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枸杞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枸杞棉蚜经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后的取食行为差异,本试验利用浸渍法对棉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棉蚜在枸杞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蚜的死亡率随着制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处理后棉蚜的死亡率逐渐增加,第2天2种制剂最高浓度的校正死亡率达到40%以上.5 d后2种制剂的致死作用达到最强,其最高浓度处理下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97%和95.97%.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3个浓度处理的棉蚜在总记录时间为8 h内均产生7种波形,分别是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C波、电位下降波pd波、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1波、韧皮部被动取食波E2波、机械阻碍波F波、木质部主动取食波G波.1#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棉蚜成虫拒食时间由长至短依次为2#制剂 1×106 cfu/mL 浓度、1 # 制剂 4 ×106 cfu/mL、2 #制剂 4 ×106 cfu/mL、1 # 制剂 1× 106 cfu/mL、2 #制剂 2.5 × 105 cfu/mL和1#制剂2.5×105 cfu/mL,2#制剂1×106 cfu/mL浓度对棉蚜的拒食作用最强.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枸杞棉蚜的取食行为都有影响,其中2#制剂对棉蚜产生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有效防控棉蚜种群的真菌杀虫剂.

关键词: 棉蚜 蜡蚧轮枝菌 可分散油悬浮剂 取食行为 刺吸电位图谱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牧与舍饲模式对滩羊肉品质、瘤胃环境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研究放牧与舍饲2种饲养模式对滩羊肉品质、瘤胃菌群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健康、体况接近[(20.20±2.10) kg]的盐池滩羊公羔32只,随机分为舍饲组(C组,饲喂全混合日粮)和放牧组(G组,采食放牧草地),每组16只。饲喂87 d后屠宰,测定其背最长肌肉品质,同时采集新鲜瘤胃液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放牧与舍饲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舍饲滩羊肌内脂肪、熟肉率、pH(45 min)、背最长肌肉色L与肉色b显著高于放牧滩羊(P<0.05),而放牧羊肉pH(24 h)和肉色a显著高于舍饲羊肉(P<0.05)。瘤胃发酵参数分析发现,放牧滩羊瘤胃pH、异丁酸、异戊酸、乙酸/丙酸显著高于舍饲滩羊(P<0.05),而2组的氨态氮、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无显著差异(P>0.05)。2组检测到OTU总数为2106个,其中放牧组和舍饲组分别为1869和1445个,特有OTU数分别为661和237个,分别占OTU总数的31.38%和11.25%。放牧组瘤胃菌群中观测到的物种数、Shann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而2组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2组滩羊瘤胃中优势菌门主要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在舍饲滩羊样本中的相对丰度为81.38%,高于放牧组的52.96%(P<0.05),而厚壁菌门在舍饲组中相对丰度为15.88%,低于放牧组的37.42%(P<0.05);舍饲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为1.14%,低于放牧组的5.56%(P<0.05)。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主要为未鉴定的普雷沃氏菌科(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未鉴定的拟杆菌科目(unidentified_Bacteroidales)、未鉴定的瘤胃菌科(unidentified_Ruminococcaceae),其中未鉴定的普雷沃氏菌科占比最高,放牧组相对丰度为14.74%,高于舍饲组的4.35%(P<0.05)。放牧组中未鉴定的拟杆菌科目相对丰度为3.63%,稍高于舍饲组的3.32%(P>0.05)。放牧组中未鉴定的瘤胃菌科相对丰度为6.49%,高于舍饲组的2.11%(P<0.05)。【结论】饲养方式可影响滩羊肉品质及瘤胃内环境,其中舍饲有利于脂肪沉积,改善羊肉嫩度,而放牧可提高瘤胃菌群多样性,有利于瘤胃健康。

