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Acipenser baerii Brandt ♀*A.schrenckii Brandt ♂)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研究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27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JZ-0,对照组)、0.3%(JZ-1)和0.6%(JZ-2)金藻多糖的饲料组.试验期为84 d.[结果]JZ-1和JZ-2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JZ-0组(P<0.05);JZ-2组的肥满度(CF)和饲料效率(FE)都显著性高于JZ-0(P<0.05);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JZ-1和JZ-2组的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JZ-0组的(P<0.05).与JZ-0组相比,JZ-1组和JZ-2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升高(P<0.05);JZ-2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iseqPE300测序结果显示,添加金藻多糖的各试验组肠道菌群的Chaol、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JZ-0组,NMDS结果显示JZ-1和JZ-2与JZ-0在肠道微生物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肠道菌群中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比例降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增加;狭义梭菌属、分节丝状菌属丰度增加.[结论]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饲料中添加0.3%的金藻多糖较好.


AIM2炎症小体在PCV2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动物医学进展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感染引起的猪圆环病毒病(PCVD)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PCV2能够引起仔猪免疫抑制,其具体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探索PCV2对巨噬细胞活化炎症小体的调控能够帮助进一步阐明PCV2致病机制。论文主要探讨PCV2感染对炎症小体活化的调控。分析了PCV2感染巨噬细胞对炎症小体通路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感染不同时期AIM2、caspase-1、IL-1β等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IL-1β蛋白水平的表达和上清的分泌,还检测了抑制AIM2表达对病毒感染介导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发现,PCV2感染激活了AIM2炎症小体通路引发炎症细胞因子大量释放,推测其可能是PCV2引发过度炎症反应的机制。
关键词: 猪2型圆环病毒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 炎症小体 白介素1β


种鸽饲粮磷水平对乳鸽血清生化指标、非靶向代谢物及组织中磷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亲鸽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无机磷对乳鸽血清生化指标、非靶向代谢物和小肠及肾脏中磷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为快速生长期乳鸽的磷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92对健康成年银王鸽(40周龄),随机分为4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产蛋后由亲鸽自然孵化和哺育乳鸽。试验期包括孵化期和哺育期,共46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总磷含量0.3%),其余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和0.8%无机磷,各组饲粮中Ca含量均为1.40%。分别收集7、14和21日龄乳鸽血清分析Ca、P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检测鸽乳中Ca和P含量;测定肠道(十二指肠和空肠)磷转运载体(NaPi-Ⅱb、PiT-1、PiT-2)及肾脏磷转运载体(NaPi-Ⅱa、PiT-1、PiT-2)的基因表达水平;检测14和21日龄对照组和磷添加(0.4%和0.8%)组乳鸽血清中的非靶向代谢物。【结果】(1)随着亲鸽日粮中磷添加水平的增加,鸽乳中磷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2)饲粮添加磷对乳鸽血清磷、ALP活性和PTH水平均未产生影响,而0.8%磷添加组血清钙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日龄增长,乳鸽血清ALP和PT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3)各日龄乳鸽小肠NaPi-IIb表达水平随亲鸽饲粮磷含量增加均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7和14日龄乳鸽PiT-1和PiT-2 mRNA在肾脏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肠道(P<0.01),但21日龄时肾脏和肠道的表达量相近,甚至PiT-1在肾脏的表达量低于空肠。7和14日龄乳鸽PiT-1 mRNA表达随饲粮磷水平增加而增加,7和21日龄时,0.4%加磷组Pi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0.8%组(P<0.05),采样部位和饲粮磷水平对7和14日龄PiT-1基因表达以及21日龄PiT-2基因表达有互作影响(P<0.05)。14日龄时,0.8%加磷组肾脏NaPi-Ⅱa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0.4%处理组。(4)14和21日龄时,对照组和加磷组乳鸽之间的显著差异代谢物中约50%为脂质和类脂质分子,其次是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再次是苯系物等某些有机物,且差异代谢物涉及到的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遗传物质合成及脂肪代谢等。【结论】(1)亲鸽饲粮中的磷水平显著影响其分泌的鸽乳含磷量,而乳鸽血磷含量较稳定,但是高磷组血钙含量下降,这有可能表明鸽对高磷耐受性较差。(2)乳鸽肾脏中PiT-1和PiT-2 mRNA表达大多随饲粮磷含量增加而增加,具体调控机制有待研究。(3)血液代谢组数据表明磷参与乳鸽体内多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如脂肪代谢和骨骼矿化等。


