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油用紫斑牡丹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根据甘肃地区油用紫斑牡丹栽培管理的生产实践,对油用紫斑牡丹从选园、整地、采种、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油用牡丹 紫斑牡丹 育苗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隔根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消耗特征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间作种植模式下,在武威市凉州区研究了隔根对小麦间作玉米土壤水分消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能有效地提高产量、棵间蒸发占总耗水量的比重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单作加权平均值提高46.48%、21.60%、39.54%;而隔根处理却能降低产量、棵间蒸发量占总耗水量的比重、水分利用效率。隔根处理效应为塑料膜隔根大于尼龙网隔根。塑料膜隔根、尼龙网隔根较不隔根产量分别降低22.85%、5.69%;棵间蒸发量占总耗水量的比重分别降低9.10%、3.59%;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17.20%、6.09%。

关键词: 隔根 间作 小麦 玉米 产量 耗水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肃夏玉米农田灌淤土土壤氨挥发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间歇密闭室抽气法对不同施肥方式下甘肃农田灌淤土土壤氨挥发,以及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与氮素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肥与追肥氨挥发分别持续了15 d与11 d,基肥时期氨挥发累积量在2.970~4.123 kg·hm~(-2)之间,占施肥量的0.81%~1.65%;追肥时期累积量在6.240~8.347 kg·hm~(-2)之间,占施肥量的3.1%~4.6%;覆膜+尿素施肥条件下农田氨挥发损失较小,氮肥利用率高,千粒重比常规施肥高出3.6%~11.9%;产量比常规施肥高出24.98%~36.73%;降低氮盈余量40.46~68.67 kg·hm~(-2)。综上所述,覆膜施肥(尿素深施/表施灌水)能降低土壤氨挥发损失,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增加生产效益,农业面源污染小。因此,可以在甘肃灌淤土玉米种植区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关键词: 氨挥发 灌淤土 施肥方式 夏玉米 氮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叶榆及其在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初探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介绍了金叶榆的形态特征,简述了金叶榆的生长环境、分布范围及主要价值,并对金叶榆作为新型彩叶树种在植物造景及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金叶榆 园林绿化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酿酒葡萄裂果的原因及对酒品的影响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7

摘要:近年来,我国酿酒葡萄栽植面积持续发展,2014年酿酒葡萄面积79.9万公顷,酿酒葡萄栽培已向良种化、区域化和规范化的现代化模式发展,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适宜葡萄生长,是我国优质酿酒葡萄栽培区。但降雨往往在葡萄成熟季节,若管理不当容易发生裂果,造成葡萄品质下降,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铵膦对转Bar基因马铃薯的药害及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

中国马铃薯 2017

摘要:为评价草铵膦对转Bar基因马铃薯的药害及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在‘陇薯3号’及其转Bar基因株系苗期和现蕾期的地块,用草铵膦对所有马铃薯植株和杂草进行叶面喷施。通过观察统计,发现药后3 d时,转基因株系的所有植株叶色浓绿,长势良好;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和所有杂草的叶片表面出现枯斑并萎蔫变黄。苗期药后9 d时,所有转基因植株仍然叶色浓绿,长势良好;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和所有杂草全部干枯,完全死亡。现蕾期药后9 d时,转基因植株和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与苗期药后9 d时状态一致,绝大部分杂草干枯死亡,但少数杂草仍保持绿色。苗期药后25和35 d时,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和绝大部分杂草仍处于完全死亡状态,极少数残存杂草正常生长,但此时转基因马铃薯的长势已远远强于这些杂草,其生长基本不受残存杂草的影响。现蕾期药后25 d时,残存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较苗期增多,并且长势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马铃薯 除草剂抗性 草铵膦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大麦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及思路

农业科技通讯 2017

摘要:大麦是粮、饲、酒等多用途作物。21世纪以来,中国大麦种植面积显著减少,其中啤酒大麦面积大幅下降,食用大麦面积相对稳定,而近年来饲料大麦需求增势迅猛。"十三五"应顺应大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需要,在继续加强"优质高效"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和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粮草双高"的食用大麦新品种选育的同时,将饲料大麦的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加工技术研究作为主攻目标。

关键词: 甘肃省 大麦 科技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区划建议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依据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目前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在充分调研和分析陇南山区、河西地区、黄土高原区、甘南高原区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发展优势与潜力空间、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生态类型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明确了四大生态类型区食用菌主栽种类、配套种类、发展模式、适宜规模及发展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生态类型区 食用菌产业 建议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蛇床子素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毒力测定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蛇床子素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供试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向日葵菌核病病菌的毒力最强,其EC_(50)值为3.628μg/mL,相关系数为0.942 9;对西瓜蔓枯病病菌的毒力次之,其EC_(50)值是3.940μg/mL,相关系数为0.992 5;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的毒力居第3位,其EC_(50)值为4.153μg/mL,相关系数为0.988 8;对葡萄炭疽病、棉花枯萎病病菌的毒力也较强,其EC_(50)值分别为5.569、4.996μ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 7、0.962 1;对玉米茎基腐病病菌的毒力最弱,EC_(50)值为11.371μg/mL。

关键词: 蛇床子素 植物病原真菌 毒力测定 生长速率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肥措施对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研究了新修梯田不同培肥措施对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改善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使挖方区耕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分别提高88.1%、90.7%、58.3%,同时使速效养分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能有效的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关键词: 新修梯田 培肥措施 土壤养分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