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甘肃省肉羊生产区域结构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肉羊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肉羊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酒泉市、金昌市、白银市、临夏州、张掖市、武威市、庆阳市、嘉峪关市,其中酒泉市、金昌市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远高于其他市(州),说明酒泉市、金昌市在肉羊生产上有很强的综合比较优势。平凉市、陇南市、天水市肉羊综合优势指数较低。在综合优势度较大的地区可适度扩大规模生产,而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区域则应相对减少养殖数量,使甘肃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和合理。同时提出了提高甘肃省肉羊生产比较优势的措施,即完善肉羊生产的区域布局,继续加快肉羊优势产业带建设;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抓好肉羊产品的加工,延长产业链。

关键词: 肉羊 比较优势 区域结构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水分下限对固定道垄作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固定道垄作小麦生长和高产的适宜土壤水分下限,通过田间裂区试验,设置了4个土壤水分下限水平(分别为计划湿润层土壤田间持水量的40%、55%、70%和85%),研究了传统耕作和固定道垄作方式下土壤水分下限对小麦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道垄作栽培能够明显提高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土壤水分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时,固定道垄作栽培的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较大,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也较高。综合来看,在河西绿洲灌区,固定道垄作小麦的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下限 固定道垄作 生长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期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对水分敏感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酒单2号和豫玉22号幼苗在水分胁迫及复水后株高、植株生物量、叶片MDA含量、SOD、POD及CAT等酶活性的变化,以探讨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可抑制2个玉米品种苗期植株生长,导致株高、地上部生物量显著下降,酒单2号对干旱的敏感性高于豫玉22号。复水后,2个品种的株高、生物量都产生了补偿效应,豫玉22号更明显。干旱胁迫增加了2个品种叶片的丙二醛含量,豫玉22号变化幅度小于酒单2号。复水后豫玉22号叶片中MDA含量更接近于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豫玉22号通过保持较高的SOD活性来减弱活性氧伤害,而复水后通过较高的SOD、POD协同作用有效清除活性氧,避免对细胞膜造成伤害。

关键词: 玉米 苗期 干旱 复水 抗氧化酶 植株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制种玉米滴灌肥配料筛选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以玉米品种垦玉30为试材,研究了养分含量相同而用不同原料配制的水溶肥对制种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量及相同施肥方式下,施用滴灌肥后制种玉米产量及经济性状均优于常规施肥,产量较常施肥提高24.8%~78.2%,纯收益较常规施肥增加6 294~18 614元/hm~2,且液体滴灌肥的效果优于固体滴灌肥。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滴灌肥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陇薯5号铜吸收与分配特性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17

摘要:铜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对高寒阴湿旱作区大中微量元素配施条件下,马铃薯陇薯5号对铜的吸收与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育阶段铜在陇薯5号马铃薯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不同;生育期全株铜的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植株吸收的铜前期主要分配在茎叶中,块茎膨大期铜在茎叶和块茎中的分配大体为8∶2,收获期约有38%的铜积累在块茎中。增施铜肥有利于块茎产量提高和品质优化。

关键词: 马铃薯 吸收 分配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中半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及抗旱性的影响

中国种业 2017

摘要:在陇中半干旱区,采用黑膜覆盖、黑膜覆盖+滴灌两种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陇薯7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抗旱性。结果表明,黑膜覆盖模式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与大薯重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在密度为51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黑膜覆盖+滴灌模式下,密度51000株/hm~2与57000株/hm~2的产量较高,二者基本持平。黑膜覆盖+滴灌模式比黑膜覆盖模式马铃薯产量增幅明显,其平均抗旱指数达到1.40,说明黑膜覆盖+滴灌是陇中旱作区马铃薯抗旱栽培的高效模式。

关键词: 马铃薯 半干旱区 种植密度 生长 抗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提升敦煌葡萄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在分析敦煌葡萄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其制约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从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加强控产提质增效和标准化生产工作;大力发展葡萄旅游观光业;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敦煌市葡萄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 敦煌 葡萄产业 市场竞争力 发展优势 制约因素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当县中低产田分布及障碍类型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依据两当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对两当县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两当县中低产田面积占全耕地总面积的84.94%,其中中产田和低产田分别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9.57%、55.37%。根据影响中产田和低产田作物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因子,对照全国中低产耕地类型并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将两当县中低产田划分为坡地梯改型、瘠薄培肥型2种类型,其中以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面积较大,为11 041.03 hm~2;而坡地梯改型中低产田面积较小,为5 507.21 hm~2。今后两当县农业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施用和秸秆还田的技术应用,着力提升两当县中低产田耕地质量。

关键词: 中低产田 障碍因子 研究 两当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甜玉米生产技术规范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经济技术指标、生产技术等方面规范了甘肃省鲜食甜玉米种植区春、夏播鲜食甜玉米生产技术。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生产技术 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草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本试验以3个藜麦品种——陇藜1号、陇藜3号及陇藜4号为材料,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分别用100、200、300、400、500 mmol/L Na Cl浓度模拟盐胁迫处理3个藜麦品种的种子和幼苗,通过测定种子发芽指标,幼苗生物量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藜麦耐盐机制,对不同藜麦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升高,不同藜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减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而地下部分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先增加后下降;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抗坏血酸酶(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均在300 mmol/L Na Cl浓度下达到最大值;幼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不同藜麦品种幼苗在盐胁迫初期可通过采取提高体内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强SOD、POD、CAT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等自我保护机制以适应盐胁迫,从而促进适宜盐浓度下幼苗生长。隶属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藜麦品种的耐盐阈值为300 mmol/L;陇藜1号耐盐性最强,陇藜3号次之,陇藜4号最弱。

关键词: 藜麦 幼苗 盐胁迫 生理机制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