关键词: 饲养方式 宁夏滩羊 肌内脂肪 瘤胃pH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春4号×河东乌麦F_(6:7)家系籽粒蛋白质性状及候选基因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宁春4号和河东乌麦杂交、自交F_(6:7)家系进行籽粒蛋白质性状及候选基因分析,以期挖掘与籽粒蛋白质性状相关的基因,为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蛋白质性状差异较大的2个亲本(宁春4号和河东乌麦)及其杂交、自交的551个F_(6:7)家系为材料,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通过高、低值株系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注释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鉴定籽粒蛋白质性状相关基因。【结果】籽粒蛋白质相关性状在F_(6:7)家系中均出现明显分离,分布均呈连续正态分布。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5.64%、33.31%和39.06 mL,介于双亲该性状值之间,其中,超中亲比例为29.04%~77.31%,超高亲比例为7.08%~39.56%;变异系数排序为沉降值(10.99%)>湿面筋含量(6.07%)>粗蛋白含量(5.70%),且三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551个F_(6:7)家系被聚为四大类群(Ⅰ~Ⅳ),分别包括148、125、171和107个家系,其中,类群Ⅳ的平均粗蛋白含量(16.87%)、湿面筋含量(35.96%)和沉降值(45.02 mL)均最高,为优异类群。根据高、低值株系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从中筛选出4368个DEGs,其中,970个为上调表达,3398个为下调表达。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差异表达主要发生在细胞区域,涉及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器等组分,同时也发生在细胞连接等部位,通过调节结合、催化等分子功能,引起细胞过程、代谢过程、胁迫反应和应激反应为主的生物过程协同变化。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DEGs显著富集到9条代谢通路(P<0.05),其中筛选出4条与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及其DEGs,10个DEGs与组氨酸代谢、21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8个与酪氨酸代谢、8个与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及谷氨酸代谢相关,其中有7个DEGs上调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F_(6:7)家系出现许多超亲类型,其中沉降值具有较大改良潜力。类群Ⅳ为籽粒蛋白质性状优异类群,可用于蛋白质性状优异品种的育种实践。基于富集功能分析筛选出组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酪氨酸代谢、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及谷氨酸代谢4条通路与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调控机制有关,并鉴定出7个与籽粒蛋白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小麦 家系 粗蛋白含量 湿面筋含量 沉降值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在肌内脂肪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技术在单细胞水平对转录组进行测序,可从表达量、细胞量及细胞组成等多种角度描述样本,主要包括单细胞分离、mRNA反转录、文库构建、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等步骤。单细胞分离是scRNA-seq技术操作的第一步,常用的细胞分离方法有连续稀释法、显微操作法、荧光激活流式细胞术、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术和微流控技术。基于不同细胞捕获、cDNA扩增和文库构建开发了许多scRNA-seq方法,如CEL-seq2、Drop-seq、MARS-seq、SCRB-seq、Smart-seq、Smart-seq2等。与传统测序方法相比,scRNA-seq可识别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信息、记录细胞的空间位置、跟踪不同细胞谱系在分化过程中的轨迹,这为研究难以大量提取的肌内脂肪细胞分子特异性和发生分化过程带来极大便利。作者简要介绍了scRNA-seq技术的关键步骤,比较分析了单细胞分离和转录组测序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肌内脂肪细胞的起源以及scRNA-seq在肌内脂肪细胞的亚群和标记基因鉴定以及细胞分化轨迹追踪中的应用,以期为肌内脂肪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肌内脂肪细胞 细胞异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盐碱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及耐盐碱性评价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置0 (CK)、20、40、60、80 mmol·L-1浓度复合盐碱溶液(NaCl、Na2SO4、NaHCO3、Na2CO3混合液)对39个苜蓿品种(系)种子进行萌发期耐盐碱试验,以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鲜重为评价指标,探究复合盐碱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及耐盐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碱浓度增加,各指标均下降;当复合盐碱浓度为60 mmol·L-1、pH为9.3时,各耐盐碱指标在苜蓿各品种(系)间差异显著,是开展苜蓿耐盐碱性鉴定适宜的浓度;根据以上指标耐盐碱系数的加权隶属函数值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及耐盐碱级别划分,鉴定出种质“岩石”“标靶”和“阿迪娜”为高度耐盐碱型,种质“中苜1号”“DS310FY”“盐宝”“草原1号”及“Magnum CR”为耐盐碱型。

