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二倍体棉种间杂种F_1的形态和细胞学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摘要:研究了中棉(Gossypium arboreum race sinense)×长须棉(G.barbosanum Phillips & Clement)、草棉(G.herbaceum race kuljianum)×长须棉、草棉×异常棉(G·anomalum Wawra & Peyr)、草棉×司笃克氏棉(G.stocksii Master in Hooker)四个种间杂种F_1的一些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四个种间杂种一代,有的性状表现双亲类型,有的则表现超亲.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各不相同,依次分别为:2.18 Ⅰ+11.06 Ⅱ+0.032 Ⅲ +0.37 Ⅳ+0.008 Ⅵ+0.008 Ⅶ;3.63Ⅰ+11.17 Ⅱ+0.01 Ⅳ;3.07+11.42 Ⅱ+0.027 Ⅲ和15.56Ⅰ+5.21Ⅱ+ 0.01 Ⅲ.这一结果表明,草棉与长须棉、异常棉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与司笃克氏棉的亲缘关系较远;而中棉与长须棉之间存在染色体易位等结构变异.由此推断,草棉比中棉更接近B染色体组棉种,可能草棉由B组棉种进化而来,然后由草棉经过染色体结构变异,进化产生了中棉.试验中还发现在减数分裂四分体形成时期存在多分孢子等现象.

关键词: 棉花 种间关系 形态 细胞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化肥试验网肥料定位试验总结(二)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徐州黄潮土类沙土上有机无机氮定位试验也表明,5:5处理产量最稳定,变异系数最小。随有机肥料氮比例增加,作物吸氮量减少,磷钾吸量提高,NPK吸收比例协调,植株抗逆性增加。养分收支(N_(30))3:7氮素有余,磷钾不足,5:5及7:3氮磷钾皆有盈余,0:10氮素盈余多,磷钾亏损大。随年限延续,有机氮吸收率提高,无机氮吸收率下降。土壤中全氮略高于土壤无肥区10年平均值0.074%,较原始土壤0.078%下降5.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JW系列水稻广亲和品系的特性及其利用价值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JW系列水稻广亲和品系除了具有较高的籼、粳杂交亲和性外,在产量性状、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开花习性等方面较之02428等广亲和质源亦有不同程度的改良。有的品系与籼稻配制杂交F_1,未出现生育期超长现象。部分广亲和系还对核质互作不育系具有良好的育性恢复功能。用JW系列广亲和品系配制的业种间杂交F_1大多表现出较强的优势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酯酶同工酶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摘要:对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和大豆纹枯病菌同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_(1-1A)群,谱带特征相同,具有一条主酶带,迁移率(Rf)为0.52;属于立枯丝核菌,AG_4群的棉立枯病菌也仅有一条主酶带,但迁移率为0.47.在测试的46个禾谷丝核菌R.cerealis CAG_1群菌株(大、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分别为12个和34个)中,其酯酶谱带特征基本相同,均有2—4条主酶带,其主酶带迁移率分布在0.39—0.77之间,但菌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禾谷丝核菌AGC_1群1个菌株(小麦纹枯病菌),其迁移率在0.49—0.73之间有4条相近的主酶带,但着色颜色较浅.3个立枯丝核菌AG_5群菌株(大、小麦纹枯病菌分别为1个和2个)的谱带特征相同,有二条着色较浅的主酶带,迁移率分别为0.28和0.33.可见,酯酶酶谐与菌丝融合群的关系较为密切,不同作物来源的同一融合群菌株具有相似的谱带.

关键词: 酯酶同工酶 作物 丝核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0份光敏核不育材料引种观察简报

杂交水稻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989—1990年,将50份光敏核不育材料(其中籼型27份,粳型23份)在南京自然条件下,对其育性表达、开花习性及其农艺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系统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子特征及其抗老化特性的研究

作物研究 1992

摘要:采用10%的乙醇溶液对441份大豆品种进行老化处理,结果指出,野生大豆的抗老化特性极显著强于夏大豆和春大豆;极小粒种的抗老化性极显著强于其他粒重的大豆;双色和黑色种子的抗老化性显著强于其他粒色大豆;粒形较园、种皮光泽较强、种子不爆皮、蛋白质含量较低、种皮较薄、吸水较慢、种子休眠率较高的材料,一般抗老化特性都较强。为了将抗老化育种和培育优良品种结合起来,我们可将种子粒形、种皮光泽、种子爆皮性、种皮厚度和种子吸水速度等性状作为抗老化的选择因子。

关键词: 种子老化 种子特征 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属多年生野生种收集、评价及利用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届Glycine分为Soja和Glycine两个亚属,Soja亚属包括栽培种G.max及其最近缘的一年生野生种G.soja;Glycine亚届由多年生野生种组成。随着大豆育种工作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在育种中的应用价值。过去种质利用仅限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新品种——苏蜜2号(苏杂三)的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我省西瓜在大面积生产中自推广麦瓜稻茬口以来,在品种的应用选择上普遍采用产量稳定、品质好、熟性早的早熟种苏蜜1号,但最近反映苏蜜1号有退化现象,且上市期过于集中,遇到温度低、天气凉,有时会出现卖瓜难,而进入炎热高温三伏天,苏蜜1号又基本脱销,只能从省外调进中、晚熟品种新澄、新红宝等来调节市场。因此,迫切需要选育一个优质、高产、耐贮性好的西瓜品种,以满足消费者在7月下旬至8月初能吃到优质可口的西瓜的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涝渍逆境对玉米根系磷酸戊糖途径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摘要:涝渍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磷酸戊糖途径占总呼吸的百分率增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升高;次生根的增幅大于初生根。耐涝品种与不耐涝品种相比根内磷酸戊糖途径的增强没有明显差异,但玉米与水稻相比,上述增值与二者的耐涝性一致。

关键词: 玉米 涝渍 磷酸戊糖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_2培养箱的使用和维护

现代科学仪器 1992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科学研究的进展,体外培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体外培养用的专用设备??CO_2培养箱,在我国已拥有一定数最.主要是引进设备.由于此类设备的规格型号繁多,生产厂家各异,性能也不尽相同.如果使用和维护不当,常常会导致功能失常或造成故障.该文以美国产SHEL-LAB 1810,1820型和NAPCO-6200型CO_2培养箱为例,帮助读者掌握CO_2培养箱的使用方法,并解决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使用方法 引进设备 培养温度 培养箱 重新设定 维护 科学研究 培养技术 校准 体外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