卵孢小奥德蘑覆土中有益细菌筛选与鉴定
《食用菌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培养卵孢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phanipes)覆土中的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能够促进卵孢小奥德蘑菌丝生长的细菌,并检测其溶磷、固氮、解钾及产生纤维素酶、生长激素和嗜铁素等生物活性,综合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有益细菌.结果表明:从覆土中分离获得256株细菌,其中8个属的54株细菌能够促进菌丝生长;芽孢杆菌(Bacillus)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优势属,占比分别为42.59%和25.93%;在54株细菌中,有14、8、6株细菌分别具有溶磷、固氮、解钾活性;有10、9、7株细菌分别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生长激素、嗜铁素.有益细菌54-14、41-60、57-71和27-17分别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草莓中氟啶虫胺腈及其代谢物降解规律及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探究草莓生长过程中氟啶虫胺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降解变化规律以及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草莓中氟啶虫胺腈及其代谢物的高灵敏度快速测定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明确氟啶虫胺腈在草莓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 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氟啶虫胺腈及其代谢物基质和溶液匹配标准曲线在0.1~10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01μg/kg,最低定量限为0.02μg/kg,不同添加浓度下回收率范围在88.16%~104.1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9.18%,符合痕量检测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在草莓中经过代谢会产生X11719474和X117210612种代谢产物,且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4.75 d;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在草莓中膳食暴露风险较低.结论 以10 g/亩剂量在温室草莓上使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氟啶虫胺腈及其代谢物X11719474和X11721061无显著膳食暴露风险.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代谢物 消解动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草莓


苹果四臂采摘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鲜食苹果智能化高效采收需要,该研究设计了四臂并行采摘的"采-收-运"一体式机器人系统,以代替人工采收作业.以中国矮砧密植高纺锤果树为对象,根据树冠内果实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四臂并行采摘执行部件的作业方式;建立了基于多任务深度卷积网络的果实可见区域识别模型,实现受遮挡果实离散区域语义分割及其归属关系的端到端判别;在此基础上,根据果实表面局部点云信息对其质心进行空间定位;提出了基于时间最优的四臂协同采摘任务规划方法,以实现机械臂对树冠内不同区域的高效遍历.最后在采摘机器人关键部件集成的基础上,在矮砧密植标准果园进行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对树冠内可见果实的识别率为 92.94%,被识别果实中定位精度满足机器人采摘操作要求的比例为 90.27%;机器人平均采摘效率为 7.12 s/果,其中四臂协同采摘效率约为单臂采摘效率的 1.96倍;对可见果实采摘成功率为 82.00%,对树冠内全部果实的采收率为 74.56%,枝叶遮挡干涉是造成采摘失败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为鲜果智能化采摘模式的探索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采摘 机器人 苹果 多任务网络 多臂协同 应用试验


取食Cry3Aa蛋白后黄曲条跳甲成虫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Cry3Aa蛋白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致死效果及作用机理,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黄曲条跳甲成虫取食Cry3Aa蛋白后的死亡情况,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Cry3Aa蛋白处理后成虫中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取食浓度为2 mg/mL的Cry3Aa蛋白6 d和12 d后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33.33%和77.78%;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蛋白处理后成虫中肠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理变化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柱状细胞变形、细胞间隙增大、微绒毛缩短并肿胀、线粒体变形、内质网肿胀。本研究表明黄曲条跳甲成虫中肠是Cry3Aa蛋白的重要作用部位,研究结果为揭示Cry3Aa蛋白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Cry3Aa蛋白 致死效果 中肠组织 病理变化