关键词: 苜蓿 萌发 复合盐碱胁迫 耐盐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蚯蚓处理牛粪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解决宁南山区农村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卫生和土壤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大平二号"蚯蚓处理牛粪,采用室内分析方法了解蚯蚓摄食牛粪秸秆混合物的效果.结果表明,牛粪经蚯蚓处理后蚓粪质地疏松、颗粒明显、无臭味.蚓粪容重平均为0.39g/cm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平均为85.85%、62.86%、22.99%,透气性和通水性明显改善.pH、水溶性盐总量降低,性质趋于中性.相比鲜牛粪,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及碳氮比分别减少了62.6%~69.8%、41.1%~49.0%、20.7%~33.2%和34.3%~47.8%,全磷含量增加了1.3~2.0倍,添加适量玉米秸秆有助于蚓粪有机肥品质提升.蚯蚓处理加速了牛粪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分别较鲜牛粪减少了74.0%~77.5%,65.6%~83.1%,5.2%~16.3%.蚯蚓处理对Cu、Zn去除效果好,对Pb、Cr的去除效果不佳.蚯蚓对牛粪物料转化效率为43.42%~65.15%,添加玉米秸秆可以提升转化效率.当地养殖户可利用蚯蚓对牛粪等畜禽粪便进行转化,提升粪污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关键词: 蚯蚓 牛粪 畜禽粪便 玉米秸秆 蚓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培肥措施对宁南旱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宁南旱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内在联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0.6倍腐熟牛粪(CF1)、常规施肥+腐熟牛粪(CF2)、常规施肥+秸秆还田(CFS)4个处理,通过1年田间试验,研究土壤肥力、纤维素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正乙酰葡萄糖氨基胺酶和碱性磷酸酶及土壤细菌、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培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CF2处理的土壤养分最高。与CK处理相比,CF2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显著提高了2.22%、112.18%、52.13%和16.45%。与CK相比,CF2处理的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二糖水解酶、正乙酰葡萄糖氨基胺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了107.63%、10.72%、4.40%和39.88%。与CK相比,CF1、CF2和CFS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CF1和CF2处理增加了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对于微生物群落而言,CF2处理增加了土壤细菌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土壤真菌被孢菌门、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综上,CF1、CF2和CFS处理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β-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对腐熟牛粪的响应更为敏感。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构成的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土壤真菌群落构成的环境因子。因此,常规施肥+腐熟牛粪(CF2)处理有利于提高宁南山区的土壤肥力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关键词: 腐熟牛粪 秸秆还田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核雄性不育系pby-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辣椒(Capsicum annuum L.)雄性不育系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的特征,为研究羊角椒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羊角椒核雄性不育系pby-1和保持系PBY-1为材料,观察花蕾7个时期的发育情况及盛花期的花器官,测定盛花期花粉的生活力及减数分裂、四分体及单核3个时期花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分析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比较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茉莉酸(JA)及脱落酸(ABA)含量差异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结果】与野生型PBY-1相比,不育系只有花器官结构与其不同,花药干瘪,花粉无生活力。在羊角椒花蕾发育的3个时期,不育系与可育系之间在保护酶活性与内源激素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不育系SOD活性始终显著低于保持系,而CAT活性始终显著高于保持系,POD活性在减数分裂期和四分体时期显著低于保持系,MDA含量只有在单核时期显著高于保持系;四分体及单核时期GA3含量、IAA含量高于保持系,ZR含量始终高于保持系,减数分裂期JA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四分体时期IAA含量明显高于保持系;不育系和保持系IAA/ABA、IAA/GA3、IAA/JA、IAA/ZR、ABA/GA3、ABA/ZR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IAA/ABA的比值高于其他内源激素含量的比值。【结论】不育系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异常以及激素比值的变化可能影响了减数分裂、四分体及单核3个时期的花药内源物质和花粉活力,导致羊角椒不育系花药中花粉发育受阻、形成败育。

关键词: 辣椒 雄性不育 形态学 抗氧化物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份西瓜种质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西瓜抗旱种质并鉴定苗期的关键抗旱性指标,综合评价西瓜资源的抗旱性,为西瓜抗旱育种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5份西瓜材料为试材,采用苗期盆栽试验,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浇水2个处理,测定西瓜生长指标(株高、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和根冠比)及生理指标(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相对电导率),运用隶属函数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比较各西瓜种质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差异,评价种质苗期抗旱性,筛选关键抗旱指标.[结果]干旱胁迫抑制了西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同时显著抑制了西瓜幼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下部鲜质量,株高、根长、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普遍降低,但对根冠比存在正向和负向两种不同的影响结果;干旱处理后,西瓜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普遍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普遍降低,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因种质不同而表现出不同差异.[结论]苗期抗旱性强的西瓜材料有M20、ZTC、M33、M24和M26,可作为后期西瓜抗旱育种的材料;地上部鲜质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地下部干质量和根长可作为西瓜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性状指标.

关键词: 西瓜 种质资源 干旱胁迫 抗旱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豆科牧草抗旱性研究与评价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牧草生长的水分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适合干旱地区的优质抗旱牧草,本研究以5种多年生豆科牧草(草木樨状黄芪、牛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小冠花、鹰嘴紫云英)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水分、牧草农艺性状(绿叶数与株高),利用均方根偏差(RMSD)计算绿叶数和株高离散度与土壤水分离散度,并计算两者间的权衡关系,以土壤水分为自变量,权衡值为因变量,利用分位数模型界定维持植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土壤水分阈值,同时结合干旱胁迫下牧草生理指标,达到科学评价牧草抗旱性的目的,结果表明:1)胁迫前期牧草农艺性状优于对照,随胁迫时间延长,牧草农艺性状大体呈下降趋势;2)土壤水分阈值(绿叶数)分别为草木樨状黄芪(17%)、牛枝子(10%)、鹰嘴紫云英(5%),土壤水分阈值(株高)分别为草木樨状黄芪(16%)、牛枝子(14%)、鹰嘴紫云英(10%);3)以隶属函数法对7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5种多年生豆科牧草抗旱性强弱表现为:牛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小冠花>鹰嘴紫云英>草木樨状黄芪;4)综合牧草外部性状与内部生理评价,选出可耐受中度干旱地区的牧草为牛枝子,可作为中度干旱区的引种牧草.

关键词: 豆科牧草 干旱胁迫 水分阈值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