸种可显著促进干旱胁迫下‘Haifa’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为进一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褪黑素开展白三叶抗旱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利用肠菌素摄取铁促生长的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菌素(Ent)介导的铁摄取系统在病原细菌生长和定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鉴定该菌不同血清型菌株能否利用肠菌素摄取铁发挥促生长作用,试验选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1~12型参考菌株,首先在限铁条件下通过肠菌素促生长试验鉴定不同血清型菌株能否利用肠菌素;进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铁螯合剂DFO、细菌接种量、肠菌素等因子,筛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利用肠菌素促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最后分别在限铁和富铁培养条件下通过生长曲线鉴定肠菌素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2个血清型菌株的促生长作用。结果显示,在测定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1~12型参考菌株中,除血清2型和10型外,其他型菌株在限铁条件下均可利用肠菌素促生长。不同因子筛选结果显示,最适细菌接种浓度为1×10~4 CFU/mL,添加DFO浓度为20μmol/L,而添加0.4、2.0、10.0μg/mL等不同浓度的肠菌素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均有显著促生长作用,且随肠菌素浓度升高而促生长能力显著增强。试验证实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可利用肠菌素促进其生长,同时证实不同血清型利用肠菌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解析肠菌素介导的铁摄取系统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北京种业科技创新的国际比较及提升路径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关键.北京是全国种业科技基础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的地区之一.对标发达国家种业,从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研发模式和种业企业竞争力4个方面对北京种业科技创新进行比较,剖析制约北京种业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聚焦北京种业科技创新引领,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育种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完善育种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部市协同形成合力等方面提出了北京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提升路径,以期为推进国家种业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13周龄北京油鸡6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只。组内各性别分别设置5个重复。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低代谢能(12.20 MJ/kg)、中代谢能(12.64 MJ/kg)、高代谢能(13.08 MJ/kg)3种不同的日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14~17周龄)。结果显示:(1)饲粮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血清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中代谢能组母鸡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中代谢能组公鸡(P<0.05);性别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母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公鸡(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公鸡(P<0.05);(2)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血清IgA、IgG、IgM、γ-干扰素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血清IgA、IgM、白细胞介素-6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中代谢能组Ig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低代谢能组IgM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高代谢能组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性别对血清IgA、IgG、α-干扰素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母鸡IgA和α-干扰素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IgG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肌肉中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中代谢能水平下含量最高;公鸡总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研究表明: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代谢能为13.08 MJ/kg时,免疫性能较好;代谢能为12.64 MJ/kg时,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味道更鲜,品质最优;从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公鸡较母鸡风味更佳。
关键词: 北京油鸡 代谢能 血清抗氧化指标 血清免疫 游离氨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