NO处理对黄金勾豆角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金勾豆角在采后极易转紫衰老,影响贮藏品质,为明确一氧化氮(NO)对采后黄金勾豆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0.2 mmol/L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溶液浸泡黄金勾豆角10 min,(8±1)℃贮藏条件下,测定贮藏过程中黄金勾豆角转紫率、锈斑率、外观品质、色泽、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质量损失率、硬度及相关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去离子水浸泡)相比,SNP处理可有效延缓转紫和锈斑的发生,降低黄金勾豆角的质量损失率,维持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抑制贮藏后期花青素含量的降低,减少丙二醛生成,提高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整体上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P<0.05、P<0.01),抑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P<0.05、P<0.01)。结果表明,SNP处理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变化延缓贮藏期间黄金勾豆角的转紫衰老,维持贮藏期间的品质,延长贮藏期。


两种樱桃番茄冷藏后风味品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千禧'和'吉甜一号'樱桃番茄冷藏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 4℃冷藏 16d后樱桃番茄('千禧'和'吉甜一号')风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樱桃番茄冷藏前后发生明显变化的挥发性物质是无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和芳香物质,采用HS-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 9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 27种醛类物质、23种醇类物质、4种酯类物质、11种酮类物质、3种呋喃类物质、9种烷烃类物质、12种烯烃类物质和 4种其他物质.与 0d相比,'千禧'和'吉甜一号'冷藏后总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分别降低了 7.08%和 3.68%.两种樱桃番茄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己醛和反-2-己烯醛相对含量在冷藏后下降,反式-2-戊烯醛、庚醛、1-戊醇、6-甲基-5-庚烯-2-酮和 1-戊烯-3-酮等经冷藏后相对含量均增加.与'千禧'相比,'吉甜一号'经冷藏后可以保留较高的醛类、酯类和酮类等樱桃番茄主要挥发性物质含量,故'吉甜一号'更利于采后储运和低温冷藏,可为高品质樱桃番茄采后储运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 风味品质


外保温连栋温室光热环境及保温性能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中国北方地区连栋温室冬季加温能耗大、盈利性和可持续性差等问题,该研究以降低屋面热损失为出发点,设计了大屋面外保温连栋温室,将外保温系统创新应用于连栋温室,并在山东寿光地区,以文洛型连栋温室为参照,对该温室光热环境及保温性能进行试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1)连续40d白天(10:00—16:00),外保温连栋温室作物冠层上方平均太阳辐射为152 W/m~2,总透光率(含天沟下方)为40%,比文洛型连栋温室高7个百分点。外保温连栋温室跨中采光最佳,跨东、跨西及天沟下方太阳辐射强度与跨中相比分别减少17%、29%及46%。2)太阳升起后,外保温连栋温室东、西屋面外保温被依次收拢,09:30—12:00室内气温升速为1.9℃/h,较文洛型连栋温室低0.3℃/h,收拢保温后10min内室内气温骤降幅度比文洛型连栋温室低0.3℃。温室采用空气内循环加温,地面出风,再由设备间风机组内侧窗回风;加温期间(20:00—07:00)室内空气水平方向平均温差不超过1.2℃,垂直方向不超过1.0℃。外保温连栋温室水平方向气温分布均匀,垂直方向温差小于文洛型连栋温室。3)夜间,外保温连栋温室平均气温为13.1~16.1℃,室内外平均温差为12.8~21.0℃,覆盖外保温被的屋面平均热通量为50.0~97.7W/m~2,单层玻璃屋面为217.6~367.9 W/m~2,覆盖外保温可减少75%的玻璃屋面热损失。同期,采用双层内保温的文洛型连栋温室屋面平均热通量为141.1~232.2 W/m~2,外保温连栋温室与之相比屋面热损失降低36%,具有更佳的保温性能。加温期间外保温连栋温室平均热量投入实测为74.5W/m~2,并维持17.4℃的室内外平均温差,能耗较低。最后拟合了室内外温差对不同温室屋面热通量的影响,外保温连栋温室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该研究为连栋温室低碳节能发展提供了新型温室结构,也为外保温连栋温室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 温室 温度 环境 保温 太阳辐射 空气温度 热通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